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二苯碳酰二肼离子浮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天然水中痕量铬(Ⅵ).铬(Ⅲ)用氧化剂氧化后,同样测定.讨论了影响铬(Ⅵ)离子浮选的一些因素,考察了多种共存离子的干扰.用于测量含铬(Ⅵ)1.0μg/L的水样,相对标准偏差为1.9%(n=7).铬(Ⅵ)的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8.5%~110%,适于环境水样中铬的价态分析.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铵(APDC)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铬(Ⅵ)和总铬的新方法,详细探讨了溶液pH、试剂加入量等实验条件对浊点萃取及测定灵敏度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富集10mL样品溶液,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铬(Ⅵ)的检测限为0.021μg/L,铬的富集倍率为20倍.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铬(Ⅵ)和总铬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苯碳酰二肼离子浮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天然水中痕量铬(Ⅵ)。铬(Ⅲ)用氧化剂氧化后,同样测定。讨论了影响铬(Ⅵ)离子浮选的一些因素,考察了多种共存离子的干扰。用于测量含铬(Ⅵ)1.0μg/L的水样,相对标准偏差为1.9%(n=7)。铬(Ⅵ)的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8.5% ̄110%,适于环境水样中铬的价态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步电沉积方法制备了一种灵敏的铋/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电极.首先用电解代替滴涂法将多壁碳纳米管沉积到玻碳电极表面,然后再把铋膜沉积到多壁碳纳米管上.提出了利用方波阴极吸附溶出伏安法分别测定水中总铬和六价铬的分析方法.在铜铁灵试剂的存在下,Cr(Ⅲ)和铜铁灵形成的络合物在-0.35V时通过吸附富集在修饰电极的表面,然后在阴极扫描(-0.35~-1.10V)过程中被还原.可以利用Cr(Ⅲ)或Cr(Ⅵ)的标准加入法直接测定水中总铬含量,也可以利用阴离子富集柱将Cr(Ⅵ)与Cr(Ⅲ)分离后单独测定水中Cr(Ⅵ)含量,分析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相吻合.本法的检测下限在富集时间2min时为0.05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5.2%(n=75).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一种灵敏的测定痕量铬的吸附催化溶出伏安法,在悬汞电极表面,铬-铜铁试剂络俣物基于吸附原理被吸附富集,然后在氧化催化剂溴化钠存在下反向扫描溶出。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开拓阳极溶出半微分电分析法的应用领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我们测定了Bi(Ⅲ) Cd(Ⅱ),Cu(Ⅱ),Ga (Ⅲ),In(Ⅲ),Pb(Ⅱ),Sb(Ⅲ),Sn(Ⅱ),Te(Ⅳ),Tl(Ⅰ) 和Zn(Ⅱ)等离子在0.1M草酸盐,酒石酸盐,丙二酸盐,丁二酸盐,柠檬酸盐,和醋酸盐缓冲溶 液中的汞膜电极阳极溶出半微分电分析法的负峰电位,峰宽和峰高的数值.本文1982年7月20日收到.  相似文献   

7.
利用离子交换法分离干扰,以铬(Ⅵ)氧化FE(CN),生成的Fe(CN)在碱性条件下与鲁米诺(Luminol)反应产生化学发光,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痕量铬(Ⅵ),本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回收率为96%~116%。  相似文献   

8.
许多矿床常以硫化物形式存在,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又是含硫化合物,硫的分析因此而显得重要。近年来,人们又将血清蛋白中巯基和二硫键的变化与机体为某些金属元素所中毒及受环境致癌物质侵袭而诱发癌变联系起来,这就更引起了分析硫的兴趣。但由于在这些研究过程中,常常遇到样品极其稀罕和测定结果变化甚为微小的问题,因此要求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阴极溶出伏安法是以被测离子与汞在电极表面上形成难溶性的汞盐为条件的,其方法的灵敏度又直接与汞盐的难溶程度有关。硫离子与汞形成的硫化汞,具有极小的溶解度,这就为微量硫的测定,提供了良好  相似文献   

9.
用Ni,Cu,Fe和玻璃碳电极,研究了非晶态铬电镀过程中Cr(-Ⅵ)还原为Cr(Ⅲ)的电化学特征,发现Cr(Ⅵ)还原为Cr(Ⅲ)的电势与电极材料密切相关,在金属电极上还存在着新相的形成和生长过程,新相形成主要是钝化膜中的铬离子还原为金属铬,这为后继的铬电沉积提供了晶体生长中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r(Ⅵ)离子对H2O2氧化孔雀石绿退色反应的催化效应及其动力学条件,从而建立了痕量铬(Ⅵ)的催化光度法.本法的测定范围为1.0~5.0μg/25mL,检出限为2.56×10-8g/mL,用该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Cr(Ⅵ),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黄酒中微量铜,锌的电位溶出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H3-NH4Cl(pH9.2及pH5.6)底液中,采用玻碳电极镀汞膜作工作电极,经阴极电解富集后,铜(Ⅱ)在-0.48V(vs.SCE),锌(Ⅱ)在-1.08V左右呈现良好的氧化溶出峰.峰高对浓度的线性范围:铜为0.1~2.5μg/20mL,锌为0.2~4.6μg/20mL.用该方法直接测定了黄酒中的微量铜和锌.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提出用银球沾汞的汞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一次反向扫描测定河水、海水中ppb级的铜、铅、铜、锌的测定方法,并对电极的制备、性能及使用维护和测定方法灵敏度、精密度、回收率及共存离子的干扰状况等作了探索。  在 0.1M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 = 5.8)为底液的海水样品中,应用汞膜电极在外加电压为-1.5伏(对大面积银汞齐电极而言)下电解富集5—10分钟,从-1.5至零伏间进行阳极溶出,成功地测定了浓度为ppb级的铜、铅、镉、锌。回收误差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3.
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硒(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银基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研究了硒(Ⅳ)在0.10moL/L HClO4与1mg/L Cu(Ⅱ)离子的电解液中,以硫氰酸根离子为增敏剂的阴极溶出行为,硒浓度在5~30μg/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研究了铁(Ⅲ)、铅(Ⅱ)、锌(Ⅱ)、镉(Ⅱ)、硫(Ⅱ)碲(Ⅳ)等离子对测定硒的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铬(Ⅵ)与过量的碘化钾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定量的I-3.黄色的I-3能稳定地存在于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从而间接光度测定铬(Ⅵ).方法灵敏、简便、快速,摩尔吸光系数可达50×104L·mol-1·cm-1.可用于废水中痕量铬(Ⅵ)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汞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天然水,岩石矿物中痕量铊,对测定方法的精密度, 回收率及干扰离子消除和有机共沉淀分离、富集的条件作了探讨. 在0.08M醋酸—0.1M醋酸钠缓冲溶液(PH:4.8)和0.01MEDTA为底液的溶液中,应用汞膜 电极为工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闽江水中ppt级铊,岩矿中10-6%的铊,其平均回收误差小 于10%,变动系数也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以0.1M KNO3-0.01M酒石酸钠(pH=4)为支持电解质,采用玻碳汞膜电极阳极 溶出半微分电分析法,同时测定活性炭中痕量铜、铅、镉。在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下,1:1000倍 Al(Ⅲ)、Ca(Ⅱ)、Mg(Ⅱ)和 l:50倍Cr(Ⅲ)、Fe(Ⅲ)、Mn(Ⅱ)对测定没有干扰。方法简便,快 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硝基苯胲铵盐(铜铁试剂)、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铵(APDC)为络合剂,TritonX-114为表面活性剂的浊点萃取体系分别富集药物胶囊中的痕量Cr(Ⅲ)和总铬,富集后的Cr(Ⅲ)和总铬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讨论了溶液p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络合剂浓度、平衡温度、平衡时间等对浊点萃取效率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Cr(Ⅵ)测定的检出限为0.031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2%,加标回收率为98.4%-102.1%。应用本法测定药物胶囊中的痕量Cr(Ⅵ),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控制天然水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是三废监测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过去测定有机磷多用钼酸铵比色法,但此方法检出灵敏度低(1微克/5毫升),操作繁杂,因而在低含量(≤PPM级)样品的分析中(如天然水中残量分析)受到限制。作者基于阴极溶出伏安法可成功地测定S~=离子,而马拉硫磷在无水介质中可与NaOH发生定量的消去反应,分解产物(CH_3O)_2PS~-=S中的含硫基团电化学性质与S~=类似,它可在汞膜电极上经阳极极化与电极表面所产生的汞离子形成一难溶化合物,而富集于电极上,然后将电极进行阴极极化,难溶物便由电极上溶解下来,根据溶出电流的大小可确定马拉硫磷的含量。此方法检出灵敏  相似文献   

19.
铬-溴酸钾-偶氮氯膦(Ⅲ)体系测定水中痕量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稀硫酸介质中,铬能灵敏催化溴酸钾氧化偶氮氯膦(Ⅲ)的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铬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02-1.0μg/mL,检出限0.005μg/mL.测定方法具有准确、灵敏、简便,且体系稳定,用于水样中微量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提出了一套人工标准色列用于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比色测定铬(Ⅵ),该色列以H2SO4为介质,以不同含量的K2CrO7,K4Fe(CN)6和K3Fe(CN)6溶液组成,其颜色与RMB和铬(Ⅵ)的显色产物相近,使用本色列,铬(Ⅵ)测定范围为0.01 ̄0.30mg/L,用本法对电镀废水中的铬(Ⅵ)进行了测定,六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平均值与TMB测定铬(Ⅵ)的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