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勉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71-77
证据失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直接影响到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程。因此,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都密切关注证据失权制度的研究。本文结合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初步探讨了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该制度有利于民事诉讼证据结构体系制度化调整和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实体和程序权益制度化调整。 相似文献
2.
杨爱平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2):25-29
在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民事诉讼司法改革之际,我国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司法改革。许多学者提出,我国应从立法上设置当事人证据失权制度,以适应我国的庭审模式的改革。本文从证据失权制度所应体现的公正与效率等价值理念出发,分析了在我国设置当事人证据失权制度的必要性,并就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我国在建立证据失权制度时,必须要考虑到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制度,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证据失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股东失权,是公司产生僵局时,股东要求强制解散公司前的最后一项救济行为,已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然新《公司法》对此未作规定,文章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对股东失权的宣告主体,失权股东、重大事由的确定,法律后果,程序,失权股东的司法救济,以及在失权股份上设置了担保物权如何处理诸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及当前的权宜落实构想。 相似文献
4.
证据交换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阶段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对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诉讼目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的规定不尽合理,对当事人的证据知悉权未予充分保护:一是体现在该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后果不清晰、不合理;二是该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允许当事人提交新证据,但对新证据定义不清晰。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强化证据失权,设定提交新证据的门槛,赋予超期举证一方证明是新证据的义务,并在法律中对新证据的类型予以明确界定以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证据知悉权。 相似文献
5.
郑至吾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0,(6):70-72
针对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存在的若干缺陷,从现行的民事诉讼的答辩、举证时限、证据交换、举证责任分配、证人作证等制度方面入手,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论我国证据展示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展示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辩护制度的功能;有利于体现当庭质证的实在意义: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我国目前证据信息的审前交流,采取阅卷权的传统立法方式.自从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公诉案件庭前审查方式由实体审查转变为程序性审查,阅卷权立法已经不适应我国诉讼结构转变的需要.解决现行审判制度审前信息交流的问题,最终还要依靠证据展示制度.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构建我国证据展示制度的原则、主体、范围、制裁机制等提出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存在顺应了理性对话的要求,顺应了现代诉讼的交流主旨。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在诉讼效率上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目前我国庭前证据交换制度还有不太完善之处。本文对我国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完善我国庭前证据交换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在法学界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论证据裁判主义与我国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和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2,(Z1)
证据裁判主义与证明模式、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等的发达与否存在很大关系。在当今时代 ,一国要完善诉讼证据制度 ,在很大程度上必须着眼于证据裁判主义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诉讼审判活动的前提和核心。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其缺陷的弊端,找出根源,为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证据交换制度最早产生于英美法系国家,由于其独特的诉讼价值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陆法系国家的一致认可。但是,我国在引入该制度时,由于缺乏立法与司法上的协调,还有法律规定过于模糊、法制环境欠佳等因素,使得该制度在我国的运行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加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计算机软件业的发展,各企事业单位未经有关部门的批准或软件著作权人授权而擅自复制和使用计算机软件的现象十分常见。基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的自身特点,民事陷阱取证几乎成为了此类案件最为有效的取证方法。然而,民事陷阱取证是民事诉讼领域一个新的课题,关于其适用的可行性,无论在学界还是在司法实践当中,都存在着颇为激烈的争议。为此有必要对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黎陈靥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5):36-39
为适应市场经济下法制民主化的客观需要,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对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于内在的相关性,新的审判方式必然会对证据制度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势必成为民事审判改革的一大"重音"。而现实中取证保障被忽视、"取证难"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何切实地增强当事人取证能力,保障其证明权的顺利实现,正是建构民事诉讼证据调查令制度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是在行政型职权主义诉讼体制框架之内建立的。经济基础的变革,外来诉讼法律文化的冲击,使证据法律制度的运行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发生着冲突。证据法律制度的重构必须以变化了的或正在变革着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公正价值理念为指导,使公正价值渗透于证据法律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