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对混凝土和沥青碎石的特点及性能进行分析,指出以间断级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具有热稳定性和耐久性的优点。根据粒子干涉理论,提出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即以连续级配主骨料间隙率确定细粒沥青混凝土作为"基本材料"的含量,然后再增加一定量的细粒沥青混凝土以提高混合料的和易性。最后指出由该设计方法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合理的混合料组成设计,提高沥青稳定碎石的高温稳定性,有助于减少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出现高温流动性车辙变形.文章在ATB25和ATB30级配范围内,选择9种集料级配,采用3种沥青,分别制备了13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并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测试其动稳定度指标,然后运用灰关联熵方法分析了沥青针入度、空隙率、沥青用量、饱和度、4.75 mm筛孔通过率、0.075 mm筛孔通过率、粉胶比及公称最大粒径对沥青稳定碎石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显著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沥青针入度、空隙率对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具有较显著影响;为了提高沥青稳定碎石高温抗车辙性能,应选用高粘度沥青结合料,4%左右空隙率的混合料具有较佳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级配碎石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温稳定性,选取了3种级配碎石基层、3种ES-3型稀浆封层厚度和透层油喷洒量,按3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设计9种组合,成型车辙试件,进行车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级配碎石基层对动稳定度影响最显著,稀浆封层厚度影响其次,透层油喷洒量几乎无影响。为级配碎石基层沥青混凝土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居述国  肖坤  李战斌 《科技信息》2009,(12):304-305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属于柔性基层的范畴。本文通过对四种不同级配的沥青稳定碎石路用性能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级配与沥青稳定碎石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型号沥青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一种路用性能良好且易于施工的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设计的关键因素:最大公称粒径、集料级配、沥青结合料以及一些重要的体积参数.同时研究了集料级配、沥青用量两因素变化对SMA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对SMA生产和施工关键工艺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KENLAYER计算模型对不同结构层厚度的级配碎石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的数据,利用灰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沥青面层厚度、沥青面层模量、级配碎石层厚度、半刚性基层厚度、半刚性基层模量及土基模量指标对级配碎石模量的影响程度.并得出各相关因素影响程度的排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灰关联分析法用于分析诸因素对级配碎石模量的影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基于灰关联理论的排序结果表明,沥青面层模量是影响级配碎石模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级配碎石基层下的结构层位对其模量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半刚性基层在沥青路面使用过程引起的裂缝破坏,使其在高等级公路中的适用性受到质疑的问题,通过设置级配碎石和沥青碎石过渡层使半刚性基层的层位实现向下放置,实现了改善半刚性基层受力和减少裂缝的目的。采用ANSYS计算设置不同厚度的级配碎石和沥青碎石过渡层,分析路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基层厚度变化时轮隙中心的受力情况,以考察适宜的半刚性基层层位和厚度。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厚度为12~15cm的级配碎石层和厚度为25~35cm的半刚性基层、或设置厚度为10~15cm的沥青碎石层和厚度为20~30cm的半刚性基层这两种结构,完全可以满足控制路面结构开裂的指标要求;能减少路面结构出现裂缝,延长沥青路面的结构寿命。  相似文献   

8.
级配碎石夹层路面结构的断裂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容易产生反射裂缝,实践证明在沥青路面中设置级配碎石夹层可以有效地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文章基于ABAQUS有限元计算方法,通过断裂力学分析得出在沥青面层结构下设置级配碎石夹层结构,可以大大减小底基层的反射裂缝应力强度因子,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同时适当增加下基层模量可以减缓基层反射裂缝的扩展,从而为沥青路面结构合理设置级配碎石夹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级配碎石本构模型弹性变形适用性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级配碎石本构模型对沥青路面变形适用性,推导应变张量更新算法并对碎石本构模型进行有限元二次开发,将其用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路面变形,并将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级配碎石计算收敛模量分布极不均匀;级配碎石采用Uzan模型计算得沥青层层底应力、应变与沥青层内部最大剪应力均较其采用线弹性模型和k-θ模型的情况大;通过与现场实测应变比较可知,采用Uzan模型计算所得沥青层层底应变与实测应变最接近.  相似文献   

10.
不同级配沥青碎石基层性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种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分别采用弯曲梁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与车辙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并进行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级配对混合料性能具有较大影响.当采用混合料集料粗细集料相对比例较好的4#和6#级配,在最佳沥青含量下形成良好的骨架结构后,混合料各项性能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对混凝土和沥青碎石的特点及性能进行分析,指出以间断级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具有热稳定性、耐久性以及路面表面功能优良等优点,提出闻断叛配是一种理想的沥青混合料级配方式,它的出现和应用是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饶志勇  吴传海  方扬 《广东科技》2013,(10):121-122
结合广东省多条高速公路实践检验结果,对不同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特点和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推荐了适合广东地区的沥青混合料合理级配范围,并提出采用GTM设计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3.
排水面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水面层沥青混合料为骨架空隙结构 ,它对组成材料具有更严格的要求 ,其组成设计与普通沥青混凝土也有差别 .结合国内外排水沥青面层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根据排水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组成特点和排水沥青面层的路用性能 ,提出了比较合理的排水面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表面层级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统的级配设计方法 ,难以解决级配中细砂含量过高这一难题 ,因而导致沥青混合料对沥青含量过分敏感 ,难以压实 ,遇高温易软化。该文在分析传统级配设计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与 SHRP级配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 ,提出一种既符合SHRP级配要求又与我国使用经验相接近的级配曲线。通过试验与对比分析认为 ,沥青混合料表面层级配设计中必须重视细料的规格与数量 ,避免级配通过“禁区”,同时也应重视研究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 ,防止或减少离析的具体工艺 ,以保证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既能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又能满足抗滑和高温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疲劳性能优选沥青稳定基层的矿料级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沥青稳定基层是不同与半刚性基层的另一种类型的沥青路面基层,目前国内使用尚少,而国外使用较多,本文研究了2种级配的的沥青稳定基层材料的疲劳性能,首先通过与国外沥青稳定基层常用级配及国内相关级配的比较,经过大量的马歇尔试验和强度试验,初选出沥青稳定碎石1#和沥青稳定碎石2#两种级配类型,然后,在MTS-810材料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应力控制的疲劳试验,研究其抗疲劳性能,并进行疲劳寿命预估研究表明,这2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优良,能够用于修筑高等级公路的沥青稳定基层。  相似文献   

16.
级配碎石的主要缺陷是易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在分析现行级配组成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连续密级配碎石的加州承载比(CBR)试验和利用研制的柔性材料剪切性能测试仪进行的剪切性能试验结果,对基于抗变形能力的级配碎石组成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CBR值和剪切强度为组成设计的性能控制参数,CBR值应不小于180%,剪切强度应大于0.52 MPa;以最大粒径、泰波(Taibol)级配指数n值和基于双指标控制的关键筛孔及其通过率合理变化范围作为级配控制参数,最大粒径宜为31.5 mm,要求不高时可以放宽到37.5 mm;n值控制在0.45~0.50之间,以0.50为宜;4.75、2.36、0.60、0.075 mm筛孔应作为关键筛孔予以控制;通过率应在基于双指标控制的合理变化范围内。由此提出了基于抗变形能力的级配碎石组成设计方法,通过试验路应用表明,该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级配碎石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直接应用泰波理论指导矿料级配设计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先计算理论级配 ,然后在半对数坐标中绘出最大密度曲线 ,并在该最大密度曲线图上直接查出各粒径颗粒含量 ,计算出各种集料的比例。该方法简化了级配设计过程。本文中以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用砂为例阐述了这一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汾柳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例,探讨了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SMA)配合比设计复杂,而且至今未有标准和规范可以参考.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SMA的配合比设计过程,并通过车辙和析漏等系列试验,证明该配合比的混合料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20.
鹿安波 《科技信息》2011,(22):I0304-I0304
沥青面层混合料级配的合理设计对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滑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沥青抗滑面层的主要形式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主要设计方法。运用传统的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制定了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级配的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