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蛇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蛇以小型动物为食,尤其嗜食鼠类,对农林生产益处颇多。然而近年来“蛇宴”风靡,一些地方对野生蛇类滥捕,蛇类资源遭到极大破坏,以致有些地方鼠类猖獗,鼠害严重。如果实行蛇类的人工养殖,既可保护自然资源,又满足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岂不一举两得。暨南大学劳伯勋先生从事蛇类研究多年,提倡人工养蛇,这对各地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蛇类的活动时间全年共8个月,即春末至冬初(4—11月)。随着季节的变化,对蛇类分别不同的管理至关重要。①春季收购养殖种蛇,一般以清明前后最为适宜,运输途中温度不太冷也不太热,养殖期不久便可进入产卵或产仔时期。因此,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蛇类产品的不断面市,加上野生资源在逐渐的减少,国内蛇类专业户生意看好。行家断言,未来几年养蛇业将是一个波及全国的深度开发、规模养殖、综合加工、出口创汇的黄金时代。由于人工养蛇属特种养殖业,全国性的养蛇热方兴未  相似文献   

4.
辽宁有蛇类17种,隶属3科8属,其中分布在海洋中的海蛇有3种,陆地上有14种。根据1996-1999年的辽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显示,辽宁陆生野生蛇类数量已趋于减少,且减少幅度较大。栖息地环境质量渐趋恶化及人类的过度利用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保护好现有的蛇类资源,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出保护对策如下:加强蛇类栖息地和栖息环境保护;加强宣传和保护意识,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加强对蛇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增加蛇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人工养殖研究,突破饲料和繁殖难关,变“周转仓”式的养蛇场为真正的养蛇场。  相似文献   

5.
张路杨 《大自然》2021,(4):14-19
北京地区生活着众多蛇类,有栖息于市区的红纹滞卵蛇、赤链蛇和虎斑颈槽蛇,还有生活在远近山区的小型蛇类及无毒蛇,种类繁多、形色各异.近年来,一些蛇类的新发现记录给北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了不同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李勇军 《科技信息》2010,(17):J0368-J0368,J0082
蛇的全身都是宝,利用价值极高,武夷山是蛇的王国,蛇类产品的开发利用走在全国的前列。要保护好蛇类,才能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调查,蛇类是我国被大宗食用的一类野生动物,全国每年消耗的活蛇量在1万吨以上。吃蛇在我国的局部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南人食蛇”的记载,同时还介绍了食蛇有祛风活血、除寒去湿的功效。有关专家指出,以往由于受交通运输等因素的限制,蛇类贸易仅在小范围内进行,对物种的影响较小。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食用和药用蛇类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加,刺激了蛇类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日益增大的蛇类贸易需求加剧了偷猎和走私野生蛇类的活动,致使蛇类资源正面临种群数…  相似文献   

8.
蛇年谈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大自然》杂志的罗娅萍编辑邀我写稿,在蛇年谈谈关于蛇的故事。考虑到目前我国部分人吃蛇成风,导致蛇类大量被捕杀,严重影响自然生态平衡,对人类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当前的和长远的危害,因而撰写此文。希望人们增加对蛇的了解,不吃蛇,保护蛇。蛇的来龙去脉爬行动物中蜥蜴类和蛇类各约有3000种。一般认为蛇类是白垩纪早期某类蜥蜴由于长期适应穴居生活、身体变细长、四肢退化消失而形成的,因而是高度特化的蜥蜴类,也是爬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蛇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蛇类资源利用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蛇类的保护和利用历来受到国际机构和组织的关注。中国现有蛇类241种,其中30余种是很重要的资源动物,野外资源利用量巨大。随着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以及过度利用,蛇类资源处于衰减之中,有数十种处于极度濒危和濒危状态,其中莽山烙铁头蛇(Protobrothropsmangshanensis)野外种群远小于大熊猫。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些珍贵资源,笔者概述了中国蛇类保护和利用的历史和现状,重点对中国蛇类养殖和贸易进行了汇总。最后,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今后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管理与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Fantl(1961)、Hackett 等(1987)、Lavras 等(1979)和 Nachas(1981)分别在虎蛇(Notechis)、美洲矛头蝮(Bothrops jararaca)和 Waglerophis merremii 进行血凝机理的研究。他们一致认为蛇类凝血的过程比哺乳动物凝血的过程缓慢。但对引起蛇类血疑过程缓慢的原因结论却不一致。Fantl 和 Lavras 认为虎蛇和美洲矛头蝮血凝过程慢的原因是这两种蛇的血浆中都缺乏因子Ⅻ。Fantl 认为虎蛇血凝过程慢的另一个原因是由  相似文献   

11.
蛇类保护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自然》2002,(1)
蛇类是动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爬行动物的一支,是历经1.3亿年的漫长岁月进化而来的特殊类群。我国是蛇类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据统计,已知蛇类8科64属209种,约占世界3000种蛇类的7%。我国对蛇的利用历史悠久,蛇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医药生产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12.
李南  方平 《应用科技》1999,(1):27-28
蛇全身都是宝,蛇胆、蛇毒被誉为“蛇金”,蛇皮、蛇肉、蛇油、蛇内脏皆可利用.蛇类产品在国内外一直畅销,因而养蛇是一项大有可为的“黄金事业”.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省江门市大东洋蛇类研究中心的养蛇场里,包括眼镜蛇在内的多种毒蛇和无毒蛇源源不断地繁殖出来。其中,眼镜蛇已繁殖到第四代,其他种类的蛇已繁殖到第三代。2005年2月2日,由广东省科技厅主持,在该养蛇场进行了养蛇技术成果鉴定会。专家们经过认真的讨论,认定其技术成熟,生产的蛇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部分需求,对某些珍稀蛇种的繁育也能有所助益。为什么要人工养蛇?随着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野生动物,尤其是蛇的栖息地被不断压缩,而多年以来蛇类被不断猎捕,数量已经很少了。我国民间对蛇有相当大的需求,即使不提对蛇的食用,光是医用一项…  相似文献   

14.
昆明地区的蛇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57—1981年对昆明地区的蛇类作了查调,共得标本160号16种,加上原有记录,昆明共有三科11属19种。该地区蛇类区系的主要特点是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19种中有18种,占种数94.7%,仅黑眉锦蛇1种广布于我国古北和东洋两界,占5.3%;另一特点是西南区的特有种类(或主要产于西南区的种类)较多,有4种,占东洋界种类的22.2%。八线游蛇和紫灰锦蛇是皆地区蛇类的优势种。昆明蛇类冬眠期为11月—翌年3月底4月初。对133号标本作了胃的食物分析,八线游蛇、紫灰锦蛇、斜鳞蛇、草游蛇和乌游蛇五种72号标本中胃内有食物。蛙是它们共同的食物,也是昆明蛇类主要食物之一。八线游蛇的性比为38(?):34(?)=100(?):89.5(?);斜鳞蛇为7(?):9(?)=100(?):128.6(?);紫灰锦蛇为25(?):6(?)=100(?):24(?)。昆明地区蛇的繁殖多在5—9月。八线游蛇怀卵数为7—16枚,斜鳞蛇为8—15枚,竹叶青每胎3仔。  相似文献   

15.
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温暖,雨量丰富,很适宜于蛇类的生长。全省已发现有蛇类54种,其中无毒蛇37种,毒蛇17种,大多生活在陆地,少数在淡水或海里。因为有许多毒蛇会咬死人,所以人们往往“谈蛇色变”、“望蛇生畏”。多误认为蛇有百害而无一利。见到蛇,不是退避唯恐不及,就是举物便打,看来硬是要置蛇于死地而不可。当然,在多蛇地区,对毒蛇应该提高警惕,懂得一些防治毒蛇的知识和方法。要是我们把蛇类的综合利用工作开展起来,就可以大大造福于人民。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进展很快,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癸巳说蛇     
白明亮 《大自然》2013,(1):21-23
2013年是中国农历癸巳年,俗称蛇年,也常称小龙年。龙与蛇本就颇有渊源,在十二生肖里的排序又是前后相继,将蛇称为小龙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迎巳送辰,让我们在这"龙蛇交替"之际来说说蛇吧。蛇是人们熟知的动物,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新西兰和爱尔兰等岛屿外的世界各地。在爬行动物大家族中,蛇是最晚出现的成员,很可能是从蜥蜴类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最早的蛇类化石出现于大约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但科学家推测蛇类  相似文献   

17.
张宗汉等(1931)在“南京蛇类和龟鳖类的研究”一文中首次报导南京有此蛇分布,但此后再也无人在江苏南京或其它地方采到此蛇。周开亚(1964)在“江苏爬行动物地理分布及地理区划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的南京记录还是根据张、方的报告,自己没有采到标本。早在1935年Pope在《中国的爬行动物》一书中就提出南京未必产有此蛇的看法。解放后,胡淑琴等(1962)编著的《中国动物图谱——爬行动物》、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编的《中国爬行动物系统检索》、浙江医科大学等(1980)编的《中国蛇类图谱》等专著中关于黄脊游蛇的地理分布均未提及江苏,亦即是否定了此蛇的南京记录。作者在进行徐州蛇类调查时,于1965年捕到四条黄脊游蛇标本,可以认为是江苏蛇类一属(游蛇属)一种的新纪录。因此在《动物学杂志》1980年4期的“新纪录一览表”中报导了此蛇的种名、采集时间和地点。鉴于在食性、背脊线的颜色、量度等方面与文献报导略有不同、故有必要作如下补充。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采自商城县的一种蛇类标本,鉴定为黑背白环蛇.  相似文献   

19.
了解贵州省野生青蛙和蛇类自然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情况。方法:从我省贵阳、安顺、惠水、织金及水城5个地区捕捉野生青蛙和蛇,进行解剖检查和镜下鉴定曼氏裂头蚴,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野生青蛙裂头蚴的自然感染率为18.04%(882/4 888),感染强度为1~41条;野生蛇类的自然感染率为24.04%(25/104),感染强度为1~212条,其中,以乌梢蛇和王锦蛇的感染率较高。结论:蛙、蛇体内裂头蚴感染率高,与我省裂头蚴病不断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俗,保护野生蛙和蛇对预防裂头蚴病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利用蛇胆、蛇干、蛇油治疗各种疾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利用蛇胆、蛇干、蛇油治疗人类疾病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疗效不断提高。因此,它们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生物界、医药界和广大患者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蛇类资源,现将蛇胆、蛇干、蛇油和蛇皮的加工利用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