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境界”说的思想精华,融合并发展了康德对“优美”和“崇高”这对美学范畴所作出的审美判断和叔本华强调的“盲目的意志冲动”的美学思想;北宋理学和传统诗话为其提供了天人境界的思想和话语质料。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的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第一次将“逸品”放在了神、妙、能三品之上,这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在美学追求上的一个历史转折,“逸”从历史上看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后成为知识分子生活的常态,因此对绘画乃至整个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倪云林为代表的元代画家将逸品绘画推向了高峰。“逸品”的特征是“崇自然”和“尚简”这种形式因素的突出恰恰形成了绘画中的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石介是北宋初年著名的思想家,宋代理学的先驱.石介在其代表作《中国论》中斥佛、老,以捍卫儒家之道的正统地位.同时,该文也反映出了石介对华夏文化正统性的维护以及夷夏各处的民族思想.文中石介不仅表现出对“中国”的忧虑,更将排佛老上升到了“尊夏攘夷”的高度来论述.石介的民族思想在北宋内忧外患、民族矛盾异常突出的特殊时期,对于维护王朝的统治、增强民族意识以及维护华夏正统文化都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的朱淑真,在遭遇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与自身婚姻不幸的社会苦难和人生苦难的过程中,敢于冲破理学的清规戒律,站在女性性别的立场上用诗歌来表现个人的"私情",真情吟咏,无所顾忌.她的作品从题材到内容,从风格到情感,都是女性情感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有限的人生梦想的书写,具有极强的个人化色彩和"自我指涉"的私语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朱熹理学中“道心”、“人心”、“天理”、“人欲”以及“义”、“利”诸伦理范畴的简略论述,分析了朱熹理学“义利之辨”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程朱理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其哲学体系恢宏,代表了中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但程朱理学的伦理本体包含着理性与经验的矛盾,包含着否定自己的因素。讨论程朱理学的产生及其演变对认识理学以致认识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无疑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程朱理学形成的条件 理学产生的经济基础。唐宋时期南北朝以来的士族门阀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通过租佃制对客户进行剥削的“官户”和“乡户”地主。地主对农民的直接控制相对减弱,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相对缓和了。在北宋时“客户”由“私属”变为封建国家的“编户”,封建国家把“客户”当作“齐民”看待。地主阶级除强化国家机器外,还需要建立完整的哲学体系以便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作出有利于地主阶级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张金星 《科技信息》2007,(35):175-176
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绘画传统在元代的文化环境中迅速发展起来,赵孟頫等人为了使北宋的文人传统得以流行,从理论上提出符合文人绘画发展的美学观点,和北宋的文人绘画观遥相呼应,以承接文人绘画观的线脉,为元代文人画的发展作出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北宋初期,柳开、石介、王禹偁等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他们提出了鲜明的文学理论并积极从事文学批评或文学创作实践活动,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道”的提倡是他们共同的主张,使北宋初期诗学理论中弥漫着浓厚的儒学思想,为程朱理学的兴起和儒家诗教原则的成熟准备了丰厚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9.
以理、物、事三个核心概念的新阐释为基点论述了王阳明的心学体系,提出王学的体系是基于价值意义关系的建立,进而分析了王学的内在思维特质以及与朱熹理学的关系,认为王阳明心学体系的建立,有赖于其对“理”、“心”、“物”、“事”、“知”、“行”等语词不同于理学而赋予的新阐释。在“心即是理”这一心、理无二的前提下,确立了心所具有的统治地位。在确立我之为我的根基之后,通过“致良知”这一道德践履的方式,将现实生活的“物”与“事”联系起来,主张“知行合一”,从而完成了从个体内心向外在世界的过渡,也为具体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事业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0.
宋代理学对当时社会的文化、科学、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绘画领域,画家们致力于在绘画中表现"物"之"理"、"真",因此忠实描绘对象外形和结构的写实绘画成为这一时期的为主流。在理学观念的影响下,界画家们更为深入地研究对象的视觉表象和内在结构,以获得这一对象的外形、结构、空间、透视等绘画知识,并在作品中逼真再现出他们观察到对象的外部特征和内在神韵,使得这些作品呈现出独有的严谨、生动、精确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绘画发展到宋代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出现了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描绘对象转向下层生活的普通人群。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这一时期的产生的艺术杰作,以叙事的手法,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长卷的方式呈现给观者。其内容之复杂,技巧之精湛,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相似文献   

12.
北宋初期采取"隆佛"政策的原因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初期统治集团采取“隆佛”政策,既是戎马出身的统治者厌烦兵戈征战极力推行“右文”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当时佛教势力发展迅猛影响广大的外在形势所迫。这一政策经过几代统治者相继努力执行,给北宋社会各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北宋初期的政权的稳固从中得到了实惠;寺院经济因获宠护而发展壮大,成为北宋社会一道独特风景;北宋时期的对外关系也因此活跃、发展;宋代的社会文化更是普遍沾染了佛理禅意,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达到了成熟的地步,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郭熙是北宋最杰出的画院派画家,他深得文人画家苏轼等人的推崇,在山水画史和山水画论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提出的"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山水画审美功能论揭示了一个道理,即自然审美中仍然包含着伦理道德追求。自然审美的根本动因是人性的本然需求,人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相处也是人性的本然需要,人们在追求山水之乐的同时,也可以追求伦理道德的满足。自然审美不但调节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调节着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也是今天的生态美学所要思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五代,两宋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其山水画在空间布局上的巧妙处理,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五代,北宋的山水画,侧重于完整地,整体地把握客观对象,以繁复的,“全景式”的构图,显示一种雄浑,博大的气象,南宋山水画,则以少取胜,强调对景物的大胆剪裁,以简约的,“边角式”的布局,营造出一种空灵的,诗一般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的朱淑真,在遭遇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与自身婚姻不幸的社会苦难和人生苦难的过程中,敢于冲破理学的清规戒律,站在女性性别的立场上用诗歌来表现个人的“私情”,真情吟咏,无所顾忌。她的作品从题材到内容,从风格到情感,都是女性情感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有限的人生梦想的书写,具有极强的个人化色彩和“自我指涉”的私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只要是同一血亲家族,不论隔房远近,散居异地或改为他姓,都视为同一家族。“兄终弟继”的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而不是为了财产继承。宋代广源州侬全福与特磨道侬夏卿在唐代同祖于山东青州,本是一家之人。侬智高起兵反宋是不得已的、正义的,并曾得到侬夏卿的很多帮助。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是"宋四家"中表现艺术自觉意识最强的一个,他的"字中有笔"论,实为其"心不知手,手不知笔"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古诗演进为律诗,不仅是表层语言形式上的格律化,更是情感对象化和形式化.诗歌是心与物的复合体,诗歌的乐感来自情感的宣泄、心灵的律动,画意来自物象的自我呈现.从心物关系角度看古诗到律诗的审美趣味转变过程可知,先秦汉魏诗富于乐感,六朝诗胜于画意,唐律诗将二者合流,达到心物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唐律诗意象的精深正有赖于六朝之际对物象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是北宋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后人对其评述颇多,其中以陈师道的“王介甫以工”影响颇大。本文就试图从王安石诗歌尤其是晚期诗歌的艺术特点、感情模式、意境创造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皇家院体画和文人画一统格局,但也出现了游离于上层文化世界之外的风俗画,它表现民俗习尚,充满清新朴实的生活气息,深受百姓喜爱。透过宋代的风俗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宋代的城市面貌和人文风俗习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