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Dy2O3掺杂对BaTiO3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水热法合成的BaTiO3粉体进行稀土氧化物Dy2O3掺杂改性,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电气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离子取代行为和晶格参数与固溶度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了Dy2O3掺杂量对BaTiO3陶瓷的晶粒尺寸、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Dy2O3在陶瓷的烧结过程中可抑制晶粒生长,使晶粒尺寸变小,提高了陶瓷的致密度.当掺杂量w(Dy2O3)为0.6%时,陶瓷晶粒的晶格常数达到最大值,此时晶粒内部缺位浓度最低,常温介电常数提高到4100,在-15~100℃范围内,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率为±10%,交流击穿场强为3 2kV/mm.  相似文献   

2.
以湿化学法制得Zr(OH)4和Dy(OH)3的共沉淀为前驱体,在碱性介质(pH=9.95~13.28)中用水热法合成了ZrO2-8mol% Dy2O3立方相纳米晶.研究发现,纳米晶粒径随着反应介质pH值的增大而增大.将该纳米晶在较低温度(1400℃)下烧结制得了致密的陶瓷样品,比通常高温固相反应法采用的烧结温度(〉1550℃)降低了150℃以上.本研究还测定了陶瓷样品600℃~1000℃下的氧浓差电池电动势及氧泵(氧的电化学透过装置)性能.结果表明,陶瓷样品在高于900℃时的氧离子迁移数为1,具有优良的氧离子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3.
Dy2O3掺杂对纳米锂铁氧体微波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纳米晶 L i Fe5O8和 L i Fe4.994Dy0 .0 0 6O8,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 ,并研究了它们的吸波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Li Fe5O8在 7~ 1 2 GHz频段内有三个吸收峰 ,具有一定的吸波性能 .当加入少量的 Dy2 O3 后 ,吸收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其吸波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它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4.
均相沉淀法制备α-Fe2O3纳米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FeCl3·6H2O为源物质,尿素作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α-Fe2O3纳米晶,讨论了温度、沉淀剂用量、pH值等因素对试验的影响,并用TEM、XRD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均相沉淀法制得的α-Fe2O3纳米晶分散性好,粒度分布均匀,粒径为20nm,适合于工业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5.
Dy3+掺杂对Fe3O4纳米粒子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Fe3O4纳米粒子的磁性能,研究了Dy3 掺杂对Fe3O4纳米粒子宏观磁性及粒径的影响。适量的掺杂可使Fe3O4粒子的粒径增大,饱和磁化强度提高。过量的掺杂不会引起粒径的进一步增大,但会引起饱和磁化强度的下降。在反应温度为55℃,搅拌转速900 r/min,反应时间1.5 h,掺镝量为12.17%的条件下,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18.6 nm、饱和磁化强度可达168.73 mT的镝铁氧体粒子。  相似文献   

6.
首次以月桂酸为有机介质合成了γ-Fe2O3纳米晶.使用差热分析(TG-DTA)、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FT—RAMAN)、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粉体进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中间体FeOOH经300℃热处理1h,可得到长260nm,宽10nm的棒状γ-Fe2O3纳米晶.  相似文献   

7.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Gd2O3:Sm3 和Ag 离子掺杂的Gd2O3:Sm3 纳米晶材料,根据X射线衍射图谱确定所得纳米样品为纯立方相.在室温下,用275 nm光激发各样品时,可观察到来自Sm3 离子强的荧光发射线,其主发射峰位置分别位于560、602、650 nm处,分别对应着Sm3 离子的4G5/2→6H5/2, 4G5/2→6H7/2和4G5/2→6H9/2的电子跃迁,其中以4G5/2→6H7/2跃迁的光谱强度最大.实验表明掺入Ag 离子可使Sm3 离子的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增强.通过对样品的XRD、TEM和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研究,分析了引起样品荧光强度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稀土为原料,碳酸氢铵作沉淀剂,PVA为分散剂,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制得易沉降、过滤的碳酸钆(铕),此前驱物在一定温度下焙烧即可得到Gd2O3:Eu纳米晶.通过红外光谱、差热-热重、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碳酸钆(铕)的组成、分解过程,以及Gd2O3:Eu的形成过程、微观形貌和粒度.结果表明:前驱物碳酸钆(铕)在较低的温度(700 ℃)焙烧即可制得Gd2O3:Eu纳米晶的纯相,属立方晶系,颗粒呈球形.当焙烧温度从700 ℃升高到1 000 ℃时,粒径从约50 nm增大到70 nm.对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测定表明:Gd2O3:Eu纳米晶在265 nm光激发下,发红光,发射光谱谱峰在611 nm;与体材料相比,激发光谱中电荷迁移带(CTB)明显红移,从体材料的255 nm移至265 nm.  相似文献   

9.
采用柠檬酸燃烧法制备稀土Tb3+掺杂的La2O3纳米晶,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La2O3∶Tb3+纳米晶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柠檬酸与稀土离子配比(C/M)制备的样品经800℃退火后均得到结晶性良好的六方相La2O3∶Tb3+纳米晶,晶粒尺寸约为20nm.纳米晶的三维荧光光谱图显示,Tb3+在基质中的最佳激发波长为280nm,在280nm光的激发下,La2O3∶Tb3+纳米晶产生Tb3+的特征发射峰,归属于5D4-7FJ(J=6,5,4)跃迁,主发射峰位置均在543nm处(5D4-7F5跃迁).同时研究了柠檬酸与稀土离子配比(C/M)对结晶度、发光性质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柠檬酸燃烧法制备稀土Tb^3+掺杂的La2O3纳米晶。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La2O3:Tb^3+纳米晶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柠檬酸与稀土离子配比(C/M)制备的样品经800℃退火后均得到结晶性良好的六方相La2O3:Tb^3+纳米晶,晶粒尺寸约为20nm.纳米晶的三维荧光光谱图显示,Tb^3+在基质中的最佳激发波长为280nm,在280nm光的激发下,La2O3:Tb^3+纳米晶产生Tb^3+的特征发射峰,归属于5^D4-7^FJ(J=6,5,4)跃迁,主发射峰位置均在543nm处(5^D4-7^F5跃迁).同时研究了柠檬酸与稀土离子配比(C/M)对结晶度、发光性质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合金法制备Nd-Dy-Sn-Fe-Nb-B永磁体,并对其磁性能、温度稳定性和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d-Dy-Sn-Fe-Nb-B磁体的内禀矫顽力Hci随Dy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Dy2O3含量为2%时,磁体的Hci和(BH)max较高,添加2% Dy2O3和0.3% Sn时,磁体的Br和(BH)max降低,而Hci可由656.0 kA/m升高到1*!024.0 kA/m,同时磁体的温度稳定性加强,磁通不可逆损失降低;当测量温度从20 ℃增加到160 ℃时,hirr为-2.3%,温度系数α为0.014%/℃.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助熔剂预烧-共沉淀法制备初始荧光亮度较高的SrAl2O4:Eu^2+,Dy^3+发光粉体,并利用XRD、SEM、PL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预烧结过程与硼酸掺杂对发光粉体的结构与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硼酸摩尔分数为0.3和300℃空气气氛下对前驱体预烧结2 h后,粉体的结晶性能得到改善,其初始荧光强度相对于未预烧的产品,提高了2倍多。初步研究了其发光机理,发现初始强度提高的原因是经过预烧结处理能够在Eu^2+周围产生更多的氧缺陷,从而提高了发光中心的发光效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14.
王松柏 《江西科学》2005,23(5):548-551
采用低温(21K-300K)稳态表面光伏实验方法,对腐蚀前后的半绝缘砷化镓(Si—GaAs)样品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测量,发现其表面光伏谱可分为三个区域,并对三个区域的成因进行了合理的物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燃烧法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2O4:Eu2+,Dy3+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燃烧法在较低的温度下成功合成了SrA l2O4:Eu2 ,Dy3 长余辉发光材料,TEM观察表明晶体为长100 nm以上,直径小于30 nm的针形结构.进一步研究了炉温、硼酸和稀土加入量等对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对不同条件下生成的发光材料的组成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用F-2500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余辉亮度等特性.结果表明,硼酸和Dy3 的加入可以提高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和余辉时间.  相似文献   

16.
在单分散准球形-αFe2O3纳米颗粒的悬浮液中,在氨碱催化下,CoCl2水解产生的Co(OH)2沉积在-αFe2O3纳米颗粒表面,形成核-壳粒子.经500℃热处理后,壳层物质晶化为立方晶系Co3O4,壳层厚度约为6 nm.不同的氨碱液对核-壳结构产生影响,在1 mol.L-1尿素溶液的催化下,得到均匀的核-壳结构.应用TEM和XRD分析了产物结构,并利用UV-Vis光谱对复合材料的光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与-αFe2O3纳米颗粒的吸收光谱比较,在光激发下,Co3O4/Fe2O3核-壳粒子光吸收特性发生改变,在可见光区产生新的强吸收峰.  相似文献   

17.
通过表面光电压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FISPS)研究一种新型的多孔二氧化钛(P-TiO2)材料.结果表明,特殊的多孔结构使得该材料具有丰富的表面态,使P-TiO2的光伏响应区间可扩展至可见光区,并产生了带-带跃迁和表面态跃迁两个强度相当的响应带;表现出表面态对光生电荷的定域效应,使得带-带跃迁和表面态跃迁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Eu2+,Dy3+掺量在晶相结构、光色性能、相对亮度和余辉性能方面对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的影响,阐明了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应如何对Eu2+,Dy3+掺量进行选择.结果表明:改变Eu2+, Dy3+掺量不会使光谱发生蓝移或红移,若想得到其他光色的SrAl2O4夜光纤维,则须改变稀土离子的种类;在相对亮度方面,Eu2+掺量的影响较大,Dy3+掺量的影响则比较微弱;Eu2+,Dy3+掺量均对余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当Eu2+掺量为0.02,Dy3+掺量为0.03时,余辉亮度最高,时间最长,是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制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