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永军 《科技信息》2006,(7):268-269
不饱和烃的亲电加成是有机化学烃类物质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其中为什么碳碳叁键比碳碳双键难于起亲电加成反应这个问题是不少学生公认的难点。笔者通过结构、动力学以及溶剂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农娟 《科技信息》2012,(9):181-181,172
有机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它们的相互转换机理,产物及其分离,鉴定和应用的基础科学,是化学化工、生物、药学、医学、材料、环境、农学等学科的基础学科。在有机化学中,《醛、酮》处于《醇、酚》之后,《羧酸及其衍生物》之前,可以看出,《醛、酮》是学习《醇、酚》之后的延续,是学习《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基础,这三章内容都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学好有机化学,正确推断出芳烃衍生物的结构,关键在于要正确了解并掌握芳烃和脂肪烃的化学性质以及官能团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以及转化的条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对芳烃衍生物的结构推断思路做了简单的介绍,为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大π键是分子结构和分子轨道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如何判断分子中是否含有大π键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结构化学中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提出的通过中心原子杂化态的推测来判断多原子分子中有无大π键的方法,容易掌握,可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苯的结构与芳香性是基础有机化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但由于有机化学教学时数的限制,多数教材,只作粗略的处理,这对于深入学习有机化学的人来说,不能满足其需要。为此,本文对上述问题作一较详尽的讨论。 长期以来,苯的结构对化学家来说,是一个难解的谜。苯首次来源于煤焦油,从当时的分析数据及分子量测定证明苯的分子式为C_6H_6,而相应的环己烷为C_6H_(12)。苯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比环己烷少了六个,是一个高度不饱和化合物,在性质上应与烯烃、快烃差不多。然而,一系列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气体双原子分子键长,无机晶体中金属——非全属原子间距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键长公式,这两个键长公式含有相同的基本项和不同的校正项,前者反映了键的共性,后者则为个性的表现。利用这些公式分别对气体双原子分子键长和无机晶体中金属——非金属原子间距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在4.20Pm以内。并对这些键长公式做了物理注释,它对于讨论化学键的性质以及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自然科学中的化学学科就是专门研究物质的,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化学的研究起源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十九世纪以后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提出了原子分子学说、分子结构学说、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理论,奠定了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现代化学根据所研究的物质的对象与方法的不同,又有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8.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特点是:规律性强,一环扣一环,但入门较难(尤其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且性质太多,断键部位也多,受条件影响较大.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最佳状态,我们的办法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牢牢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法宝,以有机物分子结构作为教学基础,突破口,通过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分析来推测有机物的性质,特征反应,反应历程,制备方法等,即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为基  相似文献   

9.
<正>“准手征性”及“假手征性碳”这两个概念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很少涉及到,但在一些较为深广的有机化学书中和高等有机化学中提到了。弄清这两个概念对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特别是旋光异构的构型方面(对环状化合物还联系到顺反异构)是很有好处的。本着教学研究以及党的“双百”方针的精神,作者对这两个问题提出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10.
加成反应的基本规律初探苏文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宝鸡分校,宝鸡721001)加成反应是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之一。揭示它的反应本质,掌握反应规律,有助于学好有机化学。1π键──加成反应的的反应中心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结构特征是分子中...  相似文献   

11.
统编高一化学课本第四章《氮族》是学生学完第三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所学到的第一个元素及化合物内容。从统编教材的“原、周、分”体系来看,讲授一个新的元素族,就应当充分运用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已学过的元素族与周期律,努力提高和加深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尽管统编教材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总的看来还是不够的。我认为,作为学完第三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后的第一个元素及化合物的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应把物质结构作为主线,鲜明地体现出来。因此,对本章教材内容来说,用结构理论解释元素及化合物的某些性质的内容,应尽量叙述得细致和具体一些,以作为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解题的示范;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用结构理论作为统帅,才能更好地学好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下面我就谈谈对这章教材在教学中几个具体处理意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本庆于结构决定性能的关系,在多年有机化学教学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烷烃的官能团是σ键,烷烃的σ键决定了烷烃主要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3.
用HF/6-31G(d)方法优化了1,2,3,4-四氢喹唑啉(THQ)衍生物的结构,并进行了频率分析以保证优化的结构是稳定的.利用CPHF/6-31G(d)方法计算了分子的第一超极化率β.通过计算考察和分析了外场频率、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分子内的电荷转移量、HOMO-LUMO的能隙对分子第一超极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HQ的6位取代衍生物有相对较大的第一超极化率.本文设计的大部分THQ衍生物分子具有较大的β0/λmax,它们是热稳定性好、透光性好的二阶NLO材料.  相似文献   

14.
立体化学是基础有机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分析了在立体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两个难点问题,并介绍了解决这两个难点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普通化学教材的第二章,是原子结构和周期律。这一章开始就介绍了原子内电子的状态,在这几年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这是一个难点。教材中对描述电子运动的四个量子数的数值及物理意义,仅作了简单介绍。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讲授时也只作了一般讲解,课后同学在这方面提出问题较多。我们在参看物质结构、量子化学、物理化学等书后这篇短文,提供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张力学说的历史发展及研究现状,对各种评价环状烃及多面体烃张力的方法(如热化学法,键矩及键偏离参数法,Hellmann-Feynman力在张力有机分子及化学键研究中的应用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表征环状有机分子中张力与弯键特性的一系列计算公式,指出H-F力为从力途径研究有机分子的电子结构、张力、成键特征、反应性能、张力与稳定性的关系等化学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采用“标注星号”求解共轭交替烃非键分子轨道(NBMO)的方法. 对于奇数碳交替烃,其NBMO的线性组合系数满足“零和规则”,因此只需要设定一个待定系数,然后对各原子轨道的组成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便可求得NBMO的表达式,并确定各个碳原子处的电荷密度. 而一些偶数碳交替烃也可能存在NBMO,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将偶数碳交替烃拆分成数个奇数碳交替烃,通过设置多个参数进行求解. 本文结合“星号标注法”求解奇、偶交替共轭烯烃分子中非键分子轨道的实例,结合DFT计算,对共轭交替烃中的非键分子轨道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自从作为富勒烯片段的心环烯分子被合成以来,大量具有C_5对称性的碳—碳、碳—卤、碳—硼、碳—氧和碳—硫键修饰的心环烯衍生物陆续被合成,然而具有C_5对称性的碳—氮键修饰的心环烯衍生物至今还没有报道.该研究通过五咔唑氮负离子对1,3,5,7,9-五氯心环烯的亲核取代反应实现了碳—氮键偶联,并得到具有C_5对称性的心环烯衍生物1,3,5,7,9-五咔唑基心环烯.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进行表征证实其具有C_5对称结构,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模拟了其立体结构.作为一类富电子的含氮杂环,咔唑基团及其衍生物表现出许多优异的光电性能和生物活性,因此1,3,5,7,9-五咔唑基心环烯分子的成功合成不仅提供了一类新型的碳—氮键修饰的心环烯衍生物,而且该分子可能在超分子自组装、光电材料、生物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稠环共轭烃的芳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烃的稳足性或芳性问题,常用共振能讨论。有关这类问题的研究,目前已相当多。其中与分子轨道理论计算有关的方面都是将共振能看成是分子总键能(或π键能)与参考结构总键能(或π键能)之差。分子总键能或π键能统一由一种分子轨道的计算方法计算,又由某具有键焓(或π键焓)加和性的一类(或几类)分子的这种分子  相似文献   

20.
制备和表征了两种酞菁键合硅胶固定相,三-α-(丁氧基)-β-(磺酰胺基)酞菁铜键合硅胶和三-α-(喹啉氧基)-β-(磺酰胺基)酞菁铜键合硅胶.研究了以这两种酞菁键合硅胶作为固定相的色谱柱对邻苯二腈衍生物的分离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酞菁键合硅胶色谱柱对邻苯二腈衍生物的分离能力好于C18柱,有望作为专用色谱柱填料用于分离带有取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