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嘉四灵具有深厚的名士情结。他们追慕东晋名士雅怀;追求日常生活的艺术化、情趣化,体悟超脱尘世的情怀,并通过"苦吟"诗歌标榜名士精神。永嘉四灵名士情结的形成,与南宋时代背景、四灵人生际遇及永嘉地域文化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东汉名士现象,可以从名士的由来、东汉名士队伍的两大分野、名士形象的品格魅力、名士效应下的人文气象等四个方面入手。东汉名士效应与汉末"建安文学"有内质性关系,具体表现为:一是为其文化背景,浸染了独特的时代色彩;二是为作家的文学创作实践,定下了全新的审美格调;三是激活了一代作家放眼天下、关注民生、感悟人生的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3.
名士总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主流思想相联系的。清初的乡村塾师蒲松龄满身浪漫气息,却颇受当时经世致用氛围影响,志在“勋名”,尽管一辈子没能挤过科举的独木桥。他从未将自己当作名士,却也会流露出被目为名士的自豪。在他笔下,既有对名士的赞不绝口,又让一些名士出尽了洋相。在他身上,有以丈论名的传统,也有自己独特的痴与狂。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名士们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以名士的"魏晋风流"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然而,他们的内心却是极其痛苦的,由此,构成名士们内心所隐藏的深刻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晋宋人冶游山水,欣赏山水.<世说新语>以传神之笔,借山水等自然景物以比附、衬托晋宋名士的内在神明,将名士们的内在人格外化于自然景物之中,表现了魏晋名士对人格美、人性美和自然美等多方面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南宋遗民词中抒情主人公人格形象的形成,是远继魏晋名士旷达风度、近承姜夔雅士风流的。南宋遗民词人的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与魏晋名士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故他们在放怀山水、怡情歌唱时,也就很自然地效法魏晋名士的风度了。  相似文献   

7.
美人是作家灵感的源泉之一,青楼名姬是文人名士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有时,一代名姬凋零,名士才子纷纷题吟,竞相赋诗作文,伤情凭吊,甚至形成文学创作的一时之盛。真可谓:一代名姬香消玉殒,四方名士魂消肠断。香魂飘散的美人给了现身在世的文人以无尽美丽的灵感,而现身在世的文人赋予香魂飘散的美人生命以超越时空的永恒。  相似文献   

8.
时事造英雄,乱世出名士。乱世、英雄、名士诠释魏晋纷乱,建安三曹、竹林七贤、隐士陶潜评注时代风流。从慷慨热烈到激愤悲怆,再到冲淡渊放,魏晋时代的名士走出了一条感伤、萧散、渊淡、自然的文学之路。  相似文献   

9.
王导与谢安是《世说新语》重点描写的两个人物。《世说新语》中的王导有着具有政治智慧的政治家、善于清谈的名士、关心后辈发展的王氏家族大家长三种形象,而《世说新语》中的谢安,也有着具有大魄力的政治家、具有潇洒风度的名士、重视言传身教的谢氏家族大家长三种形象。但是,《世说新语》中的王导与谢安的形象也具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入仕心态之差异与名士风度之差异两方面,这在深层次上反映了魏晋风度的进化。  相似文献   

10.
魏晋名士是一批善于说话的人,他们利用其机锋语言化解了许多尴尬不利的场面。其言语贵 机锋的特点不仅影响了当时人的语言风格,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名士的机锋语言是当时 特殊的社会环境、学术空气和时代精神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理学思想和文字禅兴起鼎盛的时期,文人名士学佛参禅成了一种风气,对宋代的文学带来了深刻影响,他们的作品中不难看出理学思想和佛学思想的并存。词作为文学形式发展到宋代达到了鼎盛,在大量的词作中也有着佛教的印记。纵观宋朝的历史、文化发展及文人名士诗歌创作的环境,可清晰地看到佛禅思想对宋词的影响。以苏轼与辛弃疾两位词作大家的词为例,禅宗思想渗透在词作中,展示出宋词的禅趣、禅理。  相似文献   

12.
魏晋名士是一批善于说话的人,他们利用其机锋语言化解了许多尴尬不利的场面。其言语贵机锋的特点不仅影响了当时人的语言风格,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名士的机锋语言是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学术空气和时代精神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它借助对名士的讥讽解构了名士日常的权威,实现一种狂欢式的解放;借助艳情的描绘解构了鼓荡人心的革命理想,为各个层次的广大受众提供了某种想象性的满足,就像《哈姆雷特》、《红楼梦》一样具有了追求自由的文本生命。  相似文献   

14.
阮咸,晋初名士也。他和他的叔父阮籍一样,都是旷达不羁的名士,人称他俩为"小阮"、"大阮"。阮咸讨厌官场的污浊之气,蔑视封建礼教,宁可一人喝酒弹琴,消愁解闷,也不愿与庸人来往,大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超脱与旷达。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魏晋名士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的笔记小说,为后世戏曲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明杂剧文人化色彩突出的特质与《世说新语》在内容和体制上都有着内在的契合.所以,明杂剧中存在着不少以《世说新语》中的文人名士作故事作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明中后期杂剧的特色,是明杂剧中文人剧的典型.  相似文献   

16.
南宋绍兴初,临川为文坛中心之一。韩驹晚年寓居于此,与地方官员、往来名士、本地名流,及佛门高僧等多有往来,交游十分广泛。韩驹与孔传、汪藻、吕本中、徐俯、张纲、曾几等众多文人都有交往。  相似文献   

17.
魏晋名士高超的社交技巧和语言艺术可从"骂人"这一行为中窥见一斑。《世说新语》中的詈骂词可归纳为"禽兽类"、"非人类"、"小人类"、"妇孺类"四种。名士借此表达愤恨、嘲讽或亲狎等微妙情绪。地域偏见、门阀观念和自我意识是产生骂人这一社交语言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格林尼奇村是紐約的“名士派”居住的地方,最近那里又創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它把电影、雕塑、繪画和活的标本溶汇于一体,因而可称之为“綜合性艺术”。据一个目睹者、英国《每日鏡报》的記者斯坦恩·迈斯报道:在一个并不怎么大的房間里挤滿了一些奇形怪状的“名士派”——“被搞垮的一代”的代表者。男的蓄着大胡  相似文献   

19.
潘俊亮 《奇闻怪事》2006,(11):15-16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到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什么是语感呢?教育名士韦志成说:“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或者说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语感的强弱决定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它是学习语言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谈贾后     
贾南风在“擅政”的元康年间,善于用人,敬重名士,举贤任能,使西晋后期出现“朝野安静”,“海内晏然”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