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酶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的酶解率与处理时间和酶的初始浓度的经验关系式,以及纤维素酶对纤维水解反应的动力学解示方程,该方程能有效地预测和控制生化处理中纤维素酶对织物的加工过程。利用动力学方程,能够得到酶浓度无限大时纤维经过t时间处理后的最大酶解量(Ymax)和半最大酶解常数K‘。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SF纤维素酶对纤维的酶解极限程度为粘胶>棉>亚麻纤维,而要达到相同的酶解率,亚麻纤维所需的酶用量最高,棉其次,而粘胶最低。纤维的酶解速率与纤维素酶的浓度有很大的关系,在低浓度的情况下,酶解速率与酶浓度近似成正比,而在高浓度的情况下,酶浓度的增加对酶解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因此,在实际的工艺处理过程中,选择过高的酶浓度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亚麻/彩棉/白棉混纺针织物的柔软整理工艺。在亚麻/彩棉/白棉针织物的柔软整理中,采用了纤维素酶、氨基硅油和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3种整理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柔软整理工艺,通过测试整理后织物柔软性、折皱回复性、悬垂性、抗起毛起球、透气性等服用性能,分析3种方法的柔软整理效果。结果表明:3种整理工艺都能改善织物的柔软性,采用氨基硅油和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柔软整理效果最好,从整体上看,该工艺整理后的织物的服用性能好于另外两种工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亚麻短纤维加工方法的讨论认为:化学处理亚麻短纤维方法是使亚麻短纤维在棉纺设备上应用较好的方法之一。经化学处理后的亚麻短纤维可纺性接近于棉,而物理性能不变,在棉纺设备上能够顺利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4.
亚麻脱胶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云南亚麻沤麻水、种植土、沤麻残渣堆积土中粗筛获得具有果胶酶活性的菌株51株;通过几种酶活性测定,获得果胶酶和木聚糖酶(主要的半纤维素酶)活性较高、无纤维素酶活力且脱胶周期短的目的菌株4株.基于4个菌株的果胶分解能力、沤麻周期长短以及沤麻的效果等指标,最终确认YN1.1是优良的亚麻脱胶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和生理生化鉴定,该株菌为芽胞杆菌属的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3.8^s(153.4特)、50/50改性黄、洋麻纤维/毛型粘胶纤维混纺仿毛地毯纱的研制工艺,并对黄、洋麻纤维的碱处理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纤维素酶活力与织物失重率、断裂强力、表面厚度和弯曲刚度的关系.用三种纤维素酶处理两种全棉织物,将处理结果(失重率等)与以滤纸、CMC、脱脂棉为底物测得的酶活力相比较.结果表明,脱脂棉酶活最能反映纤维素酶对棉织物的水解能力,而CMC酶活与酶的实际水解能力不存在明显的依赖关系.研究还表明,外切酶活较高的Cellu-soft L有利于使织物柔软,内切酶活较高的Cellusoft Plus有利于生物抛光.  相似文献   

7.
反应工艺对纤维素醚化反应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精制棉纤维素为原料,分别用捏和机和搅拌式反应釜进行纤维素的醚化反应活性研究,并分别用氯乙醇和一氯乙酸为醚化剂,制备羟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强度搅拌的情况下,采用搅拌式反庆釜进行纤维素的醚化反应,纤维素有较好的醚化反应活性,表现在醚化反应效率提高、产品在水溶液中的透光性增强等方面皆比用捏 合机的方法好。因此提高反应过程的搅拌强度,是研制取代均一性好的纤维素醚化产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wo cellulose samples,e.g.Cotton 1 and Wood 2 were investigated,including the dependence of non-Newtonian Index,structure viscosity and zero shear viscosity on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f the solutions.Non-Newtonian Index n decreases with concentration and increases with temperature,structute viscosity increases with concentration and decreases with temperature.Zero shear viscosity decreases in an index manner with temperature and viscose flow activation energ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viscose solution.The reactive property of Cotton 1 is better than that of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数学形态学方法提取棉麻纤维纵向投影图的边缘,然后按作者定义的形态特征参数外切矩形充满度对棉、麻纤维进行自动识别与分类,并计算出相应的混纺比。测试结果显示,本文的方法可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依据对纱中纤维的纵向几何形态差异的分析,建立了多参数分层识别模型,对棉麻混纺纱混纺比的测试系统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系统能够实现棉麻混纺比的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11.
Carefully controlled treatments with a protease and acellulase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softness and reducethe subjectively perceived prickle of a coarse wool andviscose blend fabric. The activity towards wool of a non-specific endoprotease (Novolan L) was shown to bemuch greater in buffer containing a reducing agent (so-dium sulphite). The balance between protease and sodi-um sulphite concentrations was studied in order to reducethe amount of enzym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黄原酸酯对水中Ni~(2+)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脱脂棉与二硫化碳反应制备纤维素黄原酸酯,并对含镍离子的废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溶液pH值以及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率及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50℃、吸附时间为2h、溶液pH值为8.0、吸附剂用量为2.0g时,纤维素黄原酸酯对镍离子吸附量可达26.11mg/g,吸附率97.18%.纤维素黄原酸酯对镍离子的吸附效果较好而且纤维素黄原酸酯的制备工艺简单,是一种高效、价廉的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用粘胶无捻长丝作毛经的美容毛巾的开发,并与普通毛巾、无捻棉纱毛巾的作了测试比较。实验表明,粘胶毛巾优于无捻棉纱毛巾,符合作为美容毛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绿色木霉木聚糖酶在微晶纤维素、燕麦木聚糖表面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燕麦木聚糖、微晶纤维素对该酶的等温吸附曲线分别与Langmuir吸附模型相吻合,相对应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8.9、32.4 U/g,与微晶纤维素相比,燕麦木聚糖对木聚糖酶的亲和能力较强。木聚糖酶在这两种聚糖上吸附过程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木聚糖酶在燕麦木聚糖上的吸附速率常数比它在微晶纤维素上的吸附速率常数大35%。对电泳图谱和米氏常数的分析表明,燕麦木聚糖和微晶纤维素所吸附组分基本相同。因此,对绿色木霉木聚糖酶而言,燕麦木聚糖为良好的亲和吸附剂。  相似文献   

15.
分解纤维素菌HT3的筛选及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不同榈中分离出能分解纤维素菌29株,经复筛得到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菌有6株,其中HT3细菌酶活力最高。该菌产酶为胞外分泌,在最适条件下培养,酶活力可达5.1U。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性纤维素酶整理丝光棉织物后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酶用量、pH值、整理温度和时间对织物失重率、顶破强力、硬挺度及抗起毛起球性的影响,并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纤维素酶整理丝光棉织物的最佳工艺为酶用量2%(0.w.f),pH值为7.5,整理温度50℃,整理时间5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整理的丝光棉织物,各方面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顶破强力控制在220N以上,仍能保持织物应有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天然棉纤维为异质性生物大分子,其超分子结构复杂. 通过对棉纤维细胞壁横切面的微观分析,发现其结构单元主要是微纤丝,异质性棉纤维超分子结构主要是微纤丝聚集排列方式的变化造成的.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棉纤维表面立体结构的直接观察分析也进一步确证微纤丝聚集排列方式的多样性. AFM获得的结构图像是三维立体的,其起伏变化的指标——表面粗糙度,能够定量地表征棉纤维表面超微结构(微纤丝交叉区与平行区)及其降解过程中的变化程度. 对比X光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跟踪棉纤维结构的变化结果,AFM对表面超微结构的分析能够在更深层次上反映具体结构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解决异质性的纤维素超分子结构与酶解效率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型耐碱精练助剂SF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及棉型织物的漂练,由于各厂家的机器设备不同,所采用的工艺也不同。因此,对精练助剂的要求也不同,特别是我国引进冷轧堆工艺以来,与之配套的助剂虽然很多,但是一般都存在诸多不足。精练剂SF,应用广泛,适用于棉及涤/棉织物冷轧堆工艺,又适合煮练工艺,并有较高的浊点,耐浓碱,各项性能优于或接近国外同类精练剂。  相似文献   

19.
将粘胶丝用前处理剂进行预处理后,在相同的碳化条件下,通过不同的活化时间及活化温度来制备活性碳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s).采用石英弹簧秤BET法测出不同预处理条件下制备粘胶基ACF各自相应的甲醇吸附等温线和比表面积,并通过不同样品对苯酚、亚甲基兰和碘的吸附量的测定,对不同活化条件下所制备的粘胶基ACF吸附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1,2,3,4 - butanetetracarboxylic acid (BTCA) offer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N-methlol compounds as a crosslinking agent for cellulose textiles. Cellulase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handle of the cotton fabric. Thus it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treat cotton fabric using cellulose and BTCA simultaneously. In this study, BTCA was applied to the cellulase pre-treated cotton fabric, and softener was also u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ated fabric does not only have good wrinkle-free property but also good hand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