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BenQ诞生到现在,明基一 直使用以英文字母Q为主要视觉语言,在一年半的时间里,Q字符号随音明基的全球布局的展开而走向世界。 一年半以后,明基放弃使用Q字符号,推出蝴蝶蝶翼造型及蝶翼斑纹图案的新“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简称VI)。为什么明基要更换刚树立起来的VI呢?背后的营销策略是什么呢? 为此,记者在成都专访明基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曾文祺。  相似文献   

2.
用了10多年Acer品牌的明基,2001年单飞了,另创新品牌BenQ。李焜耀说,“一个百年企业,哪一个没有自己的品牌?”但李焜耀不止想做百年企业,李焜耀还想做国际化品牌…… 2003年,BenQ出世1年多了,但明基能否如宏基般再造一个国际级的科技品牌?我们不知道。但李焜耀曾在内部表示“5年内超过韩国三星”。 “BenQ”这个紫色的标记,究竟能否跨越重洋,究竟能流传多久?从过去到将来,都在考验着明基……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怎样看待西方式的“民主”呢?一位英国学者在《经济学家》杂志上发表的一则被称为“美钞游戏”的故事发人深省。故事是这样的:有三个人得到了100美元。怎样分呢?合乎逻辑的答案当然是三个人平分了。但是根据“民主”原则,三人中谁赢  相似文献   

4.
阴差阳错     
马克思的好友、德国大诗人海涅,曾写下这样的名句:“虽然他们没有僧侣(的祝福),我们承认他们的结合是合法的。”他这“结合”指的是欧洲各国政治上的“联合”。西德巴特梅很特海姆市体育馆的一位教师艾哈德·约斯特自称是海涅的爱好者。他在当地报纸上登的一则订婚启事中引用了上述海涅  相似文献   

5.
作为首推宽屏笔记本的厂商之一,明基BenQ无论在人性化设计、感官体验、核心性能等方面均引领业界,并在Intel发布双核处理器之际,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针对年轻的都市精英推出全新的“商务娱乐新旗舰”JoybookR55系列。  相似文献   

6.
曾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怀才不遇的年轻人在海边找到了上帝,说:“这个世道太不公平了,我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却得不到世人的认可和重用。”上帝想了想,没有做答,他在沙滩上拾起一粒石子,向前方投去,说:“年轻人,把我刚才投出的那粒石子找回来。”年轻人说:“满沙滩都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一位议员有意要打击反对派的某一位议员,他知道这位议员的家世很低微,是个兽医出身。他故意在大家面前,大声地对他说:“听说你以前是兽医,这是真的吗?”以至许多人都吃惊地将目光移向这位被攻击的议员。但是这位议员却从容自若,挺着胸膛说:“是啊!我现在仍然是兽医,你是不是有毛病,我可以替你治疗。”  相似文献   

8.
长春读者阮燕飞来信问:“千年盛世协会”是何组织?现简复于下: 1985年除夕,总部设在美国的“千年盛世协会”评选出本年度“十位最令人鼓舞的人物”。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因他对年轻领导层的信任”而入选。其他9位当选人是:为非洲饥民募集了5千万美  相似文献   

9.
向来被视为娱乐圈噱头的“闪婚”,近日突然在手机业界上演。 明基“迎娶”西门子手机一案曾一度被业界奉为“天上掉馅饼”的经典案例,然而“鞋子是不是合适,只有脚知道”,在经历了一年时间整合之后,二大巨头却最终陷入了“劳燕分飞”的境地——日前,明基董事会宣布将不再继续投资其德国手机子公司,并将向当地法院申请无力清偿保护。  相似文献   

10.
明基转型发布时机耐人寻味 2001年2月8日,苏州明基电脑有限公司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即日起苏州明基将正式更名为“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按照明基的官方说法;这是该公司在2001年的一次重大战略举措,此举标志着明基今后的业务将有重大转型,把自己定位在数字多媒体与网络通信设备的提供商。 从一个显示器、光驱等周边设备为主的厂商转型成为一个网络通信厂商,明基的这个弯可不算小。明基为什么要这样转,能不能转过来,都是值得细细思量的战略性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时值太阳神直销十周年庆典,用两个半天的时间,记者采访了太阳神直销事业的三位高层领导一一太阳神集团副总经理、营销总部总裁朱厚丞,营销总部总经理张鸣先,营销总部常务副总经理杜正楠. 这一次访谈的重点是“三五规划”. 科学规划是太阳神直销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早在10年前,朱厚丞、张鸣先刚刚接手太阳神直销事业时,就立下了20年的科学规划.彼时,直销法规刚刚出台,大批企业声势浩大地涌入直销,一时间甚嚣尘上,20年长远的规划与当时激进的财富导向格格不入,有“大佬”曾点名讥讽,“太阳神肯定做不起来”.十年光阴荏苒,“大佬”早已不知何处去,太阳神依旧笑春风.  相似文献   

12.
马维业 《科技信息》2011,(14):44-44
前不久我看到一则故事,讲的是福特爱"才",取之有道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福特公司的一台马达坏了,公司出动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但是没有一个人能修复,福特公司只得另请高明。几经寻找,找到了坦因曼思,他原是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流落到美国后,被一家小工厂的老板看中并雇佣了他。  相似文献   

13.
江云华 《科技资讯》2007,(21):133-133
曾经有这样一则典故,道尔顿(1766~1844)英国化学、物理学家。有一天,他买了一双袜子,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的母亲,他母亲接过去一看,就愣住了,说:“孩子,你买生日礼物,妈妈很开心,美中不足的是颜色太嫩了。”道尔顿很奇怪,说:“明明是蓝色的袜子,你怎么说太嫩了?”母亲说:“哪里是蓝色,是樱桃红色啊!”道尔顿把弟弟叫过来作证,弟弟也说是蓝色的,妈妈又叫婶婶大娘来看,却都说是樱桃红色,这是怎么回事?道尔顿经过深思,悟出自己和弟弟的视觉有缺陷。从此,他“俯而学,仰而思”,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研究,终于发现这是一种眼病,取名为“色盲”。在他的论文发表之后,人们才注意到“色盲”病的存在,故也称“道尔顿症”。  相似文献   

14.
无知者无畏     
最近读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四道数学题。有一个学生前面三个题目解得很顺利,但是第四个题目很难,让他一筹莫展。他苦思冥想,一直到凌晨才把它解出来。这个题目用了这么长时间,他十分惭愧。第二天,他把作业交给老师,老师大吃一惊:这个学生竟然攻克了一道数学难题。  相似文献   

15.
做好自己     
有位作家和他的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报贩却冷嘴冷脸,未发一言。作家忍不住对朋友说:“这家伙的态度很差。”朋友说道:“他经常都是这样的。”“那你为什么还对他那么客气?”作家  相似文献   

16.
约翰·黑尔森尤斯是一个出生于芬兰赫尔辛基的计算机神童,10岁时他就拥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然后他便疯狂地迷上了编程这一能显示出他才华的“数字游戏”,他那种对于编程的天生敏感,使他很快就在这个领域里名声大振,这样的基础原本对于这么一位喜欢游泳、潜水的健康向上的年轻人的前途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黑尔森尤斯却选择了一条背向编程大师而行的道路。 1995年,约翰·黑尔森尤斯在关闭自己的小商店后开发出了当时世界上最流行的,被称为“penet.fi”的  相似文献   

17.
托·亨·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的“一位科学界的权威”。在捍卫和传播进化论的斗争中,他以“达尔文斗犬”自居,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同时,赫胥黎又是他那个时代一位颇有影响的教育活动家和教育思想家。英国作家彼得森(Houston Peterson)这样写道:“作为一名科学发现者的品质在赫胥黎身上并不是居第一位的东西,他远不止是一个潜心于科学研究的专业工作者。他主要是一位出色的批评家——一位解释者、一位教师、一位卓有才能的宣传鼓动家。”  相似文献   

18.
李焜耀单飞     
明基易帜,施振荣和Acer都退后了一步,把李焜耀和他的新品牌Benq亮在了前台的聚光灯下。 品味李焜耀率领明基一路拼杀的岁月征程,你不仅可以了解一位老船长施振荣享受大权旁落的境界,更可以知道一个24岁的台大电机系毕业生李焜耀是如何把握他事业上的每一次机会,一直走到世界级企业领导者行列中去。  相似文献   

19.
前一阵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上海有一位“绝望”主妇,得知自己的丈夫有了“小三”,于是在自己的微博上直播割腕自杀全过程,吸引了大批网友的关注。有些善良的网友劝她想开些,自杀不值得,毁了自己还成全了小三。还有些网友对她的行为很不以为然,认为这种行为有“哗众取宠”之嫌。幸运的是,这位女网友被及时发现,送到了医院抢救。不过,也有报道说,她这种自杀行为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相似文献   

20.
去年初,一位意大利商人在尼日利亚的柯柯港附近的一个村子里租用了一小块土地,说是存放约8000桶化学药品,每月租金100美元。这笔钱对于贫穷的农场主来说,简直是一笔巨额财富,他答应了。但是,不久后桶内的化学药品泄漏出来,尼日利亚政府很快就发现这些“化学药品”原来是一大批化学毒物,其中包括多氯联二苯——一种致癌的电子工业副产品。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以“存放”为名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工业废料已不是什么新闻,这些工业废料给第三世界国家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带来的祸害也已逐步被认清,但是为什么很多国家还情愿向工业废料提供“仓库”呢?一位第三世界的官员道出了个中原因:“我们太需要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