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终身教育思想,是当代法国教育思想家保罗·朗格让首先提出的。保罗·朗格让自1948年以来,一直在联合国教科文秘书处工作,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成人教育科科长、计划处长等职。他于1965年在曼谷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设想。1970年,他将其思想整理成文,以《终身教育导论》为书名公开发表。迅即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由于我国当时正处于十年文革动乱之际,无暇过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家族的企盼保罗·诺曼,一位捐献皮肤细胞的志愿者。他的一家人都生活在糖尿病的痛苦中,他本人是重度糖尿病患者,由于遗传原因,他的小女儿也是糖尿病患者。保罗在捐献自己的细胞时,心里充满了希望,他希望人类能克隆自身胚胎成功,使自己全家摆脱疾病的折磨。图为保罗·诺曼和他的小女儿。王韵编译  相似文献   

3.
4月17日,美国最另类的亿万富翁约翰-保罗·盖蒂二世作为一个“英国慈善家”死在伦敦。享年70岁。他是石油大王约翰-保罗·盖蒂一世的第三个孩子。他的父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也是最吝啬的人,总看他不顺眼,直至剥夺了他的继承权。而他,宁愿当一个浪荡公子,也懒得承继父业做大亨。命运对这个富翁的儿子并没有特别关照……  相似文献   

4.
“初唐四杰”的名称见于《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新唐书·文艺传上》所载略同)杨炯幼举神童,年少才高,对时论所称“王、杨、卢、骆”颇为不满,曾宣扬云:“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他的用意是什么呢?闻一多谓大约卢照邻年辈较高,所以愧不敢当;与王勃则属同年,心所不甘,故有“耻居”之说。萧涤非则谓前一句愧列卢照邻前,恐非由衷之言;后一句耻居王勃后,才是他的真实意思。总之杨炯对自己被排名第二位居王勃之后是不服的。 杨炯的这个“争座位帖”,引…  相似文献   

5.
斯巴克     
今年4月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的保罗·亨利·斯巴克是比利时右翼社会党的大头目,也是美帝国主义的忠实走卒。他在1899年1月25日生于布鲁塞尔的一个大资产阶级的家庭里,他的父亲保罗·斯巴克曾作过比利时皇家剧院的经理,母亲是一位社会党人,是比利时议会的第一个女参议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斯巴克在布鲁塞尔大学专政法律,毕业后执行律师业务,随后加入了社会党。 1932年斯巴克当选为众议员,从此开始政治活动。1934年曾任“市民行动”周刊编辑;1935—1936年先后任樊齐兰内阁运输邮电大臣和外交大臣;1937年为讨论远东问题  相似文献   

6.
去年12月10日午后,美苏首脑华盛顿会议行将闭幕。但见一位霜鬓银发的美国代表还在和一名苏联元帅为太空武器同题而争论不休。他便是美国著名的军备控制专家和政坛元老——保罗·尼采。在美苏中导谈判获得突破后,保罗·尼采更成了一位风流人物。他曾自豪地说:“从罗斯福开始,我受过每一位总统的咨询”。  相似文献   

7.
杨云龙  马鑫 《科技智囊》2004,(8):107-107
早在2001年,当现任美国高通公司执行副总裁、无线及互联网集团的总裁保罗·雅各布第一次向人们提出“未来无线互联网大于有线互联网”时,互联网业界一片哗然,大多数人对此嗤之以鼻。然而事实是,现在CDMA已被证明是成长最快的无线技术:全球已有27家运营商推出BREW平台,应用下载量超过1.2亿次。当人们对保罗·雅各布的预测感到可笑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无线互联网时代到来得这么快,也没有人会想到保罗·雅各布因此而一举成名。在中国,BREW同样获得了成功。2004年6月3日,高通、联通以及联通博路共同宣布,中国基于BREW的应用下载量已经突…  相似文献   

8.
1月15日,从政40多年的巴西风云人物坦克雷多·内维斯,在巴西总统选举中获得“选举人团”全部686票中的480票,以绝对优势击败执政党的候选人保罗·马卢夫而当选总统,并将于3月15日宣誓就职。坦克雷多的当选意味着巴西长达二十年的军人政权的结束,也是拉美“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9.
未科得大奖“从来没有想到要获得诺贝尔奖,也从来没有料到自己会帮助亿万患者。”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6日宣布曼斯菲尔德和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共获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这位英国科学家表现出这样的实在和平静。  相似文献   

10.
话说那次哈利·波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靠他的朋友龙力士和檀香星的帮助,逃出了神秘人伏地魔的魔爪。可是阴险毒辣的神秘人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他仍旧野心勃勃,一心想杀了哈利·波特,然后由自己一个人称霸整个魔法世界。现在他又在精心策划着一个恶毒的计划。看来才16岁的哈利·波特的生活又不会风平浪静了。当哈利·波特正在自己矮小的屋子里睡觉时,猫头鹰信使在窗外急促地叫喊着:“哈利·波特,哈利·波特。”哈利像是从梦中惊醒了似的一骨碌就起来了,揉了揉他惺忪的睡眼。“海威尔,有什么事吗?”“快打开窗户,让我进来,我这儿有校长紧急的信…  相似文献   

11.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和进步的社会活动家保罗·朗之万(Paul Langevin,1872—1946),是二十世纪前半期世界卓越的自然科学家之一,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他的哲学思想的发展道路,是从自然科学唯物主义逐渐走向辩证唯物主义的典范。他公开宣称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并主动运用唯物辩证法于自然科学问题的研究,坚持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错误思想作斗争。从  相似文献   

12.
一夜之间,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森林庄园”,刚刚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这座庄园的保罗·迪克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他经受不住打击,闭门不出,茶饭不思,眼睛熬出了血丝。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获悉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小伙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保罗在外祖母的说服下,一个人走出了庄园。他漫无目的地闲逛,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一家店铺的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一些家庭主妇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忽…  相似文献   

13.
托·斯·艾略特(ThomasShearnsEliot1888-1995)是西方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长诗《荒原则[1]、因推出触目惊心的“荒原意象”而引起巨大的反响。《荒原》问世的1922年,正值一次大战结束不久,社会一片破败萧条,劫后余生的西方人痛感生不如死,传统观念崩溃,新的信念无从建立,精神世界一片荒芜。艾略特的“荒原意象”逼真而传神地表达了人们这一心态,让人们从中看到了自己:荒芜大地上苟延残生的“荒原人”不正是现代人类的真实写照吗?人类世代努力建设起来的文明社会正变成一片荒原.“荒原意象”作为象征主义的产儿,…  相似文献   

14.
去年整整一个夏天,五个法国人来到位于北极圈里的格陵兰岛,他们带着回忆录、小说和探险日志,来这个冰天雪地的地方重温围绕这个岛发生的一切。菲利浦·罗昂是这次文化苦旅的倡议人,他与其他四个追随者在旅行中各司其职:罗昂研读丹麦探险家的回忆录,若里斯·吉耶米克沿途负责录像,雅克·戈丹执笔探险日志,热拉尔·卢塞尔拍照片,菲利浦·鲁伊主管后勤。这次文化苦旅之所以顺利成行,丹麦探险家约恩·里尔的帮助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位生于1931年的探险家堪称丹麦首屈一指的探险界奇人,他独自一人生活在格陵兰的不毛之地达16年之久:“我的生活听起…  相似文献   

15.
顾颉刚与现代民俗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先生终生研究民俗学 ,自“五·四”时期开始直至 2 0世纪 80年代的半个多世纪漫长岁月 ,他在民俗学领域作出了成绩卓著的贡献 ,把他称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开路人”是实事求是全不过头的。  相似文献   

16.
智囊读书会     
读书会特别推荐《选聘精英5步法》《选聘精英5步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如果你想要聘用优秀人才,就应当使用专门为聘用优秀人才而设计的系统,而不用为填补职位空缺而设计的系统。”这是作者卢·阿德勒基于资深猎头20年的招聘经历及对十多万应聘者的研究,总结提炼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选用优秀人才的体系和方法。[美]卢·阿德勒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好书过眼     
《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乔舒亚·库珀·雷默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中国目前最大的“战略威胁”之一,在于其“国家形象”。中国目前最重大的战略挑战,都与其“国家形象”相关。中国自己如何看待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戈倍尔是什么人? 他干了些什么?他是怎样下场的?保罗·约瑟夫·戈倍尔(Paul Joseph Goebbels,1897-1945)原是德国的一个潦倒的无行文人.1922年加入纳粹党,受到希特勒的赏识.1926年被派为纳粹党柏林党区的负责人,1928年又被提拔为全党的宣傅部头子.1933年希特勒登台后,戈倍尔出任公众文化和宣傅部长.一旦大权在握,他的造谣惑众更是登峰造极.他几乎每天在广播中和报纸上发表又  相似文献   

19.
小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第二最近在美国发表了一个演讲,主张美国应该同中国贸易,“放松”对社会主义阵营的“禁运”政策。大资本家福特第二为什么发表这个演说呢?同中国贸易对他有什么好处呢?福特汽车公司一向很重视海外市场。在他的祖父——那个著名的每秒钟可赚两美元和首先实行“新式”剥削工人剩余劳动方法的残酷剥削者——老亨利·福特时代起,就以向海外输出汽车作为第一要务。他的父亲爱迪索·福特任总经理时代(1918—1943),扩大了海外输出。1940年亨利·福特第二在23岁时就当副总经理,到1943年他的父亲死了,他即就任总经理,直到现在。今年他仅40岁。在此期间,经过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福特汽车公司的海外销路有更大的发展。据1953年的估计,福特汽车公司每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英格兰哲学家约翰·霍布斯说过,那个时代的世界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界”。因此他曾经设想建立一种社会契约,以此制约人与人之间关系,并建立基本的社会权威。现代法国哲学家米歇·塞雷指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方兴未艾;因此,他建议建立某种“自然契约”。用以界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米歇·塞雷先生未能亲自参加“21世纪系列谈话”,但是负责组织这场辩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析与预报局专家季罗姆·班戴却在会上充分介绍了他的观点。与季罗姆·班戴同台发言的还有肯尼亚热带医科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