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安祖先生《〈唐国史补〉“元和之风尚怪”说考论》一文中对“元和体”界定有误。张文认为“元和体”应包括元白讽喻诗。对于元稹未将讽喻诗归入“元和体”,张安祖先生解释为:“元和体”当时并非关名,元稹对其讽喻诗格外珍重,出于自我保护心理,故将讽喻诗排除在“元和体”之外。经过考察,这一解释并不能成立,故“元和体”之界定应依元稹之说。  相似文献   

2.
中唐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前代古文家们的理论和实践,成功地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散文革新运动,古文取代骈文登上了文坛主宰者的宝座。而从稍前于此的大历年间历贞元元和至大中年间,唐人传奇小说创作也在前期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出现了空前繁荣的...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是我国中唐著名诗人,他出身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之家,青少年时代曾避乱越中,经历过衣食不充、颠沛流离之苦,对中唐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对人民的疾苦充满了同情,从德宗贞元十六年到宪宗元和初,“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初为盩厔县尉,作《长恨歌》名噪一时.在此期间,他对统治者的凶残和百姓疾苦加深了认识,促使他走上了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4.
唐代安史之乱之际,元载执掌唐朝权力中枢十五年之久,为肃宗、代宗二朝对时局有较大影响的大臣,他协助代宗铲除阉宦、维系中央财政体系支持平叛,建策抵御吐蕃、启用科举寒士、加强中央政权权威,展示了中唐科举士人卓越的政治才华。元载的政治生涯中对科举士人的提携和对门阀士人的排斥,肇端了中晚唐政治党争。元载贪腐致罪是社会个体的闹剧,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看,则是门阀士族围攻科举士人群体的悲剧。元载之死不但引发大历以后政局剧烈震荡,也引发了建中、贞元时期士人对此次重大政治事件的反思和文学摹写。元载本人的作品虽然泯没无闻,但其政治活动和人生经历深刻影响了大历以后的文学创作,元载、杨炎政治集团中的史学家、文学家沈既济的作品《任氏传》和《枕中记》即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熊飞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4):56-56,60
《食鱼帖》墨迹本是怀素今存诸帖中仅存的“唐摹本”,此帖现存青岛市图书馆。此帖究竞写于大历四年后哪一年,似难确考。笔者根据最近看到的一些与此帖相关的史料,认为怀素《食鱼帖》的写作时间大致有两种可能,即大历六年或九年和大历七年。笔者更倾向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自从李肇提出“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元和之风尚怪”之后,历来评论韩诗艺术风格的人都因袭成说,拈出韩愈诗歌中的奇典、僻字、涩句和险怪之篇,以证明韩诗“横空盘硬语”的特色,这当然不错。不过,细读韩诗,我们发现韩诗中尚有不少俚词、俗句和通俗的篇章,兹略加例释,以就正于博学通人。  相似文献   

7.
“大历十才子”是中唐前期一个重要创作群体,在当时诗坛占据主流地位,代表了大历诗风,故为文学史论者所注重。关于“大历十才子”的成员,有不同的记载和说法。 一、“十才子”之称,始见唐姚合《极玄集》卷上李端名下注:“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雄、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峒)、耿(?)、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卢纶》据以入传。宋阮阅《诗话总龟》后集卷二十引《丹阳集》、葛立方《韵语阳  相似文献   

8.
唐代有两次影响较大的儒学复古运动,天宝年间一次以张说为首,贞元至元和年间一次则以韩愈为首。两次儒学复古因形势环境不同,其内容亦有差别。本文即从两次复古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方面探寻,以窥探唐代儒学发展之一隅,同时探询唐代儒学的走向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唐的叙事诗之所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多“事”时代催生多“事”之诗;时代风尚与社会心理的推动;文学各体的交互影响;追索“本事”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0.
韩愈在袁州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为练阻迎奉“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阳)剌史,同年十月二十四日,改授袁州剌史。袁州唐时属江南西道,郡治在今江西省宜春市。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八日,韩愈抵达袁州上任。同年九月二十二日,唐穆宗召拜他为朝散大夫、国子祭酒。大约在十月初,他离开袁州,返回京城任职。  相似文献   

11.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尸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白居易(72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唐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右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反对无  相似文献   

12.
〈一〉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盛唐时期,不仅产生了李白、杜甫那样横绝一世的伟大诗人,也培育出王维、孟浩然这样才气横溢的著名歌手。但至中唐大历前后,诗坛开始转向沉寂凝滞,除去元结、顾况等少有可许外,包括“大历十才子”在内的诗人,都走上了一条内容枯萎、风格靡弱、缺乏独创精神、充满感伤色彩的形式主义道  相似文献   

13.
三从第一次从军到南赴扬州1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我们说过,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吐善就攻陷过凉州,致使诗人迁居洛阳。而在此之前,即广德元年吐蕃还曾入主长安,吐蕃大将马重英与唐将高晖另立新君。其军队则“剽掠府库市里,焚闾舍”,致使“士民逃避皆入山谷”,“长安城中萧然一空”⑧。后虽遁去,但大历中,吐蕃军队又欲大举侵犯唐朝边境。大唐帝国久受其害,也异常震怒,于是在大历九年(公元774年)令郭子仪、马四、臧希让等五人率军二十余万进行“防秋”,声势很盛,唐政府的决心也是很大的。这一点,我们从李益…  相似文献   

14.
1996年第十二期《考古》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的《河南偃师市杏园村唐墓的发掘》一文,报导了唐郑洵墓发掘情况,并刊载了墓中出土的二方志石拓片的照片。一为大历五年四月权葬郑洵灵柩于河南万山时“河南府陆浑县丞郑深撰”《唐故监察御史贬岳州沅江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力探讨王禹偁的四六文创作及其特色问题。认为王禹偁的四六文创作追求是远溯三代、两汉文风、直接贞元、元和风格的,上承元、白,可谓开宋四六之先。王禹偁制诰类四六文以得体庄重、宏丽典赡为主,而表启类四六文则工对简洁,情事兼优。用常语常典、用古文写法做对偶文章是王禹偁四六文的主要特色;同时,善于融裁、用事精当也是其显著特色。元之独开有宋风气,王禹偁四六文是骈文宋调的初创。  相似文献   

16.
受进士科考录取对象之偏好制约,以德宗贞元年间为界,唐代接受教育主模式之异化可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由于多录取生徒,故官学繁盛;后期官学颓败,录取进士偏重于乡贡,因而私相授学占据了主要地位。后期的异化结果,一方面打破了世人对官学素有的崇仰之情,另一方面有利于国家捉襟见肘财政的缓解,符合唐王朝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7.
在对唐代大历浙西联唱的地域影响考察中,湖州雅集的郡守宾客唱和风尚是不容忽略的。其上承晋宋以来的郡守宾客唱和遗风,下启赵宋的郡牧文豪集会风气,截然不同于明清以地域文化精英为雅集主体的文会流风。以郡守宾客为集会主体,历代郡守修造、雅集的亭堂楼台为集会场所,以宴游饯别和人文旨趣为集会主题和格调,充分展现了唐宋湖州雅集风尚的主要特征。唐宋湖州雅集风尚对其地的文化品格建构颇有贡献,同时对明清湖州的文会兴盛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历才子司空曙略论蒋寅大历十才子,虽然历来都将他们视为有共同风格和艺术特征的群体。但实际上十才了的创作道路是并不相同的,艺术特征也有细微的差别,这葛晓青先生《诗变于盛衰之际──论"大历十才子"的诗风及其形成》(《唐代文学》第五辑)一文业已指出。除诗已...  相似文献   

19.
"诗史"思维源自中国早期社会"诗史合流"的传统,在漫长的理论架构和文本阐释过程中,杜诗"诗史"说形成"少陵生前流传""贞元、元和之际产生""宋代形成共识"等几种主流观点.用文献考证和文本关照的方法对上述诸观点甄别析辨,可知"唐代尚未出现以诗为史的普遍思潮,杜诗'诗史'之名在学者中形成共识应该是宋代的事"的论断较为审慎,更多文献的考证是对"诗史"之名缘起进一步界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一 杜甫于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入湘,携妻室儿女乘一条木船在洞庭湖和湘江上漂泊了三年,于大历五年(七七0年)冬病死在今岳阳市平江县小田村。在此期间,诗人写诗一百多首,后人称之为“湖南诗”或“湖湘诗”。 诗人三年湖湘生活,可以用老、病,穷、愁四个字概括,诗人大历四年在潭州写的《清明二首》可以佐证。其中一首写道: 此身漂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左耳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