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唐君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己任,他对中国人文精神价值的阐释,肯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关"说是晚清著名学者、诗人沈曾植的主要诗学观点."三关"说,可以析分为两个层面论说一是诗玄结合、突破诗话的传统,主张通经学、玄学、理学及佛学精华以入诗,拓展诗境;一是因诗见道、提升儒家的传统诗观,基于儒家的人文精神,表达深沉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生命意识.这两个层面先后相连,使诗成为可通玄亦可见道、具有形上之思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君子人格"是历代儒家孜孜以求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模式之一.儒家认为"君子"应当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并具备重义轻利的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诚信的价值观念.儒家的"君子人格"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佛教的生态思想既包含了对解决自然以及人文精神生态问题的可借鉴思想,又为研究古代作家的生态审美取向提供具有哲学认识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理路。审视中国古代作家从佛教生态思想中所融摄的观念及其所显现的人文精神生态特征,无疑对构建和谐人文精神生态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儒家把万物作为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从孔子的.乐山乐水",孟子的"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到荀子不失.万物之情",先秦儒家保留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原始生态伦理思想的样本,为现代生态伦理学健康发展和理论建构提供了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人类思想的镜子,文学的发展脉络往往折射出人类精神进步的轨迹.西方文学也是如此.通过西方文学人文精神演进的轨迹,我们可以把西方文学精神划分为四个时期,即人与自然对峙文化形态中的人文精神;人与神对峙文化形态中的人文精神;人与物对峙文化形态中的人文精神;与人对峙的对象消解时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和谐"自古以来都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极为丰富,特别是儒家的和谐思想最具代表性,其"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以"重义、崇仁、讲诚信"为核心的人际和谐观,及"修身内省"的身心和谐观对当前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新兴的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力量.这支激进活跃的社会主义流派以"绿色意识形态"为其理论支点,提出了一系列蕴含时代气息的策略主张,成为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先导,具有鲜活的时代意义;同时,生态社会主义从不同侧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现实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对全面正确的评价当代资本主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西方宗教伦理与儒家政治伦理价值观的差异体现在:西方宗教伦理以关心人类个体生命和生命意义为目标,具有人性化的色彩;儒家政治伦理讲求“内圣外王”,突显个体应负有的道德责任和历史使命。儒家政治伦理的价值标准是政治利益,西方宗教伦理的价值标准是宗教信仰。儒家政治伦理讲求意义与自愿,西方宗教伦理讲求理性与自觉。中西传统伦理与现代经济伦理具有良好的契合点和连续性,在批判的基础上,传统伦理可以向经济伦理转化。  相似文献   

10.
儒家诗学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资源一直影响并制约着中国文论的发展,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中国古代文论的创造性转化是不彻底的。王国维以"本真人格"为汇通"文如其人"说、"赤子之心"的内在依据。同时,他又根据尼采的"血书"论,突破了传统"人格"中国家和人民的内涵而上升到生命人格的高度。他将儒家诗学和西方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对中国儒家诗学的现代转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孔孟荀思想中富有深厚的动物生态伦理底蕴,具有贵人贱畜的特点.这一道德等级论由其“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决定,由其生态价值观规定,有着独特的感情心理基础.孔孟荀动物生态伦理思想在当代日益显示出对于人类生态实践的巨大意义,给予我们诸多有益启示,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绿色管理的生态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类深刻反思传统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的 ,是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绿色管理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保意识增强的必然结果。在绿色文明来临之际 ,企业应改变现行的经济主义和科学理性主义指导下的企业管理模式 ,以绿色生态的观点 ,解决在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人类“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荒漠化现象 ,实现人类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的“绿化”。为了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 ,实行绿色管理 ,是 2 1世纪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园环境由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构成,建筑环境是人文环境的载体,有着深刻的人文意义,通过分析阐述人文环境对建筑环境的影响,认为在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中应创造适合于大学人文精神的建筑环境,同时在创造中从人文精神的高度把握建筑环境,使之有益于人文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14.
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阐述推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在建设“美丽广西”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饮食文化以重保健、讲和谐、爱自然、追求美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新星。通过论述傣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探索傣族饮食文化蕴含的生态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区是自然与文化的统一体,是满足人类对大自然精神文化与科教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通过探讨北京东灵山、百花山风景名胜区草甸资源在自然科学、自然美学、游憩服务方面存在的功能和价值,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该区域退化的草甸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该区草甸景观退化的主要因子,并建立了草甸恢复示范区.为风景区的植被景观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文通过对阎连科小说中“在绝望中抗争”主题的分析,阐述了这种精神品格的文化意义在于:它其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当代文化语境中,讴歌这样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阎连科也以对于民魂的这样刻画表达了他对河南民风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8.
古奥运会之所以能够实现伟大复兴,是因为顾拜旦将古代奥林匹克精神与欧洲文艺复兴和欧洲工业文明的成果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使之更符合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顾拜旦所推崇的古奥林匹克主义精神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最终完成世界和平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精神是学校文化生态系统结构的核心构成要素。在学校变革过程中,随着学校文化生态范型的转换,必将凝结新的学校文化精神。而新学校文化精神建构的可能方向是生命—创造—审美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运动兴盛以来,人类物性膨胀,灵性堕落,存在的悲剧性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当代人类压来,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困境.立足人类生命实践,确立悲剧认知的逻辑本体和审美根本尺度,建构出具有深刻原创意义的生命意志受挫悲剧本体论认知范式,并充分肯定勇于抗争苦难、寻求灵魂超越的悲剧精神在当代的生命实践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