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强 《科技信息》2012,(20):187-187
现在有一个流行词——原生态,牛郎织女传说作为民间传说、民间文学,一种口头传承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就是要保持其原生态,在传承和保护上力求保持传说的文化内涵,保持传说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2.
作为口头传统的民间文学,长期被以书写为载体的中心叙事所忽略,进而影响到对其价值及意义的客观评价。文章基于阿兰·邓迪斯的“民”的界定,聚焦民间文学的文明形态、民间话语对文本的建构、传说、神话、史诗等民间文学对文明的表述。说明史诗、传说、神话等口头叙事承栽着人类集体记忆,具有巩固传统和延续文化的功能,其种种表述方式是对人类文明的确证。进而说明民间文学是书写形式文本等精英文化的源头,属于文化中的大传统,以此回应叶舒宪教授所提出的“重估大传统”之论。  相似文献   

3.
民俗器物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个性。文章以西藏博物馆民俗文化展厅的民俗器物为研究对象,揭示民俗器物定名的科学规律,展现藏族民俗器物在每一段历史生活中的价值,为进一步对藏族民俗器物进行分类与定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民间关于杜鹃鸣声的传说与民俗加以理性思考与剖析,探究其本质性内核和特异性,以求民间文学及民俗学的充实与提高。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的民族文化遭遇发展瓶颈,影响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国人信仰体系的构建.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对培养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除了神话故事和传说,民间文学的很多补充形式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基因.民间文学的教育和传承缺乏顶层设计,培育和开发力度亟待...  相似文献   

6.
口头交流是民间文学生存和展现的必需的方式。口头交流即是面对面的交流,构成了一种彼此互动的具体情境。没有交流就没有民间文学,人们面对面的交流是民间文学最基本的生存状态。传统的村落和现代都市都是一个口头交流的社会,社会生活诉诸于口头交流,人们在不断的口头交流中形成了种种民间文学的范式。这一范式具有鲜明的演说特征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邓迪斯《伪民俗的制造》一文,认为美国著名的"民间英雄"班扬的传说和格林童话、芬兰史诗《卡列瓦拉》等都是"伪民俗",却被人民当成真民俗接受了。这些名著和《荷马史诗》都是文人与民间文学结合的产物,证实了"雅俗结合律"作为一种文艺普遍规律的正确性。对"伪民俗"的宣传和商业作用,应采取科学而宽容的态度,从而以一种民间文学的新观念,来解释"伪民俗"为什么成为真民俗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台湾客家流传的"年初三送穷鬼"故事,是古风"送穷"习俗口头叙事的表现。藉此传说故事,探讨其习俗由来,而传说流传与习俗分布的区域相当,显见两者有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彼此强化的现象。"送穷鬼"故事藉由送穷鬼行为,表达民众祈求财富的愿望,以故事阐释民俗,其情节也吻合民俗的意涵。"灶君"故事则常与此类型故事复合,然不是灶君故事必要的情节,可见民俗之间存在交叉混同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从金荣华游学外国考察外国民俗,钻研中国古籍,访问大陆探索大陆民间文学,采录台湾卑南、鲁凯、泰雅、阿美和金门、澎湖故事与民俗,介绍金荣华比较民间文学的研究成果,采录台湾民间故事民俗的成果,撰写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成果,以及培养民间文学硕士、博士生,对中国台湾民间文学学会工作的热心关注,得出结论:金荣华教授是中国台湾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的耕耘者。  相似文献   

10.
股份合作社是渔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生产具有风险大、生产资源关联性强的特点,集体化经营管理、股份合作社是其最有效的实现形式。股份合作社有利于解决渔村社会保障、资源共享、风险共担、规模化经营和提高效益等。为此,应设计好渔村股份合作社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处理好传统养殖捕捞与加工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关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实现渔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清远市白庙渔村旅游区总体规划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清远白庙街的旅游资源特征,论述了白庙渔村旅游区的性质、指导思想和景区的规划设计,以鱼文化作为整个旅游区规划和开发的内涵,提出将白庙渔村建设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旅游区,并提出旅游区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赖公信仰是赣南地区非常重要的民间信仰,初步形成于明代后期,盛于明清之际,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数百年来,在赣南地区修建了大量的赖公祠庙,流传着许多有关赖公的传说故事。赖公祭祀仪式也是赣南地区十分重要的民俗活动,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一系列的科仪和一些特殊的角色。这些关于赖公的民俗活动和传说故事一起构成了赣南赖公信仰历史,其中,口头传述部分则构成赖公信仰口述史。  相似文献   

13.
藏族传说时代的历史史料是研究藏族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依据之一。藏族传说时代的历史史料有着其独特的特点。文章分析了藏族传说时代的历史史料的特点,并就史料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集体创作的语言艺术。它形象、生动、鲜明、朴实、准确、洗炼,富有人民性和战斗性,在文学中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彩。民间文学的主要体裁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笑话、民间说唱、民间小戏、史诗、歌谣、谚语、俗语、谜语及其他形式的口头艺术作品等。它们凭着人们的记忆,通过口传,一代传给一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有着不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蜂王的传说与竹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王传说在岭南民间文学中独树一帜,本文从文化视角追寻这类传说故事产生的历史背景,全方位展示古越人竹崇拜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传说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信仰的文本支撑。山西阳泉辛庄村、三都村、南庄村的五龙圣母传说,尽管细节不尽相同,但核心母题一样。阳泉五龙圣母传说具有传说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日常生活指向以及民间信仰的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被誉为反映藏族人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历史、地理、道德、语言、民俗、人情、婚姻等等。其中所蕴含的婚姻事象亦是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对研究人类婚姻史具有着极高的价值,被称为是研究人类婚姻史的活化石‘“。本文以其特殊形式“抢婚”为例论述,旨在说明抢婚发生的历史原因、实质目的、象征内涵及由此而导致的部落冲突、战争。  相似文献   

18.
民间文化遗产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根据文化部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保护和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策划“民俗志”、“史诗长歌”、“民间文学作品精选”三套丛书。三篇总序,阐明丛书之宗旨,民俗、史诗、长歌与民间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写作要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藏族邦典禁忌为个案,剖析藏族邦典禁忌文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挖掘藏族生活中诸多民俗禁忌的实质和功能。认为,藏族妇女的邦典佩戴禁忌习俗属于一般的生活禁忌。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南世居少数民族众多,他们的民间文学遗产内容丰富,类别繁多,特征突出。除了包含一般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人民性、艺术性等特征外,更呈现出其他多方面的特色要素。从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间文学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地位与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