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RAPD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RAPD标记具有简易,快速,灵敏,经济的优点,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在生物物种鉴别,遗传多样性,基因定位,分子连锁图谱构建和外源导入基因的分子检测等生物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概况。由RAPD转化而来的RAPD-PCR-SCAR标记稳定,灵敏,准确性高,在种质资源鉴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微纳米尺度的力学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卫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26(4):2-6
本文展述微纳米尺度力学行为的若干新进展:(1)微纳米尺度的断裂行为一侧重于从离散位错区到无位错区再到原子运动混沌区的纳观断裂力学描述;(2)微纳米尺度的塑性行为—探讨位错机制被抑制后的塑性变形机制;(3)纳米晶体中的扩散一以不均匀晶界和三晶交网络的扩散为主导:(4)微纳米尺度的接触与摩擦一讨论由于接触区域小而引起的反常行为;(5)微纳米尺度的碰撞一介绍新发现的超音速激波的机理;(6)跨层次算法一从原子/连续介质的可透越区模型到握手区连结的物质点/分子动力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受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产业和资本跟进等因素驱动,合成生物学迅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迎来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梳理了2020 年以来国内外相关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商业合作和金融投资等信息,从产业视角对合成生物学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政府方面,合成生物学成为各国生物经济战略中的关键引擎,应用于医药、化工、材料、农业、食品等关联行业的技术路线和规划目标进一步清晰,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商业化的监管机制不断优化,技术管控和科技安全问题受到关注。市场方面,基于合成生物学的实用成果相继迎来商业化“里程碑”,合成生物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双向奔赴”、协同合作日益紧密,市场投资保持信心并趋于商业理性,有利产业发展的健康生态正加快完善。为加快推动我国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建议进一步研究制定关键领域技术路线,支持底层使能技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攻关,推动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增强先进生物制造设施、数据资源等能力建设,鼓励各方共建有利合成生物产业化发展的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28(4):108
据physorg网站日前报道,作为生物分子,金的纳米粒子具有灵敏的“可操作性”,能够在介质激光的作用下进行高效的操作及跟踪,但它们的升温速度也非常快——十亿分之几秒内就可以升温几十度。根据来自玻尔得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与美国全国技术标准协会(NIST)联合会(JILA)科学家的研究显示,这个特性即能够破坏金的分子结构,同时也有助于人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用STM研究了石墨表面微裂纹前方纳米尺度的微结构的特征 .结果表明 ,STM的针尖和样品之间的互作用力能引起空位团的产生和迁移 ,从而导致裂纹扩展 .在加载条件下 ,用AFM研究了云母加载裂尖的微结构和原子排列 .发现云母表面加载裂尖前方存在一个约 1 0nm宽的高畸变区 ,它被一个约 1 1 0nm的异常弹性区所包围 .另外还观察到 ,在高畸变区中存在有许多小空位片 . 相似文献
8.
9.
10.
薄膜介电电容器是电力系统、新能源汽车及电磁能装备中广泛使用的高功率储能设备.但面对越来越高的工作温度,电介质的击穿强度急剧下降,导致电容器的储能密度大幅减小.为了明确电介质击穿特性和温度间的定量关系,本文制备了聚丙烯/氧化铝和聚醚酰亚胺/氧化铝纳米复合电介质,研究其击穿强度的温度依赖性.结果表明,电介质的击穿场强随温度升高下降幅度增大,两者间为凸函数关系.但传统击穿模型均得到击穿强度与温度的变化为凹函数关系,与实验结果不符.本文建立了电热耦合分子断裂击穿模型,模型解析值与实验数据的最大误差仅为3.57%;从分子定向运动导致局部分子链相互作用强度下降的角度揭示了聚合物的击穿机理;纳米填料掺杂会导致复合电介质中的分子链受到束缚,界面区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增强,并减少弱束缚分子链段,提升电介质的击穿场强及其温度稳定性.该研究为开发耐高温储能电容器提供了理论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1.
大气折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豪健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28(1):48-58
介绍了近几年大气折射映射函数研究的进展、以及几个常用的映射函数。对如今广泛地应用在空间测量技术中的几种映射函数做出评述。讨论了目前在无线电波段中广泛使用的NMF模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方向。列出了近几年上海天文台发展的大气折射母函数方法,以及由此导出的大气折射解析解;并分析了大气折射母函数方法引出的大气延迟新连分式映射函数,以及天文大气折射的映射函数方法的优点;指出了光学波段测距精度改进的途径。结合探空气球资料,讨论了大气模式对大气折射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质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近年来应用遥感技术对地表水水质进行监测的研究进展做了总结.在描述地表水体的光谱特征基础上,简述了水质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其次总结了水质反演的方法和可用的卫星遥感数据源;最后,对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电子探针(EPMA)、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 - MS)、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技术都已运用于铝土矿的矿物分析及化学成分测定.这些现代分析方法的使用为铝土矿的地质研究提供了更准确和快速的技术支持.本文较详细归纳总结了铝土矿分析技术以及其在地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盐湖国家,盐湖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无机盐资源宝库.本文简要归纳总结了我国新疆、青海、西藏和内蒙古四大盐湖区盐湖卤水蒸发利用研究现状,并对我国盐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研究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重要的生源要素之一,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由于不同氮污染源的同位素组成不同,所以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于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氮同位素示踪的基本原理及其测定方法,并归纳总结了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值得重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气污染优化控制理论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了大气污染优化控制理论在以下几个具体应用领域的进展:(1)工业污染源的优化布局。应用伴随方法计算目标函数的梯度以求解优化问题,给出了理论框架。进行了数值试验。(2)短期空气质量的动态控制。应用实际气象数据和污染源数据进行了优化控制数值模拟。(3)化学风险的预先评价与控制。应用伴随方法,对运动化学源进行风险评价。规划最佳运输路线;针对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中处理日本二战期间遗弃化学武器的有关问题。妥善选择化武销毁工厂的地址。以上优化控制问题,以气象预报模式和大气污染预报模式为基础,而以伴随方法和最优化算法为求解途径,数值试验表明理论的正确性和方法的高效率。新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与数值模式和观测技术紧密结合,并且顺应了计算机速度和容量高速增长的趋势。从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数据库技术在现代应用中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应用领域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代应用的需求。本文给出了现代应用的一个范围,并分析了现代应用的复杂性,动态性,时间性,主动性,可靠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数据库技术在现代应用中发展,最后,我们对面向现代应用的新型数据库做了简单的划分和介绍。 相似文献
18.
马海群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28(3):76-79
专利信息的开发利用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并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有必要充分认识专利信息管理在技术创新中的各种特定功能。如专利信息有效配置为技术创新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专利信息检索的多样化选择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经济高效的信息来源;专利信息服务系统化、智能化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技术保障;专利信息开发利用是企业技术创新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论跨国公司技术战略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武岭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28(3):101-104
技术对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垄断优势具有关键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更加重视技术战略的制定和运用。为了保持和加强在技术领域的垄断优势,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新趋势主表现为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和联盟化,技术转移内部化以及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和标准垄断化。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利用技术发展趋势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维德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29(1):95-99
本文根据太阳能分散型资源特征,以分布式能源体系的战略视角审视太阳能利用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认为集光伏和太阳低温热利用于一体的太阳能建筑将是太阳能利用发展的主流趋势,并指出光伏屋顶有可能成为未来就地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文章强调,各国政府现行的政策支持,对启动和扩大太阳能市场使之在未来能与化石能源竞争,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