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词体貌(Lexical aspect)是一种语言现象。目前尚缺统一的定义。通俗一点讲,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它们或表示不断续的动作或状态,或表示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或表示瞬间完成的动作,或表示动作开始,或表示动作结束,或者表示动作的重复。动词的这些在时间内进行的方式,我们称之为体貌。 英语动词按其词汇意义大致可双呈以下体貌:持续貌(表示一个持续的动作或状态),瞬间貌(表示动作瞬间即逝),开始貌(表示动作开始),终止貌(表示动作终止),等等。还有一些动词根据上下文,可以由一种体貌转换成另一种体貌,比如说,和频度副词一起使用的任何一个动词都表示动作的重复发生。因而,不同版本的语法书称这类表示动作重复发生的动词(或词组)呈反复貌。  相似文献   

2.
藏语的古今演变十分复杂,其中包括动词语法化。语法化只有具备语义相宜性和合适的句法环境才能发生。敦煌藏文里的语法化包括三个静态动词和一个动作动词的语法化。三个静态动词语法化为施动持续体标记和状态持续体标记,一个动作动词语法化为受动持续体标记和结果体标记。  相似文献   

3.
一、时和体的基本概念英语动词的“时”(Tense)(也有译为“时制”的)是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的一种语法形式。动词的“体”(Aspect)(也有译为“方式”、“体貌”等)是说明动作在某一时间里进行的方式或情况(正在进行还是已经完成)的语法形式。“时”指明动作或状态是在哪个时间内发生的,而“体”则着重于动作情况的说明,故“时”和“体”是动词的两个不同的语法范畴,不应混为一谈。但“时”和“体”两者都与动作有关,它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时”和“体”常可结合使用,一个“时”可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趋向动词是一个特殊的类,其特殊性在于它可以放在谓语动词后做补语,文章对趋向动词进行了考察,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三小类。认为,补语位置为趋向动词的语法化提供了一个优选位置,在这一位置上不同类型的趋向动词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化进程。这一进程与谓语动词后体词性成分做为趋向动词论元载体有关。A类单音节趋向动词保存了较多的动词功能;双音节趋向动词的语法化进程因论元载体身份角色不同而有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条件性;B类双音节趋向动词在语法化进程中走得最快,与此相联系,我们根据动词与体词性成分语义联系的特点建立了体词性成分前移测试框架,使上述结论可以在形式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更具可操作性,从而建立了趋向动词语的语法化系列。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讨论了名转动这一语言现象的深层机理:名词转用作动词在词汇语法层次上的形式转变,必然有语义层次为其提供功能基础,即环境或参与者成分进入过程;而其动因就是及物系统内部各功能之间的隐喻,以及这种隐喻在词汇语法层上的体现。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名词转用为动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使壮语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产生了一批举足轻重的虚词,“j■~(33)”就是其中一个,它由一个表示“在、居住”意义的动词虚化为两个语言成分一是介词;二是进行体的标记。  相似文献   

7.
时态通常被定义为动词表示其动作或状态时间的语法范畴。时间常被区分为过去、观在、将来三个时域,在许多情况下,英语动词的不同时态与不同时域有对应关系,但在许多情况下,过去时态不表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现在时态不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于观在。时态与时间具有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8.
“V 一下2”格式有两方面的语法意义:一是强化动词的动作性,客观上突显动作自主的短时量持续;二是弱化动词的动作性,从主观上减弱动作的量。控制动作的量是“V 一下2”格式最根本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9.
动词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手致其语法化的因素在不同的语言中并不完全相同。壮语动词语法化的主要因素是句子的分裂、与词义相结合的句法变化、语法意义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壮语中,“kwa^33”’在句子中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趋向补语、介词、体标记和语气词。“kwa^33”的这五种用法不是一开始就并存的,傲谓语是“kwa^33”的最初用法,其他四个用法是动词语法化的结果,其语法化的路径可能是:动词→趋向补语→介词→体标记→语气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汉语视觉动词研究的一个综述。文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总结了视觉的特点;第二个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是从视觉动词的分类、语法化、语义及认知方面对视觉动词的已有成果进行总结式的综述;第三部分是在对已有成果的一个评价。  相似文献   

12.
动词名词化是英语词汇的一大特色。动词转化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不是动态意义的消失,而是一种动作状态的转化,是由动作而动作化的过程,即由人或事物的动作转化为动作状态,从而获得名词的语法功能。动词名词化是语言体系自身的一种的转化与调节,是服务于表达的,从其动态意义上来看,动词名词化符合语言表达更简洁、生动、形象的修辞原则。  相似文献   

13.
汉语“和”与英语and的语法化过程都可以归纳为:动词→介词→连词。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比分析它们语法化的过程、原因和理据,发现不同的人类语言的结构类型,在语法化的演变途径上具有一些共性,其机制是人类对语言的相同认知。同时认为,“和”与and的语法化过程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促使研究者在语法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英语动词的“时”有两种,“体”有两种,两者可以互相结合,而通称为完成体的have -en的动词形式,我们名之为式态。英语动词有两个'时',即现在时和过去时。英语动词的体态是表示动作是否以过程呈现的动词语法范畴,它由标记式的进行体和无标记的非进行体组成。式态是表示动作或状态与某一时点是否存在先联关系的动词语法范畴。它包括先联式(prior-connective)和非先联式(non-prior-connective)。  相似文献   

15.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2,29(4):123-126
现代维吾尔语的句子可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其主要区别在于句子谓语和主语的表达方式上。维吾尔语主动句的主语是动词谓语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被动句中的主语则是动词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对象。动作、动作主体、动作客体三个要素是分析句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认为动词名词化是动作的概念化。名词化过程是语言形式化或语法化的过程之一。英语动词在名词化过程中其动词的时体意义的转化形式及动词名词化的主要两类形态之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认为动词名词化是动作的概念化.名词化过程是语言形式化或语法化的过程之一.英语动词在名词化过程中其动词的时体意义的转化形式及动词名词化的主要两类形态之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8.
《荀子》心理动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动词作为动词的一个小类,有其独有的语法特征和语用特征。本文对《荀子》中的心理动词进行穷尽性的描述和说明,对其语法功能及内部再分类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表示动作终到点的介词"至"是由动词"至"虚化而来,它来源于"V1 至 N(方所)"格式,句法成分语义角色的转移促使了"至"的虚化。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者某种官职地位的介词"至",是由表方所的用法发展而来。句子信息量的增容使得"至"所在的句法结构日益复杂,"至"成为连动式中的次要动词,只具有伴随特征,表示某种次要或附加的语义,词义的进一步虚化导致"至"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的“没有”一般认为有两种用法,一种作为“有”的否定式,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是实义动词;另一种是副词,否定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经常作状语。本文通过大量语料的研究发现“没有”还有一种用法,由动词虚化为副词,又由副词语法化为语气词,经常出现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