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舟山群岛定生海藻种类组成、生态分布及区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舟山群岛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区定生海藻的研究历史,种类组成,共163种,分隶6纲,21目,39科,55属,归入4个门,其中绿藻门31种,褐藻门32种,红藻门96种,蓝藻门4种,它们在潮间带和浅海区的分布区系特征指标,呈以低潮带为主(122种),逐渐向中高潮带和浅海区扩散之趋势,而出现在高潮带附近,中潮带附近和浅海区的分别为34种,67种和40种,这一中,低潮带种类出现率高而高潮带和浅海区出现率低的分布特点也与本区潮间带软体动物的垂直分布特点相吻合,并通过与周边地区定生海藻资源的比较,提出了对舟山群岛定生海藻资源开展生态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开发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2.
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对大连星海湾的底栖海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底栖海藻75种,隶属于31科44属.其中红藻门36种,褐藻门20种,绿藻门19种.结果表明,星海湾海藻的种数、生物量、垂直分布、生殖及其盛衰情况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对该海区的区系性质作了分析,确定该海区海藻区系性质为暖温带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浙江沿海双壳类软体动物152种,分隶于35科3目,其中42种为浙江沿海首次记录。对其区系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广温广布种51种,分布于黄渤海,能进入东海北部的温带种15种,分布于东、南海的亚热带种49种,主要分布于南海的热带种36种;因纬度的不同,浙江南北沿海的双壳类分布具明显差异,随纬度降低,热带性种类增加;整个海区表现出亚热带性质。根据贝类栖息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岩石生态相、沙质生态相、泥沙质生态相和泥质生态相等四种生态型。文中还例举了浙江的重要经济种类和养殖种类,并提出了开发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4.
渤海沿海几种速生海藻无机营养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采自渤海沿海的几种速生海藻的无机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针对不同生长节季、不同海域对分属于不同门类的4种海藻富集无机元素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几种海藻中均含有钾、钙、磷等常量元素和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其中,褐藻门的钾、钙含量最高,绿藻门的磷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绿藻门的铁、铜含量最高,而红藻门的锰、锌含量最高。海藻富集元机元素的能力与海藻种类、生长季节及海域有关。  相似文献   

5.
葫芦岛底栖海藻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葫芦岛底栖海藻的组成,区系性质、群落的结构和季节性变化,经调查该海区隶属于红藻门、褐藻六睡绿藻门的底栖海藻共有103种,其中包括50种经济海藻,研究表明,葫芦岛镀栖海藻的温度性质以暖温带为主,带有一定的亚热带性,其群落组成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采自渤海沿海的几种速生海藻的无机营养元素的含量 ,并针对不同生长季节、不同海域对分属于不同门类的 4种海藻富集无机元素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几种海藻中均含有钾、钙、磷等常量元素和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其中 ,褐藻门的钾、钙含量最高 ,绿藻门的磷含量最高 ;微量元素中 ,绿藻门的铁、铜含量最高 ,而红藻门的锰、锌含量最高。海藻富集无机元素的能力与海藻种类、生长季节及海域有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间对浙江北部沿海嫁qi进行资源生态调查和实验生态观察所获资料,报道了该海区嫁qi的分布特点,摄食习性,行为习性和适应性,分析并探讨了该海区嫁qi的种间关系及其对外界环境因子的生态适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根据 1996年 9月至 1999年 7月间对浙江北部沿海嫁■进行资源生态调查和实验生态观察所获资料,报道了该海区嫁■ 的分布特点、摄食习性、行为习性和对外界环境因子的耐受度和适应性 ,分析并探讨了该海区嫁■ 的种间关系及其对外界环境因子的生态适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大连西中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经济海藻的生态学特征,共布设了4个采样断面,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2012年10月和2013年1月进行了采样调查,研究了大型底栖经济海藻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和多样性.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经济海藻44种,隶属于4门21属,其中绿藻门12种,褐藻门9种,蓝藻门1种,红藻门22种.经济藻类种类和数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藻类种类数呈现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特点,各季节红藻门种类数最多,其次为褐藻门和绿藻门,蓝藻门最少.优势度分析表明,角叉菜为主要优势物种,随着季节变化,优势种组成有所不同.各采样断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体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表现为各断面的经济海藻种类在不同季节具有一定差异性;垂直结构特征表现为低潮带分布的经济藻类种类最多,以红藻为主;其次为中潮带,以褐藻为主;高潮带分布的藻类最少,以绿藻为主.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秋、冬季,且各采样断面的物种多样性呈现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葫芦岛底栖海藻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葫芦岛底栖海藻的组成,区系性质、群落的结构和季节性变化.经调查该海区隶属于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的底栖海藻共有103种,其中包括50种经济海藻.研究表明,葫芦岛底栖海藻的温度性质以暖温带性为主,带有一定的亚热带性,其群落组成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坝上高原与冀北山地过渡带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木本植物区系的组成特征,结果显示本区有木本植物53科117属411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22种,被子植物49科109属389种.大科与较大科构成本区区系属、种组成的主体,含2~4种的小型属和单种属构成其区系属组成的主体.该区区系中木本植物117属,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占有重要地位.其木本植物区系的主要特征是:木本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具有显著的温带性质;起源古老且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区域单属科丰富,体现了过渡带区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江津四面山藻类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津四面山的藻类植物共162种(含变种),隶属于68属、33科、7门。文章分析了头道河、响水滩,洪海和大窝铺的藻类区系,对其种类成分、生态分布等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四面山的藻类区系中,以硅藻为多,占藻类总数的41.98%,其次为绿藻,占38.89%,蓝藻占15.43%,其它藻类占3.70%。分析藻类组成成分表明,微污水带种类多于乙型中污水带种类。另外,四面山藻类还有一个山区冷水种类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山西历山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了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地理成分.结果表明:历山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 246种,分别隶属于111科499属,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8种,被子植物107科494属1 238种(双子叶植物93科399属1 040种,单子叶植物14科95属198种).温带分布成分占绝对优势,其中温带科28科,占总科数的25.23%;温带属337属,占总属数的76.94%,说明本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热带科42科,占总科数的37.84%;热带属90属,占总属数的20.53%,表明本区系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与热带成分相联系的历史渊源.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中国特有分布500种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温带亚洲分布和东亚分布.  相似文献   

14.
佛坪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水平分布与这一地区的森林分布格局是一致的,垂直分布分为4个带谱。该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共95种,隶属于20科43属。在区系结构上表现出3个特征:①种系密度大,成分多样;②属的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兼具热带、亚热带性质;③该区属于“耳蕨—鳞毛蕨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5.
宁夏罗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科的性质与特点,于2006-2010年对其植物种类进行了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分类及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罗山自然保护区内种子植物有64科、203属、365种,种子植物种类丰富;保护区植物区系年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植物区系处于青藏高原植物区系、华北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6.
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及区系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3年4月至1994年1月,对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进行调查。对该区域内的生物种类及区系特点做了概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高黎贡山南段迄今计有种子植物192科,887属,2 807种。将其科属按所含种的绝对数目和区系存在度两种不同排序,以提供完整的高黎贡山南段种子植物区系的区系组成,反映本区系的独特特点和各科属在区系建成中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南充市西河水生藻类植物区系成分及分布的一般规律入手,揭示出该河各段藻类植物系统的区系特点与水体污染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