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卫平 《甘肃科技》2014,(5):124-125,98
为了解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2013级的1863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显示SCL-90阳性检出率为33.55%,UPI阳性检出率为33.17%;男、女生在焦虑、恐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方面差异显著。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2.
浙江万里学院2008级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对浙江万里学院2008级新生5091人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良好,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常模水平;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显著的差异,女生更容易产生“神经症性”问题,而男生相对而言更易出现“精神病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使用UPI对我院2009级269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女生;部分新生心理问题表现为自我评价低、人际关系不良、情绪稳定性差等入学适应问题。我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该文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对X高职院校2019级和2020级共9000余名大专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通过调查报告的分析和对比发现,近两年新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良好,男生二级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多项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城镇生源一级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农村生源。通过后续约谈发现,一级心理问题检出人数与实际需要关注人数相差较大,二级心理问题的学生潜在问题较多。据此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陕西五所高校的4774名新生进行心理测查,结果发现,女生在大多数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大多数因子分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从总体上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出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学生逐渐降低的趋势,文史类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工和艺术类学生。说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区以及专业差异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生源特点具有针对性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攀枝花学院2005级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多于一般人群,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症状。其中,性别差异较明显。男生在强迫、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上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上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7.
对安庆师范大学2015—2017年3届新生使用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应用SPSS22.0对普查数据进行统计,并使用协方差分析进行主效应检验。研究发现,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高,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不同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是了解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UPI对学院近3年来的7709例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结果①新生中9.82%的学生可能有严重的心理疾病;22.68%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67.5%的学生无心理问题;②女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略高于男生,男女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但男女生个体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是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始于新生入学教育,及时开展新生心理普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与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淮北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1、2012三届共计10 086名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职新生中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比本科新生略低;高职新生中一类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状态,二三类学生比例无显著性变化;高职新生总排名前十位的心理问题表现高度一致;经常想轻生的学生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的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职新生中女生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明显高于男生。结论:高职院校应当针对新生心理问题,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狠抓"五个重视"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3779名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芳 《科技信息》2009,(7):211-212
为调查我院08级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笔者运用SCL-90对3779名新生进行团体施测。测查结果表明,有14.65%的新生存在心理问题,比较常见的心理症状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化、偏执等方面,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新生。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漳州师范学院SCL-90新生常模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漳州师范学院连续6年的入学新生22831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漳州师院SCL-90新生常模并与已有的其他常模作比较.结果表明:漳州师范学院新生的SCL-90总体常模与全国常模不一致;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高三学生常模;另外,漳州师范学院新生的SCL-90性别常模表明,男生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该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漳州师范学院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的参考标准,较之SCL-90的全国常模,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对漳州师范学院2008级新生在入校初期和学年末分别采用scl-90、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发现:1、入校初期新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且男生在敌对、偏执两个因子上均分高于女生,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三个因子上均分高于男生.2、学年末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满意度,且男生在校园生活适应和自我适应两个因子上均分高于女生,女生在择业适应因子上均分高于男生.3、自我适应影响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2100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明 《长春大学学报》2008,18(12):60-61
本研究对长春大学2007级新生2100人采用SCL-90进行了心理健康测查。结果显示:农村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城市学生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女生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独生子女低。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1421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身高、体重和计算体质指数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性别、民族、生源地及年级学生的体质指数分布.结果表明,男生体重正常的比例低于女生,体重过低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男生高于女生.男、女生体重正常的比例均以城镇最低,男生更为明显.汉族男生体重过低的比例和超重的比例均相对较高,汉蒙以外其他民族的男、女生体重过低的比例均相对较低.男生超重的比例和女生体重过低的比例均随年级增长而升高,四年级学生的体质状况相对较差.学校有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青海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征,分析了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农牧学院205名新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牧学院新生在scl-90的各因子分值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大学生常模(P<0.05~0.01);女生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男生。青海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通过了解他们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9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所地方院校的1489名新生进行集体施测。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90后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全国常模的心理健康水平;男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城镇新生要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新生。应积极开展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提供个案辅导,努力提高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9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所地方院校的1489名新生进行集体施测。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90后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全国常模的心理健康水平;男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城镇新生要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新生。应积极开展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提供个案辅导,努力提高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左拉 《当代地方科技》2012,(10):160-160
以西安邮电大学2011级4585名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辅之以深度访谈进行深入了解。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不同性别、生源地、学科类别等的新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高校应建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模式,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将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对某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出现较为严重症状的因子主要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文科类学生和理工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城镇和非城镇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韶关学院21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为158名,女生为55名.调查结果表明:按照心理健康调查的5级评分标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属于轻度,有心理障碍倾向的比例为23.5%,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为4.69%;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与全国成年人常模比较接近,但在人际关系、恐怖和精神病性三项因子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对男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男生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中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和偏执四项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