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舍先生的著名话剧《茶馆》,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旧北京市井人的生活画面,看过的人,都觉得京味很浓。茶馆这种服务业,很能反映古都的风貌。早在元、明之际,北京就有茶馆,不过进入清朝以后,这种行业才鼎盛一时,茶馆兴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随着“真龙天子”进关的满族八旗子弟们饱食之余而无所事事,他们消磨岁月的一招便是“坐茶馆”。北京的茶馆有好几种:一种是茶饭  相似文献   

2.
文化播报     
国家话剧院上演现代版《茶馆》———《厕所》演出时间:2004年6月29日-7月11日演出地点:北京·天桥剧场《厕所》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80、90三个年代的北京。从简陋的灰砖公厕,到收费厕所,再到五星级厕所。看守厕所的史爷,青春美丽的丹丹,小偷佛爷,自由撰稿人胖子,包工头三丫儿,外交部厕所画家张老,同性恋英子,前卫的靓靓……小小一个厕所,世间百态,尽在其间……编剧过士行和导演林兆华用幽默的京味语言、智慧的叙述结构,隆重推出话剧“尊严三部曲”的第一部———《厕所》。公演时的舞台将再现一个别致的“厕所舞台”:上世纪70年代的蹲坑、…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诗经》、“楚辞”以外的先秦两汉诗赋 ,探讨其所受的西域文化之影响。《白云谣》、《穆天子谣》、《西王母吟》,是西域昆仑神话影响汉语文学的最早表现。乌孙公主《黄鹄歌》将西域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豪放风格带入了汉语诗歌。汉武帝的《天马歌》,是西域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结果。《匈奴歌》初当为匈奴语歌曲 ,后被文人译为汉语。“汉赋”中涉及的西域文化素材 ,亦时有所见  相似文献   

4.
北宋社会的安定、经济文化的繁荣带来了市井休闲娱乐气氛的活跃,茶馆文化应运而生。都城开封的茶馆走的是一条大众化的经营路线,和市民阶层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是其生活舞台的一个缩影。北宋开封茶馆行业的经营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其宣传促销中注重名号,店铺设计中注重艺术氛围的营造。北宋茶馆对后世影响深远,甚至辐射到邻国。我们应充分借鉴茶馆休闲等古代休闲模式,积极拓宽思路,开创现代休闲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孝经》一书,正文仅1800余字,但地位极为特殊。有学者认为《孝经》之称为“经”尚在汉代立太学讲《五经》之前,其意义重大尚在各经之上,有“大本”、“总会”之称,可谓经中之经。“学”、“教”、“孝”三字形、音、义均有其相同的形态,即均与“爻”字相关,解为上行下效之“效”。父祖行,子孙效;圣人行,贤人效。凡我华夏子孙,当以承接文化传统为孝。孔子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删述《诗》《书》,殿以《孝经》,其意欲以绍述三代文明为期许,以承接神州固有文化传统为胸怀,此则孔子之“孝”也,孔子之“作”也,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也。  相似文献   

6.
目前巴文化研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关于“巴”的早期历史状况和文化形成,至今没有清晰的面貌,《山海经》、《汉书》及《华阳国志》等中所载亦难嫠清各时期之全貌.而巴文化研究首先要解决巴文化是什么,与其它族群文化的关系,其特征形成及原因等诸问题.这些问题的解释只有立足考古学成果为依据,并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才可能达到合理而科学的系统阐释.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吹响“文化体制改革”号角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火发展大繁荣若:f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楚文化之原生形态为苗蛮文化,先秦之楚民族为苗蛮族,楚苗蛮先民即夏商之“古苗”,苗蛮文化有着迥异于中原文化之不同文化内涵,《楚辞》中之“楚声”、“楚语”即“苗声”、“苗语”。  相似文献   

9.
《水浒》文化肯定“仁者好人”、“富者好仁”的正确理念,启发及时行义的社会责任,宣扬大一统思想,《水浒》文化中的忠义传奇故事目前轰动了台湾,这些都说明《水浒》文化具有现代价值.当此大时代快速进步转化之际,《水浒》文化也在去芜存菁中更新转化,在继承传统中转化传统,以适应新时代、新社会.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是孔子文化精神上的两类人物。而“君子”,成为了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历经政治失败而转入学术关怀的孔子企图恢复周礼而塑造的具有理想人格的化身,担负着复周礼而治国的神圣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笔者认为,不能将“君子”与“小人”简单界定为一种人格力量,而应该看作是以庞大的周礼文化体系为背景的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重要的历史现实意义,从而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的符号。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因语用研究而生,现今却越来越多涉及翻译领域。其示意——推理模式能恰当地解释许多翻译现象。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简略阐释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随后用关联理论比较英若诚与霍华两个《茶馆》英译本对文化现象的不同处理方式,举例验证关联理论在评析文学作品翻译上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是我国13世纪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奠基人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关这位伟大戏剧家生平事迹的记载甚少,只知他是大都人,曾任太医院尹,晚年曾去过杭州.现在根据有限的文献推断,关汉卿很可能到过河南.其依据是:第一,关汉卿曾任太医院尹,应随金皇室生活在开封;第二,关汉卿自己说“曾玩府游州“;第三,关汉卿说自己玩过梁园月,饮过东京酒,赏过洛阳花;第四,在关汉卿现存剧目中,有一半剧目的剧情与河南有关.由此我们可以相信,关汉卿心中确实有河南情结.  相似文献   

13.
在明代,兵备道是属于文官系统的按察司的一级军事权力层级。其由最初的兼任发展到常设,并且遍及全国。它在明朝的军事和政治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兵备官的设置始于天顺六年(1462年)到天顺八年之间。最迟到正德四年(1509年)之前,整饬兵备已发展成为一级常设机构,即兵备道。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差点儿”所包含的不同语义语法关系的研究甚热,文章从构式语法角度进行探讨。不同于Gold—berg所关注的语义构式,“差点儿”为语用构式,涉及说话人的主观性。该构式依不同的参与动词,可形成三个有理据性连接的构式承继句群。对此构式的读解除须了解构式义外,还必须参考常识和说话人的视角或立场。依说话人的视角或立场不同,可对参与构式句的否定词“没”作羡余或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运城文化旅游及关公文化的地区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城地区的文化旅游与关公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运城地区开展以关公文化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一定要充分发掘围绕关公文化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突出运城地区关公文化的优势特色,同时辅之以当地的其他民俗活动旅游开发.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的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6.
关剧中有许多身世悲惨、饱受社会压迫和折磨的女性形象,这表面上看是表现妇女的生活遭遇,实则隐喻了知识分子在当时的不公平待遇和政治遭遇;女性强烈的反抗意识代表了士阶层对黑暗、不公平现实的不满;女性依靠外力才能摆脱原有生存境遇的结局则与士阶层所遭受的禁锢、无出路契合。贯穿其中的对女性的认同意识是关汉卿大量创作旦本剧的原因和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会已成为历史,人们对“后奥运效应”忧心忡忡。本文尝试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入手来探讨“人文奥运”的丰厚遗产,力图使“后奥运效应”的积极因素发挥出来。从坚守文化自尊、以民众为本、创建文化教育的“场”三个方面阐述了人文奥动遗产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要考证贯休的生平,不能不考虑他是否去过边塞。关于他是否北上,何时北上的问题,学界历来存有疑问。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贯休北上过,但基本上是存而不论,或者略而不谈。文章以其诗证其行径,以为贯休确实去过西北、蓟北等地,且于懿宗成通六年北上京城并进而漫游边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历史上有名的徽商,晋商的经营意识,经营方式及精神,文化等方面特点的归结,找出京商与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及之处,从礼,情,安,俗四个字上分析京城商业文化的门面特点,情意特点,心态特点和市井特点,试说明京商未来宾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人才的兴盛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元代大都作为全国杂剧中心,杂剧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以关汉卿为领军人物的大批剧作家的成长、聚集,离不开珠帘秀为代表的大批表演家们艺术的积累、传承、创新。大都为这些文学艺术人才的发展提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氛围,他们相互砥砺,切磋技艺,启发思想,彼此促进,共同开创了大都杂剧艺术的鼎盛时代,也使得北京一举成为多民族统一国家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