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提出了从序列到演化方法是天体演化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笔者认为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天体演化学领域研究天体演化问题,而且可以移植、推广到地质演化学、生物进化论等领域研究地质演化、生物进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皖南西坑银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西坑银矿床的硫、铅、氢、氧稳定同位素.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西坑银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成矿热液为演化的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水.  相似文献   

3.
依据早元古代深成岩体与云开群的侵入接触关系,云开群中存在的隐蔽不整合,同位素年龄资料和稀土元素特征,把云开群中下部地层解体出来,新建立旺沙群和钱排群两个岩石地层单位,并厘定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300~2500Ma和1700~2300M  相似文献   

4.
云开地体罗定信宜地区多期构造演化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开地体罗定信宜地区经历了多期次、多层次、多型式的构造演化。加里东期发生了陆陆,或弧陆碰撞,形成了云开复合地体,并表现为低缓角度的褶皱造山作用,海西期,云开地体北部沿罗定一广宁断裂带与钦州复合地体发生碰撞、拼巾形成一系列断面,褶皱轴面向南东倾的构造和同碰撞构造混合花岗岩体。西部沿岑溪一博白断裂带与钦州复合州体发生碰撞产生东吴运动,使钦州地区出现强烈造山性质的褶皱运动,从而结束了钦州联合地体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5.
依据早无古代深成岩体与云开群的侵入接触关系,云开群中存在的了隐蔽不整合,同位素年龄资料和稀土元素特征,把云开群中下部地层解体出来,新建立是否少九和线排群两个岩石地层单位,并厘定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300-2500Ma和1700-2300Ma。  相似文献   

6.
扬子板块东南缘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为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热液演化体系比较复杂.本文依据热液地球化学和矿床地质研究.首次将该类矿床的成矿热液划分为四个成矿热液演化体系:(1)大气降水成矿热液演化体系,溶液以大气降水为主,形成热泉型金矿;(2)石油卤水成矿热液演化体系,溶液来源于地层,以有机质参与成矿为特征,形成石油卤水热液型金矿;(3)盆地卤水(建造水)成矿热液演化体系,形成盆地卤水型金矿;(4)岩浆水-建造水成矿热液演化体系,成矿热液主要由岩浆水和地层中建造水构成,形成岩浆水-建造水热液型金矿.不同演化体系热液的C、O、H、S同位素和矿液成分均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地质建造与改造的形成及其成矿作用受自然规律及其物质本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以及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制约,该文结合自然界发展演化特征以及地球内部结构、地壳演化规律等相关内容,作者从多方面总结探讨了地质建造与改造形成及其成矿作用有关问题的主要理论依据,因而对人们进一步认识、研究地壳演化历史及其规律与成矿以及地质找矿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兴蒙造山带和华北板块是内蒙古地区两个具有不同演化历史和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本文通过对两个地构造单元从太古宙至中生代晚期连续形成的18组花岗岩样品的同位素的分析情况,初步探索了两个构造单元的地质演化历史,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复杂的地质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鼢鼠属Eospalax亚属的分类及系统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鼢鼠属Eospalax亚属的分类及其系统演化.根据大量标本的研究,本亚属应包含6个种: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甘肃鼢鼠(M.cansus)、罗氏鼢鼠(M.rothschildi)、高原鼢鼠(M.baileyi)、斯氏鼢鼠(M.smithi)以及秦岭鼢鼠(M.rufescens).通过化石、地质资料以及现生种特征的对比分析,初步建立了鼢鼠属Myospalax的系统演化树,并认为该属中Eospalax亚属的发生中心在华北地区,演化中心则在秦岭腹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现代沉积学原理和方法.以丰富的地质资料为基础,把西露天矿区元宝山组自下而上划分为湖泊三角洲体系和扇三角洲体系、冲积扇体系、曲流河体系、辫状河体系.比较详细地剖析了各沉积体系的构成、特征,再现了聚煤期及其前后的沉积环境演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冀中拗陷晋县凹陷及邻区束鹿、前磨头凹陷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和石油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晋县凹陷基本构造特征为:“南北分区,东西分带”,其形成和演化可分为孔店-沙四期(Ek一Es4)、沙三-沙二期(Es3-Es2)和沙一-东营期(Es1一Ed)3个阶段;冀中拗陷南区构造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自西向东具有凹陷规模由大变小,次级构造单元由宽变窄,形成时期由早变晚,下第三系烃源岩层位数由多变少、时代由老变新、资源量由富变贫,次级横向构造带比较发育且有逐步由强变弱的趋势等规律。最后探讨了南区构造演化的形成机制,认为南区诸凹陷的演化与衡水横向变换构造带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水溪庙花岗伟晶岩脉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溪庙花岗伟晶岩脉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京汉庙花岗伟品岩脉是一典型的内部具有明显不对称带状结构分布特征、与花岗岩体呈过江关系的层状伟晶岩,也是在我国首次详细研究的层状花岗伟晶岩.温过研究,作者论证了水没庙花岗质社体结晶演化至岩浆一热液过渡阶段时熔体结晶的产物.脉体内部的不对林带状分布结构是岩浆结晶分异演化作用过程中,体系内挥发份由不饱和到过饱和的渐变过程中结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粤东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与侵入岩的成因关系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粤东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形成了遍及全区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山岩与侵入岩具有内在的成因联系,为火山-侵入杂岩.与不同学者划分的花岗岩类岩石的成因类型比较,区内火山-侵入杂岩,尤其是花岗岩,具有互型与S型或同溶型与改造型的过渡性特征,表明由于地球演化的复杂性,不同地区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成岩作用方式不同,所形成的花岗岩类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存在着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不能简单地机械地套用在某一区域研究所获得的分类准则及所提出的分类.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机岩石学方法来探讨盆地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在工作区检测到的类镜质体显微组分,如实反映本区有机质演化程度.本区碳酸盐岩中沥青的赋存状态多样,主要为基质型一孔洞型一裂缝型,根据沥青的地质特点,判识本区沥青属原生一同层,为在盆地寻找自生自储的油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一书的出版背景.研究价值和社会影响,深入分析了该书的主要研究特色和创新,指出了其对我国研究能源盆地的重大理论意义。该书汇集的成果是作者长期从事能源盆地构造研究工作的科学总结,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煤田地质,油气地质和盆地构造研究等学科理论,而且对指导煤,油、气的探寻和勘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是我国全面系统研究能源盆地方面的一部高水平著作,反映了当今我国构造地质和能源地质研究的新进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岩溶生态环境演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山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岩溶区多属于地质-生态环境脆弱带,而脆弱的地质-生态环境严重阻碍区域可持续发展.在揭示岩溶系统及其演化动力机制 ,以及分析控制和影响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形成和演化的因素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长江流域岩溶景观系统演化和脆弱岩溶生态环境区域特征,探讨岩溶山区人地系统的演化特征和退化原因,并简要地提出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秦岭造山带佛坪地区花岗岩类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佛坪地区花岗岩类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深熔混合岩化型和陆壳重熔型。它们具有截然不同的野外地质特征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造山带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热事件。深熔混合岩化小岩体与晋宁期南秦岭强烈变质变形密切相关;大面积出露的陆壳重熔型岩体则是主造山期地慢上涌引起的垂向加积构造演化的物质反映,对佛坪穹窿的形成和穹窿中心基底结晶杂岩的抬升剥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该书主要包括遗传算法、演化策略、演化规划和遗传程序设计 4个分支。该书从演化计算的算法设计、理论分析和应用的角度对演化计算这一新技术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和讨论。包括演化算法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步骤 ,介绍了几种演化计算理论分析方法 ,讨论了演化算法在优化、非线性参数估计、自适应建模和神经网络系统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及其并行实现 ,演化计算中近年来兴起的新方向——演化硬件等内容。该书可作为相应学科的研究生教材 ,也可供有关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该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演化计算》  相似文献   

19.
胶莱盆地发育演化及其油气前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胶莱盆地区域地质特征,地球动力学背景及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特征分析,论述盆地的发育和演化阶段,并对胶莱盆地含油气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灾害的共性出发,探讨分析了灾害演化的规律。灾害演化具有准周期性.连锁性.叠加性.放大性.空间迁移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