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斌 《科技潮》2000,(4):26-28
肉眼看不见的基因蕴藏着生命的秘密,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旨在利用碱基测序等手段,从分子水平上也就是从根本上破解这一秘密。有人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有人把它喻为一本生命天书。随着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2.
根据日本气象研究所检验所得的结果证明:在今年6月5日降落在日本的雨水中,含有英国在圣诞岛试验氢弹所散布出来的放射性物质(死灰)。 6月7日晚上,广岛有一个姓森本的人,患原子弹症死了,这是今年广岛死于原子弹病的第十个;6月8日上午,广岛市基町的75岁的赤川章一·也因原子弹症而在广岛日赤医院(日本红十字会医院)离开了人间,这是今年广岛死于原子弹病的第十—个;6月19日晚上,今年广岛原子弹病的第十二个牺牲者在广岛原爆医院(原子弹医院)停止了呼吸,他是广岛市东观音町一个制造玩具人像盒子的商人山中馨的长子,名叫山中里则,今年只有十六岁,是山阳高等学校商业科的二年级学生。原子弹病还不是对日本人民生命的唯一的威胁。从今年3月起,驻  相似文献   

3.
百慕大女孩     
《奇闻怪事》2011,(1):1
1982年,一条大客轮正从巴哈马驶向美国迈阿密,船上一位年轻的妇女突然要分娩了。孩子的爸爸忙成一团,为妻子安排临产前的一切。当时,大船正在穿越百慕大三角区,45分钟后,一个名叫波丽的小女孩出世了。波丽刚刚出世时,也和其他的婴孩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随着波丽一天天长大,一连串的怪事发生了。  相似文献   

4.
草木之灰,可以肥田——这对于人类有益,怎能说它有罪? 但是,世界今日确实有这样一种死灰:它影响到未来的世纪,最遥远的地区,甚至尚未出世的人们。这种死灰就是放射性微粒,辐射尘。一千个太阳的光彩? 进行核武器试验的时候,也就是说原子弹或者氢弹爆炸的时候,数不清的放射性微粒就散布在空气之中。特别是鍶—90这种放射性元素也是在爆炸后产生的。这些像灰尘似的微粒,并不是随风而逝。它们既然是固体,最后就不能不落到地面上来,以土壤、草木、江河……作为最后归宿。不,事情进行得决不像科学家写一篇科学论文那样的理智。  相似文献   

5.
国际上出现了某种缓和趋势,对此,最近报刊上的论述和分析正日渐增多。国际形势的这一主要方面终于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当然是件好事。由此而产生的新问题很多,值得深入研究。但是在这里我只想谈点题外的话,虽然免不了还是老生常谈。却说1986年美国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原子弹出世记》,作者是理查德·罗兹。书中材料丰富,颇有新意,被认为可以同《第三帝国的兴亡》相媲美。好几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都予以很高的评价,有的甚至认为在同类作品中今后很难有人再超过它。一些著名的科普作家如阿西莫夫(他已出版了二  相似文献   

6.
《科技知识动漫》2007,(3):16-18
威力巨大的原子弹 原子弹是利用一些重原子核的自持链式裂变反应,瞬间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破坏效果的武器,亦称裂变弹。原子弹的威力巨大,通常在几百到几万吨级当量之间。根据原子弹起爆方式不同,它可分为枪式原子弹和内爆式原子弹。  相似文献   

7.
1939年10月,为防止法西斯德国首先制造原子弹,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建议研制原子弹。1945年8月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当原子弹造成的种种惨象不断被媒体传播时,人们第一次感到了对科学的恐惧。那些参与发明原子弹的物理学家产生了自责的心  相似文献   

8.
日本防卫大臣久间章生因为替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辩解“践踏了民众的心灵”,而被迫辞职。笔者曾去过长崎原子弹爆炸现场,参观过长崎原子弹爆炸纪念馆,那惨绝人寰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我看见了经原子弹直接轰击后,繁华街区化成的巨大深坑;  相似文献   

9.
当一块铀235的体积大于一定的“临界体积”时,就会发生链式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的,原子弹内部的铀块是分开放置的,每一块的体积都小于临界体积,投弹时原子弹内部的引爆装置把这些铀块挤压到一起,使铀块的体积超过临界体积,发生剧烈的链式反应,产生核爆炸。  相似文献   

10.
侯慧庆 《科技信息》2007,(22):150-150
渔父作为出世与入世的一种形象象征,传递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心声。中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在自己所处的年代,在当时的社会生存秩序中都带着强烈的渔父心态:或想要积极入世,或想要出世亦或是先入世后又出世。本文正是从这三个角度来讨论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存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1.
"二战"末期,美国于1945年8月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造成的破坏和伤亡举世震惊.同时,也引起中国社会各界对原子弹这一划时代武器的极大关注.考察了1945-1949年《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和《申报》等主流报纸关于原子弹的报道,其内容主要涉及原子弹的威力、反应原理、研究和发明过程等.这些报纸的相关报道使原子弹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一 1955年8月6日是第一颗原子弹投在广岛那一天的十周年纪念日。十年前的这一天,四百万坪(每坪约合3.3方公尺)的土地一瞬间化为焦土,大约有二十六万人丧失了性命。随之在三天后的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又投到了长崎,二百零三万坪的土地成了一片火海,七万五千八百八十四人被杀死了。因此,日本人民便毫无差别地成了由於世界上最初使用的原子弹而被大量杀害的对象。1954年3月,这一次又由於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氢弹试验,许多日本渔民染上了死亡之灰,其中一人已经丧失了生命,其他的人也在过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的病会复发的心神不安的生活。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所引起的灾害,还不仅是六百万坪土地的被毁和三十三万人的死亡。在这之外,受到不堪入目的蟹状腫伤、由於白血球逐渐减少而引起了皮下出血的原子弹病的苦恼的人们,在广岛有六千人  相似文献   

13.
张翼 《世界博览》2009,(24):62-65
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尔空军基地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打开了原子武器的潘多拉之盒。1949年8月29日,苏联塞米帕拉汀斯克大草原上,被美国人称作“乔1号”的苏制原子弹在晨曦之中引爆。数秒之后,化作了一朵巨大的彩色蘑菇云。自此原子弹几乎成了每个国家梦寐以求的终极武器。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咸阳市读者鞠健问:原子弹的概念是什么?世界上首次进行原子弹试验的是哪个国家?世界上第一枚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6日,美国空军向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一二十万人死于爆炸和后来的原子病。两天后,日本依旧沉默,美军又于8月9日向长崎投放了原子弹。事后,美方推算,约有3.5万死亡,6万人受伤。负责原子研制计划的格罗夫斯将军说:“这个数字比我们预先估计的少得多。”那么,“原先估计”的是多少呢?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为什么这么讲呢?原因很简单:美国当初对长崎投入的是两颗原子弹而不是一颗。也就是这个缘故,所以当死亡数字出来以后,格罗夫斯大失所望。而倘要对此予以深究,那原因不外两个:其一,两颗 原子弹都比较偏离目标;其二,两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1945年在新墨西哥州进行的原子弹爆炸试验是美国核科学家三年秘密研究的结果,代号为"曼哈顿计划"。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国家,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枚用于战争的原子弹都是由美国人投放的。按理说,原子弹应该给美国民众带来安全感。然而,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许多居民对此并不认同,因为美国曾在他们那里进行过原子弹研制和爆炸试验,而核试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环境。可以说,他们70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核阴影下。无形之中遭受核辐射今年81岁的罗伯特·凯勒回忆说,"原子弹爆炸试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8月,骄阳似火,在微带凉气的樱花与松柏树荫下漫步,使人感到清新舒畅。广场远处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戏逗着一大群鸽子,近处树枝上几只知了发出略带倦意的鸣叫,一派和平宁静的景象。若不是负责接待我们的那位日本姑娘的解说和看到在原子弹纪念墓碑前祈祷的几位老妇人,有谁能想到,这就是离40年前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轰炸中心仅300米的广岛和平公园呢? 1945年8月6日清晨8时15分,美国在广岛上空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整个城市顷刻间化为一片焦土,20余万人丧生。三天后,另一颗原子弹投在长崎,炸死73,884人,伤74,909人,烧毁房屋18,409座。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但给中国和其他国家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战后,美国占领军不准任何人谈论原子弹爆  相似文献   

18.
︵12︶﹁不蜡,他们含装做朋友。然而,彼此都含提心吊胆。每人都在怕:我有钱含,不如先下手。﹂︵巧)﹁我们魔大而集中的工巢城市,正是原子弹的大好目碟。我俏不如趁早举请,把一切搬到地下去。﹂几的法害台不是追。是但︵13)﹁那度;大家宜布原子弹非法。但是靠不住。没有一枚力量可以构束各圃,也静某 一圃仑突然使用起来呢。﹂︵16) ﹁做人勤龄我佣的工庶在何虚,不舍知道了。可是我们自己也是在黑暗中了 。也济原子弹的力量逻是可以来破瑰呢]︵14)﹁不如找侗窟虚去逃遨吧?可是然地可走,火箭和盈程桑掇食把原子弹带到价界的每一侗角落﹂︵17)﹁…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举行的第十一届禁止原子弹氫弹世界大会,从七月二十七日开始,中間經过国际大会、全体大会、广島和长崎两个大会,已在八月九日結束。这届世界大会是禁止原子弹氫弹世界运动有史以来規模最大、意义极为深远的一次。它充滿了日  相似文献   

20.
去年,美国作出了一个惊世之举:将象征着世界距离遭受核毁灭时刻的“世界末日之钟”向前调了2分钟,调到23时53分,它象征着核威胁已达到冷战后的最危险水平。“末日钟”的指针距离午夜24时越近,就表明世界越危险,离毁灭越近。“世界末日之钟”是由《原子弹科学家公报》杂志在1947年设立的。这0.46米见方的木质模型钟摆放在《原子弹科学家公报》的总部所在地芝加哥大学里。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枚原子弹。两年后,参加原子弹研究的科学家们设立了这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末日钟”。“世界末日之钟”在19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