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堂乐歌,是二十世纪初到三十年代的校园歌曲。在学堂乐歌产生的初期,中国很缺乏现在作曲人才,学堂乐歌很大程度上都是用外国的曲调直接填词,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学堂乐歌从创始到现在已将近一百年,是我国音乐史上一次具有启蒙意义的音乐运动。  相似文献   

2.
学堂乐歌的创作模式开创了学堂乐歌时代的辉煌,在不断的借鉴与学习过程中,日本的音乐促进了中国社会音乐化运动的开展,使音乐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增加。加快了中国人才的培养,使美的素养成为人才重要的品质之一。特别是学习和借鉴日本学校歌曲创作模式使得学堂乐歌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陈燕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1):46-48
学堂乐歌是一种独特的历史产物,具有区别于其他体裁歌曲的鲜明特点。它题材非常广泛,所以在表达方式上也有不同于其他歌曲之处。立足于学堂乐歌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历史及文化动因,对如何更好地表现学堂乐歌声乐作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李叔同创作歌曲的分析,说明中国近代的学堂乐歌在歌词内容和创作方法两方面受到日本学校歌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汪超 《咸宁学院学报》2012,(11):190-191,214
学堂乐歌是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开端,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本文将以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李叔同的《送别》为研究对象,以它的创作、音乐、歌词、影响等方面为研究个案,深层剖析学堂乐歌的中西结合特质及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新颖鲜明的近代音乐创作特征和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感,使沈心工学堂乐歌中诠释尚武精神的歌曲,契合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的现实需求和国民的情感需要。沈心工利用其所创作的学堂乐歌,从强身健体、从军为国、传播军事科技、以武求和四个方面对尚武精神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诠释,并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路径在社会各阶层中广泛宣传尚武精神。沈心工的学堂乐歌,不仅是近代中国尚武精神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近代尚武精神传播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少儿合唱是在学堂乐歌的广泛开展基础上产生的。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却有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的第一次发展高潮和20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发展高潮。然而如何更平稳地向前发展又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郑心平  田成阳 《科技信息》2012,(25):174+218-174,218
1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定义中国近代艺术歌曲起源于本世纪的二十年代,是由一批从欧美留学回来的音乐家运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将中国的诗词谱成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歌曲。"学堂乐歌"也促进了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形成,此阶段艺术歌曲的形成得益于,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为代表的音乐教育机构的出现,正是具备了这几方面的因素,才使得中国近代艺术  相似文献   

9.
音乐艺术和其他文化一样,有着极强的传承性和延续性以及民族性。本文从学堂乐歌的发展,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及发展,指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必须解决好纵向继承优秀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和横向借鉴优秀外国音乐文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是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音乐的酝酿期.清末民初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在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缺失.成绩主要体现在音乐课的设立与音乐教育立法的完善、学堂乐歌开启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思想等三方面;缺失主要体现在传统音乐教学的迷失与缺憾、音乐教学曲目过于注重功能性缺乏艺术性与原创性、缺乏主体性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等三方面.客观评价清末民初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得失,对于当下的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郭皓 《科技咨询导报》2010,(12):228-228
歌曲是否具有审美价值,能否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给人以审美享受,"二度创作"起着关键的作用,既然"二度创作"在音乐活动中的作用重大,演唱者必须加以重视。本文结合实例从剧情分析、角色分析、熟悉和了解作品的作曲家、音乐分析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12.
周慧 《科技资讯》2010,(35):199-199
少儿钢琴的兴趣教学,就是一个以兴趣培养为目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练结合,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心理教育为辅助,最终提高钢琴弹奏水平的合理传授与学习过程。根据少儿自身音乐能力的发展,采用兴趣教学的方法,对少儿进行创造力的开发,想象力的培养,音乐艺术情感的激发,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观,达到"以乐育人"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娱乐化"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普遍适合文化现象,并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音乐审美鉴赏的价值取向。该文首先分析了"娱乐化环境"对普通高中学生审美异化的种种怪象,提出了以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尊重教材、调整内容、丰富形式、改进教法、强化审美、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思路,期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提高对经典和现代音乐的审美品味,让高中音乐课堂教学重现生机和活力,并为高中音乐课堂改革提供有效的经验与模式。  相似文献   

14.
《少儿科技》2012,(3):48-48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少儿科教事业发展,充分激发少年儿童的创造及动手能力,展示少年儿童的科学发明及艺术作品,由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安徽省新安画院、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少儿科技杂志社承办的"崇尚科学爱我中华"第六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暨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现面向社会征稿。  相似文献   

15.
《少儿科技》2013,(4):48-48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少儿科教事业发展,充分激发少年儿童的创造及动手能力,展示少年儿童的科学发明及艺术作品,由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安徽省新安画院、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少儿科技杂志社承办的"崇尚科学爱我中华"第七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暨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现面向社会征稿。  相似文献   

16.
《少儿科技》2012,(4):48-48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少儿科教事业发展,充分激发少年儿童的创造及动手能力,展示少年儿童的科学发明及艺术作品,由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安徽省新安画院、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少儿科技杂志社承办的"崇尚科学爱我中华"第六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暨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现面向社会征稿。  相似文献   

17.
《少儿科技》2011,(1):1-F0002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激发少年儿童的动手及创造能力,展示少年儿童的科学发明及艺术作品,由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安徽省新安画院、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少儿科技杂志社承办的"崇尚科学爱我中华"第五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暨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现面向社会征稿。  相似文献   

18.
《少儿科技》2011,(5):48-48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激发少年儿童的动手及创造能力,展示少年儿童的科学发明及艺术作品,由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安徽省新安画院、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少儿科技杂志社承办的"崇尚科学爱我中华"第五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暨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现面向社会征稿。  相似文献   

19.
《少儿科技》2011,(11):48-48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激发少年儿童的动手及创造能力,展示少年儿童的科学发明及艺术作品,由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安徽省新安画院、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少儿科技杂志社承办的"崇尚科学爱我中华"第五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暨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现面向社会征稿。  相似文献   

20.
《少儿科技》2012,(12):47-48
由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安徽省新安画院、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少儿科技杂志社承办的"崇尚科学爱我中华"第六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暨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最近圆满结束。组委会聘请了著名画家、书法家、作家、学者组成评审团,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本届大赛的参赛稿件进行了评比。现将获奖者名单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