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小分子化疗药物存在诸多缺点,如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大、血液清除快、选择性差、缺乏靶向性和易产生多药耐药性等。虽然采用纳米载体能有效解决小分子化疗药物递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但纳米载体本身并没有治疗活性,而且在降解、代谢和排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肾脏或其他器官产生炎症或毒副作用,难以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认证,严重阻碍了它们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构建无需载体的抗肿瘤小分子纳米药物自递送系统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而且临床应用价值巨大。本文综述了基于两亲性药-药缀合物(Amphiphilic drug-drug conjugate,ADDC)策略,构建不同小分子纳米药物自递送系统及其在恶性肿瘤化疗、联合治疗及诊疗中的应用,并对基于ADDC小分子纳米药的临床转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新型纳米药物克服肿瘤化疗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作为临床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肿瘤药物的高毒性和重复使用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这严重影响着临床化疗的效果,甚至最终导致化疗的彻底失败,90%以上肿瘤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性问题一直是肿瘤化疗的最大瓶颈之一。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对肿瘤治疗意义重大。迄今为止,科学家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化疗敏感度,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但50年过去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效果不佳。我们的最新研究发现,利用纳米颗粒容易进入细胞的特点,适当表面修饰的金属富勒烯纳米颗粒,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对顺铂的内吞,而且可以高效逆转肿瘤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为克服肿瘤化疗的耐药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攻克癌症一直是科学家努力的方向。然而,癌细胞以其复杂多样的代谢方式和生态微环境给癌症的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常规的癌症化疗,在高毒性的药物作用于全身造成强烈毒副作用的同时,病灶的药效却随之大幅降低。事实上,很多患者最后死于药物毒副作用或耐药性及由此引起的转移。因此,开发无毒、安全和高效的癌症治疗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与常规药物制剂相比,纳米制剂具有许多难以比拟的优势,因而被用于递送难溶性药物、抗肿瘤药物、基因药物以及需要突破血脑屏障的药物等。纳米制剂的基础研究十分活跃,其转化研究也逐渐深入,新产品在国内外陆续上市或进入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研发中,纳米制剂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在纳米制剂研究的各个领域还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加强关键性的基础研究,促进基础与应用研究的融通发展,完善相应的监管体制等。纳米制剂的发展将带来更多创新或个性化的疗法,为攻克更多重大疾病带来希望,但纳米制剂的安全性、工艺及质量的可控性、关键设备及辅料对国外的过度依赖性等问题是需要应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传统化学治疗存在对正常组织有严重毒副作用的缺点,阻碍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随着基于肿瘤内部催化化学反应的癌症诊疗学的快速发展,通过利用肿瘤内部催化化学反应的"高效"和"特异性",纳米催化医学有望解决传统化疗存在的问题。本综述将详细地讨论通过内源性肿瘤微环境或者外源性物理刺激触发的肿瘤内化学反应用于多模式成像导航下的催化治疗以及结合其他治疗模式的多功能治疗,并讨论了纳米催化医学在未来临床转化中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高能所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联合实验室对碳纳米材料的修饰与基础性质及其生物效应研究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2005年,他们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化学所研究人员合作,将金属钆(Gd)原子包含在一个约1nm左右的全封闭碳笼内,然后在碳笼外表进行适当化学修饰制成[Gd@C82(OH)22]n纳米颗粒,并利用动物实验、体外细胞实验和生化实验研究了它们的生物效应。结果发现这些纳米颗粒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止效果远远好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顺铂和环磷酰胺。而且他们发现,该纳米颗粒并不直接杀…  相似文献   

7.
肝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发展有效的治疗手段极为迫切。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土壤",调控肿瘤微环境可改善肿瘤恶性表型,抑制其发展与转移,是肿瘤治疗新策略的突破口。利用纳米技术,发展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纳米药物,在改善肿瘤微环境的基础上增强抗肿瘤效果,将成为抗肿瘤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领域竞争的新的制高点。本项目将根据肿瘤微环境的特点,拟通过精准自组装、微纳加工、纳米特性控制、多价态递送等多种技术手段,发展纳米药物先进制备技术和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纳米技术新策略;同时,在纳米药物调控肿瘤微环境的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纳米药物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转运、代谢的创新方法研究,实施纳米药物和免疫微环境干预等联合治疗策略,以实现对肿瘤细胞外基质重塑、细胞内在信号调节和细胞外在信号调控,干预肿瘤免疫微环境,实施肿瘤干细胞靶向,从而实现项目关于发展基于肿瘤微环境调控的纳米药物及临床转化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全球22个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而云南省是我国肺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目前实施现代肺结核病控制策略,即DOTS(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策略的地区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所有患者(包括耐药和敏感),敏感肺结核病患者治疗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是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各地报道的差异很大。结核病/艾滋病(TB/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以及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也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3,(10):81-81
益气养阴中药增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研究由福建中医药大学与美国马里兰大学结合医学中心合作。运用国际普遍承认的多中心、随机双盲法研究扶正抑瘤方的临床效果,引进马里兰大学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先进的质粒转染及荧光标记技术研究扶正抑瘤方的分子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扶正抑瘤方成果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途径可能是通过APRIL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MISIS研制出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氧化锌纳米棒.在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使用了从印度安达曼和尼科巴岛的热带雨林生长的尼古巴龙菊叶子中的提取物,从醋酸锌中获得了用于治疗肺癌的纳米棒.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期刊JOM上. 氧化锌纳米棒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比如用于将药物注射到患者器官中并获得人体受影响区域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2,(15):17-17
据介绍,失眠抑郁多为精神系统疾病,一旦错误用药,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及精神系统造成损害,引发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精神障碍。此外,目前市面上不少治疗失眠、抑郁病症的药物。都具有一定毒副作用,如果长期服用,还可能造成头晕、恶心、焦虑、抑郁、恐慌等症状。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尝试“脾胃调理法”,进行中医调理,将是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60-60
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基因治疗被公认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治疗技术,将成为除手术、放疗和化疗外第4种肿瘤治疗方法.然而基因治疗载体具有缺乏靶向性、免疫原性强、基因药物评价体系和标准不完善等,制约了基因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本项目针对基因治疗发展的瓶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重大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发展高、精、尖的诊断技术是现代医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活性药物筛选以及实时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像探针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像性能是决定诊断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常规的影像探针因为信噪比较低、靶向性差等缺点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医学成像需求,而在多种纳米材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纳米影像探针显示出较好的成像潜力,受到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对纳米影像探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简要讨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金属杂质及聚集状态等与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和安全性息息相关。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释放、分布、转运、代谢特征及由此带来的潜在安全性问题是纳米医药领域实现产业转化最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纳米药物需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靶向性及功能,但目前依然缺乏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系作用的分析方法、早期毒理学效应的生物医学评价指标与方法以及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纳米安全性评价方法。基于纳米—生物体作用过程的特点,发展原位、非标记、高通量、超高灵敏、超高分辨和动态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实现纳米材料的精准定量和准确定位,并获取纳米材料的关键化学结构动态信息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纳米科学与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尤其注重极端条件下生物体系的潜力。作为工业生物技术科学的一个分支,现代酶技术广泛探索如何极大限度地使酶在细胞外长期保持活性,并能有效地适应非生态环境的条件。纳米科学的迅速发展为酶的稳定和高效催化转化带来了新的机遇。纳米材料和酶技术结合可制备纳米酶催化剂,其纳米结构不仅能使酶在不同体系长期保持活性稳定,而且能提高水相、有机相、油.水界面的催化效率,并使多酶体系催化反应和辅酶再生成为可能。纳米颗粒的高曲率能降低酶固定化时的变构,纳米颗粒的布朗运动使纳米固定化酶和底物频繁碰撞,大幅度提高催化效率。同样,纳米纤维和纳米孔均能很好地保持酶的活性。用合适的纳米颗粒和纳米纤维修饰酶,可使酶自组装于油-水界面,不仅加速了油-水界面反应,而且使酶在油-水界面保持稳定。纳米孔还使伴随辅酶再生的多酶催化体系成为可能。深入研究纳米结构对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从而根据酶的特性设计最佳的纳米结构是今后的挑战。利用多酶催化体系的工业生物技术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前瞻性的发展方向。同时,微反应器的设计使纳米酶的回收利用成为可能,将带来更大的工业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原本用于治疗认知受损的认知增强药物在西方高校中广泛地用于提高健康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以及保持精力充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它不同于锻炼、饮食等传统的认知增强方式,引起了伦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者的热议。认知增强药物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公平、品质侵蚀、经历剥夺等伦理问题都无法为禁止使用该药物提供有效的论证。安全问题仍然是目前使用认知增强药物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对于高校学生使用认知增强药物,我们持一种较为慎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正>在微观世界里,科学家们寄希望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到达人类不能到达的地方,比如血液。如果投入临床使用,它们将在十亿分之一米的尺度上,在人体内巡航、投放药物、开展细胞微“手术”。7月末,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蒙彼利埃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用DNA建造的纳米机器人的文章。科学家们用纳米机器人了解细胞机械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以研究许多生物和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过去几十年间,栓塞(运用各种技术切断为组织生长提供养料的血管)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越来越受欢迎。这种阻断肿瘤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的方法与外科手术相比更加微创,并且通常涉及注射药物(化疗栓塞)或者使纳米颗粒直接进入血管。最近,科学家开发了另一个版本的栓塞——气体栓塞。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听力小滴蒸汽疗法(ADV),血液供应被切断。来自中国和法国的研究人员发现,这  相似文献   

19.
纳米制造是多学科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对其基础研究的深入展开可为前沿制造技术的进步提供有力支撑。在过去的20多年里,基于纳米制造的探索已展示出宽广的发展前景,并将在多个行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在简要介绍纳米制造背景、意义及应用的同时,着重描述国内外在纳米制造基础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天津大学微纳制造实验室(MNMT)近年来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纳米制造基础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7,(20):55-55
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建海教授负责,联合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协作攻关完成的国家863计划“治疗肝癌靶向药物——肝靶向丝裂霉素磁性纳米粒研制”课题以治疗肝癌为目的,制备具有肝肿瘤靶向的丝裂霉素(MMC)磁性纳米粒,其临床上肝癌治疗率优于普通化疗制剂,毒性比普通化疗制剂低。课题分三个方案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