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lidocaine)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HCEP)细胞系细胞,利用光镜观察、MTT、荧光染色、DNA电泳、TUNEL、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利多卡因对 HCEP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光镜观察和 MTT检测结果显示,质量浓度 125~1000g/L的利多卡因对 HCEP细胞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AO/EB荧光双染色结果显示,质量浓度 0625~10000g/L的利多卡因可引起 HCEP细胞的质膜通透性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也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DNA电泳和 TUNEL检测结果显示,利多卡因能引起 HCEP细胞发生 DNA断片化;TEM观察结果显示,利多卡因能引起 HCEP细胞的超微结构出现了凋亡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如胞质空泡化、染色质浓缩、线粒体膨胀且嵴的结构紊乱、出现凋亡小体等;AnnexinV/PI染色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利多卡因能引起 HCEP细胞质膜中的磷脂酰丝氨酸(PS)发生外翻变化;ELISA检测结果显示,利多卡因还能引起 HCEP细胞中胱冬肽酶3、8、9、10表达量的增加,表明利多卡因确能引起 HCEP细胞发生细胞凋亡,而不是细胞坏死。由此可见,利多卡因在质量浓度大于 0.625g/L时对 HCEP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其毒性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在眼科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
以秋粘虫(Spodoptera frugiperda Sf9)的细胞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dCl2,通过Giemsa染色的形态学方法,研究其细胞凋亡.结果表明,在重金属离子的胁迫作用下,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致使细胞死亡率不同;其急性损伤域为136μmol/L;20μmol/L CdCl2作用6h后,Sf9细胞出现了凋亡小体.  相似文献   

3.
镉是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为了研究镉暴露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文章以PC12细胞为模型,观察不同浓度氯化镉暴露对PC12细胞的损伤。实验用0.1、0.5、2.5μmol/L镉处理PC12细胞24 h,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检测0.1、0.5μmol/L镉处理后PC12细胞分化和活性氧变化。MTT结果显示,0.5μmol/L的镉处理显著降低了PC12细胞的存活率,镉暴露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降低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分化实验结果表明,镉暴露后细胞突起总长度、一级分支和二级分支数目显著降低,且镉对神经发生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内活性氧检测实验表明,镉暴露后细胞内的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荧光信号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镉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内ROS影响细胞的存活率和分化,进而引起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4.
以非转染人角膜上皮(HCEP)细胞系为体外实验模型,研究了眼科常用抗生素药物氧氟沙星(ofloxacin,OFX)的细胞毒性及其细胞与分子机理。体外培养的HCEP细胞用不同浓度OFX处理后,分别利用光镜和M TT方法测定细胞病变效应和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术、吖啶橙/溴化乙锭双染色、DNA凝胶电泳和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使用ELISA、Western杂交和流式细胞术鉴定胱天蛋白酶的激活、胞质中线粒体特有凋亡激活蛋白的含量和线粒体跨膜电位(MTP)的崩解。结果显示,OFX在质量浓度大于0.375 g/L时,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引起HCEP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效应、活力下降和质膜通透性升高,并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磷脂酰丝氨酸外翻,DNA断片化,凋亡小体形成,胱天蛋白酶-2、-9和-3的激活,胞质中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含量的上调,以及MTP崩解。可见,OFX在质量浓度为其临床治疗质量浓度的1/8以上时,能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对HCEP细胞产生显著细胞毒性,其凋亡诱导作用要受到死亡受体介导的线粒体依赖性信号途径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地福新对体外培养的Jurkat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依地福新处理Jurkat细胞24~96h后,细胞增殖显著受到抑制,并呈现浓度及时间依赖性;1.0μmol/L、5.0ymol/L、10.0μmol/L依地福新处理72h后,Jurkat细胞G0/G1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S期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1);各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依地福新对Jurkat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常用青光眼药物贝特舒(betaxolol)对人角膜上皮(HCEP)细胞的毒性及其作用机理,使用不同质量浓度贝特舒对体外培养HCEP细胞进行了处理,并利用倒置显微镜跟踪观察了细胞的生长和形态,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双染色法检测了质膜的通透性,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的断片化,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在0.17500~2.80000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贝特舒对HCEP细胞具有显著的毒性,并随着质量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处理24h即可使大部分细胞皱缩死亡;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质量浓度为0.17500~2.80000g/L的贝特舒能显著提高HCEP细胞的质膜通透性,并使其出现DNA断片化、染色质凝缩和形成凋亡小体等凋亡细胞的结构变化。可见,在贝特舒0.17500~2.80000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对HCEP细胞具有显著的毒性,并具有质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毒性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在眼科临床应用中毒副作用极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丙戊酸对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HL-60/ADR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试验观察丙戊酸对多药耐药细胞HL-60/ADR的抑制作用。采用光镜技术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1)丙戊酸能明显抑制HL-60/ADR细胞的生长,药物浓度相当于生药32.65mg/mL时,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0c.50)相当于生药66.44mg/mL。(2)形态学改变呈典型的凋亡特征。(3)丙戊酸能诱导多药耐药细胞HL-60/ADR凋亡,凋亡率也呈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结论丙戊酸对多药耐药细胞HL-60/ADR的生长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诱导其凋亡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Vn-50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台盼蓝拒染法检测EVn-50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平皿克隆形成法、软琼脂克隆形成法测定EV-n50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锚定依赖性生长和锚定非依赖性生长作用的影响;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EVn-50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DNA凝胶电泳确证EVn-50诱导Hela细胞凋亡作用。结果EVn-50对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EVn-50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AO/EB染色可见典型凋亡小体;DNA凝胶电泳在EVn-50浓度100μg/mL作用48h出现典型“梯形”DNA条带。结论EVn-50具有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作用机制,研究了5-Fu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这两种肿瘤细胞生长繁殖的影响及有效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使用Leukostat染色法测定了细胞凋亡的百分率;DNA电泳分析了细胞凋亡出现的特异的DNAladder现象。结果表明,用10~20mmol/L浓度范围的5-Fu作用24h,能够引起肿瘤细胞产生典型的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甲醛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遗传毒性效应,该实验以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分析不同浓度甲醛处理2 h后HepG2细胞DNA损伤效应.结果显示,低浓度(5,25μmol/L)甲醛处理后HepG2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及彗星状拖尾(comet tail)尾长显著增加,并呈剂量-效应依赖性关系,说明低浓度甲醛具有致HepG2细胞DNA链断裂(DNA strand breakages)作用;而较高浓度(125,625μmol/L)甲醛处理后HepG2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及彗星状拖尾尾长则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降低,提示较高浓度甲醛具有致HepG2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物(DNA-protein cross-links,DPXs)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认为BiFeO3(BFO)膜和Bi3.25La0.75Ti3O12(BLT)膜都是漏电的弛豫铁电体,应用麦克斯韦-维格纳机制研究了生长在Pt/Ti/SiO2/Si衬底上的双层膜BiFeO3/Bi3.25La0.75Ti3O12的介电弛豫行为。发现BFO膜的特性显著影响BFO/BLT膜的介电弛豫行为。理论结果在温度高于400K时与实验吻合很好。推断BLT膜的多晶取向及二价铁离子在其中的扩散,导致其中出现杂乱无章的极化纳米微区,BLT膜的弛豫特性则在低温被抑制。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氯化镉(0.4μmol/L、0.8μmol/L、1.2μmol/L、1.6μmol/L、2.0μmol/L、4.0μmol/L、6.0μmol/L、8.0μmol/L、10μmol/L)处理对白三叶和苜蓿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茎长和鲜重、平均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和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平均根长、平均茎长、平均鲜重、平均干重,经不同浓度氯化镉溶液处理后都表现出低浓度的刺激效应和高浓度的抑制效应.当氯化镉浓度为2.0μmol/L时能促进白三叶生长,超过2.0μmol/L表现为抑制作用;当氯化镉浓度为1.2μmol/L时促进苜蓿生长,大于1.2μmol/L表现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一定浓度下甲醇、乙醇、丙酮和甘油作用后肿瘤细胞ECA109细胞株形态和生长状态的变化,确定上述溶剂对该细胞株的相对安全剂量。方法按照10个浓度梯度(V/V)将甲醇等4种有机溶剂加入细胞培养基,作用后的12、24、36、48 h进行细胞形态观察和生存率检测。结果 4种有机溶剂作用于ECA109细胞后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作用,其中,乙醇的作用最为明显,20 mL/L作用12 h就出现明显的细胞毒性,细胞形态变化明显,生存率下降显著,10 mL/L时对细胞生长基本没有影响;甲醇和丙酮也有明显作用,30 mL/L以内甲醇的作用相对缓和,而20 mL/L以后丙酮的作用则增加明显,生存率下降的同时细胞形态也出现明显改变;甘油的作用最为缓和,并且仅抑制细胞生长而对细胞形态基本没有影响。结论 ECA109细胞对4种有机溶剂的耐受性有所不同,对乙醇的耐受剂量最低,其次为丙酮和甲醇,3种溶剂不仅抑制细胞的生长,还对细胞形态产生明显影响;甘油作用较为缓和,且仅对细胞株的生长产生抑制,并不导致细胞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雄黄(As4S4)对MRL/lpr狼疮鼠脾脏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自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20周龄MRL/lpr狼疮小鼠和正常C57BL/6J小鼠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制成脾脏淋巴细胞悬液,体外经植物凝集素P(PHA-P,终浓度20mg/L)、白细胞介素-2(IL-2,终浓度10^6IU/L)常规刺激48h后,随机分组进行如下实验:(1)不同浓度As4S4溶液(6.5、12.5、25、50mg/L)作用24h;(2)As4S4对MRL/lpr小鼠和C57BL/6J小鼠作用:①PBS组:空白对照;②As4S4组:25mg/L;以上各组继续培养24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培养液IFN-γ、IL-6表达量。结果:(1)MRL/fpr狼疮鼠PBS组IFN-γ的分泌高于C57BL/6J小鼠PBS组(P〈0.01)。(2)在MRL/加狼疮鼠中,与PBS组相比,As4S4组(25mg/L)IFN-γIL-6的分泌水平下降。(3)在C57BL/6J小鼠中,PBS组和As4S4组之间IFN-γ、IL-6浓度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As4S4下调MRL/lpr狼疮鼠IFN-γ、IL-6的分泌,而对C57BL/6J小鼠脾细胞IFN-γ、IL-6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合成化合物溴代香豆素的生物活性,将该化合物作用于胃癌细胞进行了体外研究.本研究分别采用磺酰罗丹明染色法和生长曲线法研究了药物的细胞毒活性和癌细胞的致死过程.以彗星电泳技术和瑞士—吉姆萨染色法观察了化合物对细胞核形态变化和核酸损伤效应,最后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了药物对细胞总DNA的影响.结果显示,溴代香豆素对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为21.56μg/m L.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和致死效应都具有显著的时间—剂量依赖性.药物作用癌细胞后可引起细胞核形态变化和染色质凝集断裂,并损伤细胞DNA,在电泳中呈梯度降解状态.结果表明,溴代香豆素对胃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并能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佛手叶挥发油对HeLa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影响.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变化,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管的分布.结果表明:佛手叶挥发油能够抑制HeLa癌细胞的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的佛手叶挥发油处理HeLa癌细胞24 h后,低剂量(200μg/mL)佛手叶挥发油使HeLa细胞皱缩,染色质凝集,出现凋亡小体,微管解聚,表现为典型的凋亡特征;中、高剂量(400和800μg/mL)佛手叶挥发油使HeLa细胞膜裂解,内容物外泄,细胞碎片增多,表明细胞已坏死.  相似文献   

17.
18.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铜+镉+铊复合型污染事件,模拟自来水厂常规工艺以及强化工艺对含有铜(Cu)、镉(Cd)和铊(Tl)的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含Cu、Cd和Tl复合污染的原水去除效果有限;Cu的去除较Cd和Tl容易;投加高铁酸钾预处理对Cd和Tl有明显去除效果;Cu、Cd和Tl的去除率随pH的升高而提高。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去除方案为高铁酸钾投加1.25mg/L,pH为9.50,PAFC投加2.0mg/L,粉末活性炭投加20mg/L,在此条件下处理含铜4.84mg/L、镉14.10ug/L、铊0.325ug/L的原水,出水剩余铜、镉、铊的浓度分别低于1mg/L、0.005mg/L、0.1ug/L,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