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适当应用激励教育,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增加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好的途径,同时也是改变死板教学课堂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激励学生的读、问、想、演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让语文"回归生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语文教学须回归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联系和渗透学生的生活.文章就语文教学生活化方式提出了几点实践意见.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待语文教学的功利性就犹如对待网络一样,总是夸大其负面的影响,而没有直面现实。语文的教学是存在功利性,也应该存在功利性。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功利,在教学中“利”诱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也是能走出一条崭新的语文教学道路。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6.
黄海珠 《科技知识动漫》2009,(24):153-153,106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让语文“回归生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语文教学须回归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联系和渗透学生的生活。文章就语文教学生活化方式提出了几点实践意见。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第斯多蕙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语文教学。一、走进生活,学习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记忆中语文教学只注重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围绕语文课本来教学,很少站在学生的视野高度来思考语文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几年下来,只学会了写字,读书写作说话却成了一种负担,毫无乐趣可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角色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主流。本文借泰戈尔散文诗《职业》的教学,漫谈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角色走进生活感悟人生的语文教学心得。  相似文献   

9.
王瑞霞 《科技资讯》2008,(1):124-124
语文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关键的是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让他们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切实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的实践性,阐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意义.并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从两大方面,对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社会化进行了探索:走一走,留意生活,演一演,感受生活,做一做,还原生活;日常生活"语文化",学校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优化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的实践性,阐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意义.并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从两大方面,对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社会化进行了探索:走一走,留意生活,演一演,感受生活,做一做,还原生活;日常生活"语文化",学校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优化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各学科知识的基础,是学生学会生活中必备生活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应该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提高备课质量、运用多媒体要适当、语文教学要情景化和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的实践性,阐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意义.并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从两大方面,对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社会化进行了探索:走一走,留意生活,演一演,感受生活,做一做,还原生活;日常生活"语文化",学校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优化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脱离社会生活的现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人文精神严重缺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首先在课文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社会;其次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第三引导和鼓励学生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们不重视语文学习,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语文已是司空见惯的问题。语文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想了很多招数,但效果不很明显。笔者这里从自己多年来教学实践的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设计提问和美育教学三个方面来谈谈一些浮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刘景喜 《科技信息》2011,(8):I0185-I0185
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让学生整天挣扎在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因此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慢慢消磨殆尽,人文精神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技校生从语文教学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呢?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三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四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友情教育;五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  相似文献   

18.
李香 《奇闻怪事》2005,(2):40-40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的视界禁锢于教材,定格在课堂,切断了与生活的渊源。要知道,语文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积聚与发抒。绚烂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境,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有助于点燃学生最佳学习情趣,完成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的“美”要用教学表现出来,让教师和学生能从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自己对语文的感受力。本文就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分析,探讨语文学科中渗透的“美”,以及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从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玉杰 《科技信息》2011,(19):I0288-I0288
中职学生的语文教学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教学活动置于中职生的现实生活背景中,关注中职生的日常生活、课堂生活和未来生活。中职语文教学应该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和中职生的生活实际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突出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