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亨廷顿在《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中,阐述了现代化与腐败的关系,对腐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减少腐败的措施,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和看法。亨廷顿的理论,为我们的反腐败斗争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政治哲学的论述范围涉及广泛,本篇对政治哲学中自由与秩序、民主与权力、分配与公平这三对基本范畴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简述了对现代政治生活的价值评判和政治实践的重要意义,最后得出对于我国研究政治哲学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把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变成一个更有争议的政策选择;学者反驳那种权力斗争观和狭隘的西方中心论;政治家则从意识形态角度作出反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国际政治领域既引起轰动效应,又留下久远思考。此论发表已近两年,但对它的反应却一直没有降温。1994年底,亨廷顿在给美国《外交政策》主编的信中写道,他的文明冲突论"已在世界各国几十次以至几百次地成为论文、专题讨论会和评论的主题。它在总统、总理、学者和记者中间引起了  相似文献   

4.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论的逻辑认为,正处于现代化之中的新兴国家,其政治秩序的稳定对于现代化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现代化的发展并不必然导致政治稳定,政治的稳定需要合理的权威的维持.亨廷顿的政治秩序论作为发展政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肯定其对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价值,但也不容忽视其存在不可调和的逻辑悖论.对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而言,批判地借鉴亨廷顿的政治秩序理论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康德开创了理性的、批判的哲学革命体系。"前批判时期",康德的哲学革命首先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进行的,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僵化自然观;"批判时期",他又以理性思辨在认识论、伦理学领域综合唯理论与经验论、幸福与道德,继续推进其哲学革命,表达了他整个批判哲学所关注的四个问题。康德通过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了先验自由概念,通过实践理性批判以及历史和政治理性批判确立了先验自由观念。康德在星空上与心灵中进行的哲学革命蕴含着社会政治革命的巨大能量,具有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萨特的自由观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自由”问题是他的哲学的主要标志 ,它构成了萨特从事文学、哲学乃至社会政治活动的一个中心论题。本文从唯物辩证法出发 ,把其分为两个阶段加以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政治发展是当今学者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图把政治发展纳入现代化变迁的背景中去思考并探讨不同现代化类型政治发展的特征,以期用亨廷顿的“三标准”论为视角,理出不同现代化类型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从中获得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费希特的"自我"异化思想中,他从理性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及批判精神。他首先承认了人是理性的动物。在《论学者的使命》中他把人的最终目的看成是对非理性东西的自由驾驭。费希特的"理性"从本体论意义上来看是与自由相联系的,方法论意义上的"理性"则是对普遍有效的规律的追求。但是费希特将对现实的理解变成了包含着对第一原理的追求与知识学的构建,从而来对现实社会进行哲学上的抽象批判。  相似文献   

9.
时间是柏格森哲学、马克思哲学中重要的概念和范畴。巧合的是,他们都把时间与自由关联在一起:柏格森以"绵延"开启了一条认知时间的直觉主义路径,勾勒了时间与人的自由意志的基本思路;马克思则把时间置于理性主义之下,揭示了时间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0.
在展望多元时代的国际秩序时,罗尔斯和亨廷顿分别以"人民社会"和"主权国家"为基础,进行了颇为不同的预测.罗尔斯认为在"人民社会"的平台之上,国际间将形成在真正的正义原则调控下的稳定秩序;与之相反,亨廷顿则认为未来社会多元价值将渗透进主权国家之中,构成它们间斗争的新内容,和平只是力量均衡下的权宜之计.孰是孰非,还需要由现实的实践来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1.
亨廷顿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国际政治理论家之一,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具争议的政治学家。他提出的"第三波"、"文明的冲突"等观点,早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话语。其代表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给予我们无尽的思索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罗马法学家在罗马法律体系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罗马法学家对政治法律问题的思考带有明显的务实取向,他们关于自然法、市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分以及法与正义之间关系的论述呈现出斯多葛哲学的理论路向.罗马法学家以法律制度内部秩序的统一性、有机性和连续性为前提,构建了精致的法律分析体系,造就了实质的法律文化.罗马法学家的思想中蕴含着罗马...  相似文献   

13.
罗马法学家在罗马法律体系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罗马法学家对政治法律问题的思考带有明显的务实取向,他们关于自然法、市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分以及法与正义之间关系的论述呈现出斯多葛哲学的理论路向。罗马法学家以法律制度内部秩序的统一性、有机性和连续性为前提条件,构建了精致的法律分析体系,造就了实质的法律文化。罗马法学家的思想和理论通...  相似文献   

14.
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核心,要求给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人格上的尊重,激发其更多地思考民生,为改善民生而努力。把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文精神寓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最终从根本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是生活世界中现实的个体,并且是人在不断自我全面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世界,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存在基点和最高目标。把马克思哲学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马克思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郭象玄学的主要目的是想把阮籍、嵇康和裴各执一偏的自然与名教重新统合起来,构建一套适合时代要求的政治哲学。郭象的政治哲学以其对人性的思考为运思起点,而从圣凡关系、君民关系和群己关系这三个维度展开,并始终贯穿着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这条主线。虽然郭象统合名教与自然的努力并不成功,但足以证明魏晋玄学并非脱离现实的学问。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马基雅弗利是使政治与道德彻底分家的第一人。他认为在政治研究中,不仅应以权力为对象,而且应以权力为目标,从而排除了传统哲学研究中道德的主导地位,为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20世纪以来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作了理论辨析与历史分析,进而提出为促进艺术达到自由境界,在社会转型期,必须倡导文世与政治的开放性关系,使艺术通过自由创作实现其本质。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来,关于世界秩序的问题成为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的一大焦点,触发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秩序日益显示出瓦解迹象,以及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显著崛起,为人们思考世界秩序的未来提供了新的视角。谁的全球秩序?"自由主义世界秩序"(Liberal World Order)或者"自由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化世界的基本现实之一。这里的所谓"自由"是美国作为其主导者自我设定的一种普  相似文献   

20.
以政治救国为价值目标来开启人生航程的梁启超,其思想焦点经历了两个层面的深入性转变:一是从政治到文化、从为救国而新民到为立人而立人的转变;二是在对人的理解上,披理入情,并把对情感的思考,从着眼于情感与国民性、政治的关系向情感与人的存在、与生命的自由伸展的关系做了大幅度的拓展。正是对文化和生命意义上的“人”的终极眷注,正是从追寻人生灵趣的角度对情感的肯定,使梁启超将早年的政治功利美学发展为情感、趣味、生命一体的文艺美学和审美人生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