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大量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十分缓慢,与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未能取得同步发展。为了真正有效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除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导向以及进一步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外,本文认为,还必须重视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智力支持问题,转变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加强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提出了"五元经济结构"的假设,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3.
王顺安 《甘肃科技》2004,20(6):18-2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而且对于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城市化进程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途径、制约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政府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制度的帕累托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较快的城市化.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所以城市化的过程即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目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遇到一些制度性障碍,如户籍管理制度、土地政策成为对农民向城市转移的羁绊.因此,政府应对现有制度进行帕累托改进,做出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安排,克服各种障碍,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赵英鸽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5):13-13,14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转移状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是市场化、工业化和社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大,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以及城市化发展滞后等原因,农业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剩余劳动力.1.从总体数量上看:对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事实,学术界几乎没有什么争论.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产生原因入手,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畅将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随后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人口城市化是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合理模式.最后对一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城市的政策措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分析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到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文章主要使用计量方法,研究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农业劳动力与农业增加值是反方向变化;2)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是劳动力转移的动力;3)第三产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为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合理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以及各方面改革的逐步深入,“三农问题“也显得更为突出.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情势下,学术界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体现了学者对九亿多农民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普遍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方法,便是加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拟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讨论状况进行综述,或能为该问题的深化研究提供点滴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时,必然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研究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是探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切入点。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充分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加速绵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1)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纳入不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2)提高劳动者素质;(3)加速发展本地经济,就地消化与劳务输出相结合;(4)加速城市现代化,乡镇城市化,农村工业化,为转移劳动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规模大。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介绍及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受到的制约因素的剖析,提出了推动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摆脱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出路,而以大城市为依托,通过城市产业联系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是目前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主要途径。为此,应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同时通过科技进步加快城市产业调整步伐,实现经济一元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重庆市1996—2010年的数据建立动态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重庆市工业、城市服务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农业、建筑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相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诸多障碍。要采取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进城劳动力的后顾之忧;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城市工业转移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地区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我国目前由于城市承载能力有限、城市工业自身有大量冗员存在,以及农村乡镇企业由于上规模、上档次走上了股份化、集团化的道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限低的情况下,当前不可忽视从农业内部消化吸收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教育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对策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过低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勇生 《科技信息》2007,(16):392-393
由于建国以来政府制定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制定了城乡两级户籍、就业、社会保障体制,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政府发挥应有作用,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有效的转移,以实现我国城乡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