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我国进城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在城市中他们属于贫困群体,脱贫是农民工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观点认为脱贫就是指摆脱经济上的贫困 ;我认为农民工"脱贫"应是社会权利贫困问题的解决,且根本途径在于创新制度公正地对待农民,即给农民工公正的社会权利,并使农民工现有的权利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关键是给农民工参与社会"游戏规则"的制订的公平机会.因此,我们要根据制度公正的基本理念,给农民工以公平、公正的社会权利,农民工才能真正脱贫.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社会转型期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群体.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的新产业工人.走出对"农民工"的认识误区,从宏观政策上提高农民工的地位和待遇,推动其向工人阶级的转化,这有利于加速我国的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培训的可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与农民素质息息相关,挖掘农村人力资源潜力,搞好农民工培训,培养大量适应现代农业及其它行业需要的农民工,是我国农村建设的艰巨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长期奋斗目标.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本文从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农民;农村人力资源与农民工培训现状.农民工培训途径、要求、存在问题和对策等方面探讨了农民工培训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以103名新生代农民工为样本,将内隐联想测验和问卷相结合,考察身份认同、社会比较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外群体身份认同,认同"市民"者融入意愿高于认同"农民工"者.社会比较导致农民工融入意愿发生变化,其中积极比较和消极比较的效应呈现"不对称性".积极条件下,认同"市民"者总体和文化融入意愿上升较认同"农民工"者明显;消极条件下,前者经济融入意愿的下降程度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体育活动一直是制约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发展的"瓶颈",亦是社会体育的"盲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民健身计划第二期工程全面进程中所必须严肃面对、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的社会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娄底市工业区农民工体育的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制约因素,构建出适合于当前娄底市工业区农民工体育模式,促进农民工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注"三农问题"时无可避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城市农民工的日趋增多,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还很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学业成绩、心理状况,以及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和教育教学设施等方面.未来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构建必须立足于和依赖于这些复杂的、深层次的问题的解决.本文就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作了阐述,对如何解决该问题表达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注"三农问题"时无可避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城市农民工的日趋增多.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还很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学业成绩、心理状况等方面.文章就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作了阐述,对如何解决素质教育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诸多原因,农民工的权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使得农民工进城就业充满了不稳定性与风险性,由此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这和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政策支持对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三关镇136份返乡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政府政策支持等因素对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返乡农民工对政府总体支持力度的满意度越大,其返乡创业的意愿就越强烈.具体到每项政策,"对简化工商登记手续的满意度"影响最显著,"对技能培训的满意度"次之.此外,"婚否"、"文化程度"、"风险态度"、"是否有亲戚担任村干部、经商或者公务员"、"兄弟姐妹数"、"是否曾担任管理岗位"等个体特征因素和"对当地创业文化满意度"等外部环境因素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城市管理者及政策制定者的研究话题,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也有专门的部分提到了这个问题。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解决自身"双重边缘人"身份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融而不入"的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回流的动态特征,并探究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回流的真实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后期农民工流动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主动回流"特征;政策累积效应、收入差距缩小、推拉力量重构、利益诉求多元、产业梯度转移和人口红利下降是西部地区农民工"主动回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和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等引导西部地区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取消"农民工"称谓是一种社会话语实践。结合历史和文化的语境,该话语清楚地显示了在不同时期谁在/不说话,说什么和怎么说。取消"农民工"称谓的真正话语主体是学术界和网络媒体,在整个话语传播过程中,缺乏农民工自身的话语。取消"农民工"称谓的话语为农民工构建了同一文化体下的他者身份。同时,话语主体还通过一系列的话语修辞策略构建了一个"边缘群体"的农民工形象,印证了取消"农民工"称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农民工城市住房人均面积小、住房设施简陋、环境较差、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指出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存在将会产生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以至于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多元剥夺"、不利于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降低农民工留城意愿等影响,并提出建议:政府应尽快建立廉租房制度,鼓励或者督促用工单位为农民工提供集体宿舍,加大发展经济适用房,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购买经济适用房.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零工类型农民工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零工劳动方式给农民工带来了更多收入与 自由,但也带来了失业风险与社会保障缺陷.马克思的经典论述,贝克等人的风险理论,有助于理解零工类型农民工矛盾境遇的成因.加强对零工类型农民工问题的社会治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基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重要抓手,加快"放管服"改革是重要内...  相似文献   

15.
看中国     
正1社会《华尔街日报》:上海农民工以诗传情上海农民工用诗歌赞美"劳动美"和"中国梦"。在上海做农民工是什么滋味?从政府主办的一场诗歌大赛中可以略窥一二。不久前,上海首次举办农民工写诗诵诗大赛,农民工用诗歌赞美"劳动美"和"中国梦"。主办单位包括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政府机构。据大赛组委会负责人说,有些诗歌的语言非常积极向上,比如有两首获奖作品的题目是《上海的美好记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7-2014年中国知网等以"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体育融合"为主体的135个文本,25名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研究个体,通过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研究法,探索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体育融合的影响因素和阻断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运用熵权TOPSIS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通过指标体系构建,对河南省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及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县域创业环境整体偏低,42.41%的县分布于创业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值的低值区.(2)河南省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豫南南阳市和驻马店市部分县/区、豫东周口和商丘两市,呈"U"形空间格局.(3)从全局系统来看,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劳动力资源状况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从局部系统来看,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各子系统对河南省边缘地区影响程度较大.针对豫西山地丘陵区、豫南南阳盆地和桐柏山—大别山山地丘陵区和豫东平原地区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这支约占福州市常住人口10%的庞大队伍.他们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做好农民工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是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促进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对农民工档案的现状分析,阐述农民工档案建立与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构建完整、系统的农民工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赖非 《科技信息》2007,(27):60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的现实要求。当前备受关注的农民工问题是社会体制的、经济的、观念的等各种问题的交织。本文分析了"农民工"问题的现状,并提出了和谐社会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农民工的现实农民身份决定了其不能享受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居住、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权益和权利。研究认为,只有增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逐步给予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他们才能尽快地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这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所在,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