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王充作《论衡·龙虚篇》以前,已经有很多关于龙的记载与传说。《论衡·龙虚篇》从批判的角度出发,否定了雷为天取龙说、龙之神性说而立龙之物性说,对龙进行了重新界定。王充《论衡·龙虚篇》对后世志怪、奇幻文学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体现为:龙王居水中、物之长者为精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以及当代奇幻文学的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龙崇拜是一个广为传播、历时久远的文化现象,从龙的崇拜到地域性龙神的出现主要受到了佛教的影响。武陟地区的青龙神信仰始自明代有关青龙幻化人形入赘高家的传说,其形成与民众的祈雨要求密切相关。在青龙神信仰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增添了人的情感,并逐步由雨水神转变为祈福禳灾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3.
龙崇拜最初是对水的崇拜。昙华山彝族俚濮对水的崇拜,最早应该是起源于对水的依赖和恐惧,最原始的功利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和人类自身的生殖繁衍,核心内容是对水的种种神秘力量的崇拜,并由此引发的对掌管水(包括雨、雪、冰雹、霜等)的神灵的崇拜。龙神是水神的变异。明、清以后随着汉族大量进入彝区,中原汉族龙崇拜的思想观念对彝族的影响,使彝族水崇拜与龙崇拜结合在一起,加之明清以后彝族地区多数逐渐由旱作转变为稻作农耕,水在稻作生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龙神观念逐渐为彝族民间所接受,转变成为彝族信仰的神灵,产生了各种相关的祭龙求雨的习俗活动,形成了昙华山彝族俚濮复杂多元的水崇拜和龙崇拜民俗体系。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开篇的石产神猴故事,源于中国的石崇拜文化观念。这种象征意蕴灌注于《西游记》全书。孙悟空形象是渗透了中国石崇拜观念的成功的艺术形象,是中国古代石头崇拜观念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经过征名活动之后,《龙族》最新版本1.0版终于定下了名字,《魔域龙影》以15000余票的优势脱颖而出。《魔域龙影》的时空背景相当于最后一章节的神龙王(Dragon Lord)归来的故事情节,是从神龙王想要征服全世界的阴谋被揭穿后开始。龙族大陆上所有的英雄为了要阻止神龙王的阴谋得逞,而与他的军队对立,并在凯利尼亚  相似文献   

6.
古代舟山群岛宗教美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原始信仰阶段、道家美学阶段和禅宗美学阶段。舟山群岛原始信仰文化审美的主要内容是鸟图腾与龙崇拜,"有为"与"自然"是舟山群岛道家美学特征,而善的价值取向则是舟山群岛禅宗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7.
蛇郎故事的原型及鳄(龙)崇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人类学方法分析古越人对鳄恐惧心理及其形成的生态 ,认为鳄崇拜与蛇崇拜的整合造就了龙的形象 ;蛇郎故事在流传中注入了“孝”的伦理观念 ,强化了儒家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8.
传说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信仰的文本支撑。山西阳泉辛庄村、三都村、南庄村的五龙圣母传说,尽管细节不尽相同,但核心母题一样。阳泉五龙圣母传说具有传说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日常生活指向以及民间信仰的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华抱山》又名《三龙歌》、《公道歌》 ,是 2 0世纪吴歌搜集整理压卷之作 ,具有浓郁的吴地汉民族龙文化色彩特征 ,是中国四大英雄史诗之一。着重赞扬了《华抱山》史诗创作 ,传承、演唱的主体———歌师的艺术见解和演唱风貌  相似文献   

10.
<正> 龙的形象,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华夏大地上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这中间,除了汉族以外,不少少数民族也有龙神崇拜习俗。《史记索隐》引崔浩注曰:“西方胡皆事龙神”。古代牧居新疆焉耆的吐火罗人就以龙为姓氏,被称为“龙族”。住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更是把龙看作“下界”的神灵加以崇拜。英雄史诗《格萨尔》就从文学艺术这个角度反映了藏族的龙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新平花腰傣地区普遍有祭奄的习俗,奄被当地人供奉为保护神,窀神崇拜和祭奄仪式是花腰傣社会中重要的一种民间信仰,影响着花腰傣人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尤其和花腰傣人的农耕文化、婚恋文化、祖先崇拜、民族凝聚力等紧紧相连。它满足了花腰傣对农业丰收的诉求和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凝聚了民族向心力。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里乌鸡国王被御弟谋杀的故事,受欧洲历史上关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传说影响。对《西游记》与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进行平行研究,有助于理解中西文化的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3.
白族本主崇拜与“龙舟竞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草海镇板桥村为例,初步分析和探讨白族本主崇拜与“龙舟竞渡”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村的“龙舟竞渡”传统现象源于当地的本主崇拜活动,白族本主崇拜与“龙舟竞渡”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对于探索白族单项传统体育与本土宗教崇拜之间的关系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古歌《罕温与索温》属于布依族宗教经典文本"摩经"之《殡亡经》中的一部分,由兄弟夺权和射日洪水两部分故事组成。古歌中出现鱼、龙和太阳等众多文化意象,体现了布依族远古社会这些文化意象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阶级社会建立后宗法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有论者提出黄周星为《西游证道书》独家“笺评”的说法,中华书局据之将其书名先后改为《西游记——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与《西游记》的举措,都是有违于《西游记》版本演变史的历史真实的.因为《西游证道书》笺评中的“憺漪子”不是黄周星,《西游证道书》中的点评人也不是黄周星,《西游证道书》的书名更不是《西游记》.  相似文献   

16.
丛杉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2):103-107
龙凤图案是中国服饰中的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图案.龙凤图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初民对于龙凤的图腾崇拜,龙凤图案形成初期,图案的形式及使用范围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图案归属全民所有;但是,随着阶级的出现以及对社会等级的日益强调,龙凤图案也逐渐成为身份和权力象征的符号,越来越多的人被排斥在使用这一图案的权力范围之外.龙凤图案由一种具有“全民“性质的图腾转化为只为少数人拥有的文化特权,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特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权力形式的演绎逻辑.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走访与田野调查等方法,对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的历史渊源、社会变迁、保护与发展传承等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内涵特征与体育社会价值意义。研究表明: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起源于神话祭祀活动和英雄祖先崇拜,具有浓烈的宗教气息;嬗变至今,经历了萌芽状态、习俗养成、飞速发展并蜚声海内外、文化品牌确立等4个阶段,值得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研究。需注重彰显其文化内涵,提炼其价值意义,建构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未曾存在过龙的图腾,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是“误谈”,这是不了解龙产生的历史及龙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历史记载、考古事实等都证明,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人祖伏羲、女娲,到炎帝神龙氏、黄帝轩辕氏,直至夏禹一族均为龙图腾——龙之传人;中国南北许多民族的图腾和象征都是龙。龙是中华凝聚力的象征、中华儿女大团结的象征、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西游补》是晚明文人董说创作的一部通俗小说,但长期以来它的独特价值和特殊地位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力图从作家创作宗旨、思想倾向、作品取材、作品结构等方面,通过对《西游补》与《金瓶梅》、《红楼梦》的对比,论证《西游补》是我国古代文人独创长篇通俗小说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20.
江西境内舞龙源于宋代,明清走向成熟与兴盛,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江西舞龙种类主要有板龙、草龙、竹龙、纸龙和布龙。其中以草龙、板龙起源最早。从江西舞龙的文化特征看,表现了农耕文化,儒家“中和”思想,以及追求娱乐、祈求幸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