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士黄蜂     
个头较大的普通黄蜂已经很吓人了,要是有一群蜻蜓般大小的黄蜂朝我们飞来,恐怕不少人会尖叫起来。最近,美国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就发现了这样一种巨型黄蜂,它们是比普通黄蜂大得多的超级黄蜂,其个头是普通黄蜂的3倍。更加令人震撼的是,这种黄蜂长着一个类似于鹿角的大下颚。  相似文献   

2.
个头较大的普通黄蜂已经很吓人了.要是有一群蜻蜓大小的黄蜂朝我们飞来.恐怕不少人会尖叫起来。最近.美国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就发现了这样一种巨型黄蜂,它们是比普通黄蜂大得多的超级黄蜂,其个头是普通黄蜂的3倍。更加令人震撼的是.这种黄蜂长着一个相似鹿角的大下颚。  相似文献   

3.
动态点击     
黄蜂可测炸弹近期,美国乔治亚大学和农业部一项联合研究指出,一种名叫“黄蜂猎犬”的新型生物探测装置现已研制成功。“黄蜂猎犬”装置很简单,是将“训练有素”的黄蜂放在一个杯子大小的容器内,当黄蜂嗅到特殊气味时,它们会聚集在气味出口处“,黄蜂猎犬”根据黄蜂的反应会发出警报或可视信号及时通知工作人员。同时“,黄蜂猎犬”中带有一个与电脑连接的微型摄像头,可将侧沟茧蜂的活动情况记录下来。“黄蜂猎犬”的灵敏性要胜于警犬,而造价却比“电子鼻”等精密化学探测装置还要便宜。今后“黄蜂猎犬”还将应用于寻找藏匿爆炸物、植物病毒、…  相似文献   

4.
某些黄蜂用取自蜂巢外面的蜡质涂抹自身,用以显示出其所属的群体。如果将它们身上的蜂蜡去掉,同一蜂巢的伙伴不但不能识别它们,而且将它们驱走,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特里萨·辛格特与卡尔·埃斯佩莱如此说。一种称为长足胡蜂的黄蜂,用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人和其他动物都不愿以尸体为伴,但科学家最近发现蚜虫是个例外,它们跟同类的尸体依偎在一起,目的是躲避寄生黄蜂的攻击.寄生黄蜂通常将卵产在蚜虫体内,孵化后每只蚜虫体内只有一只黄蜂卵子最终能变成黄蜂:幼蜂将蚜虫从里吃到外,最终获得自由飞走.  相似文献   

6.
用卫星寻找恐怖分子 目前,反恐特警们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找不到那些隐匿的恐怖分子.警察们在明处,而恐怖分子躲在暗处,他们时不时出来骚扰一下,搞些破坏,制造恐慌气氛.但是,反恐警察们的实力远远大于恐怖分子,只要能找到恐怖分子的窝点,消灭他们就是很简单的问题了.而目前不少恐怖分子的大本营都建立在偏僻的荒原或沙漠地区,寻找起来十分艰难,而用卫星来进行监控就方便得多了.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12,(5):6-6
最近,一种颚(某些节肢动物摄取食物的器官)比前肢还长的模样恐怖的黄蜂——“武士黄蜂”在印度尼西亚遥远的苏拉威西岛上被发现。武士黄蜂的名称由来是其颚的形状,它也被科学家戏称为“黄蜂家族中的科莫多龙”,其雄性体长约6厘米。武士黄蜂的颚之大还表现在:颚闭合时竟然能将头完全包起来,  相似文献   

8.
谁都知道狗的嗅觉天下无人能敌,“闻香识女人”这句话用在它们身上一点也不为过。但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它们不仅可以“闻香识女人”,更可以“闻香识癌症”!目前,英国剑桥大学兽医学校正准备进行一项名为“狗鼻子”的科研项目———训练狗用鼻子来检测病人的尿样,以便及时发现前列腺癌。尽管许多医生对此心存疑虑,但研究者们依然信心十足,他们希望将来总有一天,狗会在检测早期前列腺癌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该训练计划的首席训狗师查理·克拉里可特斯说:“如果狗的嗅觉真的能训练到这么高水平的精确度,许多人的病情就能及时被…  相似文献   

9.
一项新研究揭示.一些黄蜂具有识别其他黄蜂面孔的惊人能力。此前的研究已发现,作为黄蜂的一种,胡蜂能辨识并记住同类的脸至少一周。科学家根据胡蜂群中有多个蜂王推测认为.胡蜂之所以演化出面孔识别能力,是为了更准确地界定自己在蜂群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狗的叫声也许听起来像是噪音,但其实它编译了复杂的信息。在2005年有科学家指出,仅通过狗的叫声便可分辨它是孤独的、高兴的或带有攻击性的。如今,他们又提出狗狗们可以判断它所听到的狗的叫声是来自伙伴还是陌生的狗,从而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个小组给宠物狗播放了狗叫声的录音来测试它们的反应,声音来自它们熟悉的和陌生的狗。  相似文献   

11.
最近的研究发现,寄生的黄蜂能从它们的寄主─—苍蝇身上吸取抗冻结物质,以保护自己越过寒冷的冬天。寄生黄蜂将它们的卵产在苍蝇的像蚕茧一样的蛹里;当它的卵开始孵化时,它们便以苍蝇的蛹为食。专家们认为此发现可用来对付讨厌的苍蝇,对它们进行生物控制。 为了越过寒冷的冬天,苍蝇和黄蜂均要进入冬眠 状态,此间它们都需要积 累抗冻结物质。但黄蜂进 入冬眠状态比苍蝇要晚两 个月。为了试图对此进行 解释,美国马里兰州学院 的大卫·瑞俄斯研究了寄 主苍蝇的冬眠状态如何影 响寄生者黄蜂卵的耐性。 结果发现,在冬眠状态的 蛹中成长…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已经过去十一年了。经过十一年来的持续反恐,反恐斗争取得了重大战果。2011年5月1日,策划"9·11"恐怖事件的"基地"组织头号人物本·拉丹终于被美军"海豹"突击队一举击毙。"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人对恐怖袭击的担忧不仅促使政府组建了每年耗资550亿美元的国土安全部,而且促使各国警方与科学家联手,发明了众多针对恐怖活动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并在反恐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狗跑到你跟前快速抖动它那湿漉漉的皮毛?现在请您看看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所观察的结果。狗和长毛的动物,都会通过某种比洗衣机甩干更美观和有效的方法将毛抖动干。实际上,这就是洗衣机制造商所搜寻的涡流效应。这种涡流效应,激励了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来调查研究所谓"湿狗抖动"的效应。其实并不只是对狗,这个研究小组还检验了15种动物,包括老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11,(12):4-4
古生物学家最近在捷克共和国挖掘出三条旧石器时代陪葬狗的遗骸,其中有一条狗的口中还衔着一根猛犸骨头。研究发现,这几条狗死于和8岁,在生前饱受多颗牙齿断裂之苦。根据已知的当地史前文化,狗被训练来帮助猎人拖、咬被猎杀的猛犸,还帮助驮运猛犸。在这些狗的头上,还发现了人为钻孔以取出大脑的证据。当时的人们相信.灵魂就装在头部,取出狗的大脑,就可以释放其灵魂。之所以把猛犸骨放入狗的口中,是为了伴随死者的灵魂升天。  相似文献   

15.
正animal动物最近,一个研究团队从动物驯养学校随机选择了92只狗进行实验性训练,对其中42只进行奖励型训练(如给予狗食物犒赏,或和狗玩游戏),对另外50只进行厌恶型训练(如对狗大喊大叫,或惩罚它们)。在训练前后研究人员对每只狗各采集一次唾液样本,并通过分析唾液样本中的皮质醇水平来评估狗的压力水平。结果表明,接受厌恶型训练的狗在完成训练后明显比接受奖励型训练的狗压力更大,也更紧张。  相似文献   

16.
狗儿会骗人!     
<正>瑞士女科学家玛丽安妮通过观察自家的狗来研究狗的欺骗行为。她发现狗会互相欺骗,例如,狗会起身并假装花园里有好玩的东西,目的却是为了骗其他狗离窝,从而霸占其他狗的窝。玛丽安妮也想知道狗会不会骗人。为此,她把一些狗与其主人(主人总  相似文献   

17.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实验开始时,将狗关在笼子里,当预先安置的蜂音器一响,实验者就会对狗施以电击,笼子里的狗试图逃窜。但无论如何狗也逃避不了电击。经过这样的反复操作后,实验者改变了操作流程——蜂音器响后,先将笼子的门打开,然后再施以电击。  相似文献   

18.
封面;用詹姆士的新发现设计的手织毛毯图案(由A.G.Bomford 设计)封底:左上图黄蜂镶嵌图案(由M.C.Escher 设计  相似文献   

19.
冯慎远 《科学通报》1981,26(11):704-704
脊神经后根的机能是传入性的,前根的机能是传出性的。这是上世纪即知道的Bell-Magendie定律。但近年来提出前根存在不少传入纤维的看法,而对前根传入纤维的中枢联系情况则尚未见系统地报道。本实验工作共切断10只狗一侧的1—2节脊神经前根(作对照的有:行后根切断术的2只狗,交感干切除术的1只狗,以及只作推板切开,暴露并分离而不切断脊神经根的“假手术”狗2只)。用Nauta方法追踪了中枢变性纤维及终末前变性的分布,得到以下结果:  相似文献   

20.
曾经有很多恐怖分子都通过化妆易容躲避追捕,而现在有一种新技术将使这种办法不再奏效,因为它能通过辨识地面影子的移动情况,来确认影子主人的身份。这种技术的核心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研制的一种新型侦察卫星,它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地面影子的移动进行搜寻,并通过分析影子的移动方式来识别个体身份。这种新技术意味着反恐领域出现了一种突破性的重要进展,它标志着反恐技术即将由海洋、陆地、空中进入到太空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