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知识产权的财产性和可转让性是其作为质权标的的前提条件。基于其客体的无形性和其权利来自于法律的授予,使知识产权和一般动产或不动产财产性和可转让性在理解上产生困惑。本文在物权理论的框架内考察了财产问题,认为在法律上“财产”的外延呈现出不断扩展的趋势,对于“有体物”认为是“财产”符合一般人的认识,并无多大争议。但把“权利”这种无形的东西当作“财产”,不同法系采取了不同的理论构造从而将其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知识产权是近代新创设的一种新型的权利,承认其为“财产”并纳入财产法的调整范围并无理论障碍。同时分析了知识产权财产性的正当性基础和具有可转让性的原因。认为财产性和可转让性是知识产权财产权的固有属性,是否允许转让则是一个国家的政策和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特性与保护途径 1、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的称谓来源于18世纪的德国,著名比利时法学家皮卡第将之定义为“一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 我国知识产权的概念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翻译。学术界对知识产权的定义和特点存在各种观点。一个比较概括性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是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内来自智力活动所取得的一种具有财产属性的权利。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一方面,知识产权作为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钟伟 《华东科技》2004,(8):50-51
知识产权,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我国港、台地区多译为“智慧财产权”。知识产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知识拥有者和创新者的利益,它是法律赋予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基本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国际上通常将知识产权分为工业产权和版权(即著作权)两大类。工业产权包含创造性成果权(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权、外观设计权)、识别性标记权(包括商标权、服务标记权、商号权、货源标记权和原产地名称权),制止不正当竞争权。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纵横》2006,(3):29-29
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厂商名称、货源标记、商业秘密、制止不正当竞争、原产地名称、植物新品种以及其它智慧成果等。  相似文献   

6.
郑曦 《当代地方科技》2011,(6):21-21,23
伴随着知识财产取代有形财产成为社会的重心,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现象日见彰显。在知识产权冲突中,与商标有关的权利冲突在知识产权冲突中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尤其是商标权与在先权利的冲突更是频繁发生。如何确认商标法上的在先权利,是合理平衡在后商标权人和在先权利人之间的利益等有关在先权利问题的先决条件。我国《商标法》第9条和第31条规定了商标注册不得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但对"何谓在先权利"却未有明确规定,本文通过借鉴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商标法上的在先权利概念的规定,结合本国的商标法上的相关规定,探讨了如何界定商标法上的在先权利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1月7日正式启动了“中国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调查”活动,这是我国第一次就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文化素养状况展开的大规模科学调查。此次调查旨在推广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中国知识产权文化,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调查内容将涉及知识产权意识、观念、知识、行为、技能、需求及知识产权文化素养影响渠道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财产只有三类:动产(巨额资金)、不动产(企业、房产、地产等)和知识财产。知识财产称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系指权利人对其在科技、文艺等领域创造的智力成果,享有独占权。知识产权常分为工业产权和版权两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科学发现的“前面”知识和科学发现的“背后”知识趵概念,指明“背后”知识就是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是科学发现的思维原因;阐述了科学发现和科学思维的关系,以及探索科学发现的“背后”知识的意义;论述了科学思维形成的途径;捐出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结构一般由以下四要素组成:即自然图景、科学图景、研究方法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人类创造性成果在法律上被作为一种财产权对待时的统称,我国台湾省称之为“智慧产权”,也有人叫作“精神产权”。知识产权是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历史地产生出的一种无形财产权。在“斫取青光写楚辞”的战国时代,不可能产生版权(著作权);只有在印刷技术发展后,作者之外的其他人可以批量复制手工写成的作品,以取得经济收益时,作者对复制活动享有的专有权,即著作权,才反映在立法之中。传统的知识产权主要由工业产权与版权两大类构成。工业产权中又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与禁止不公平竞争权;版权中又包括作者权与作品传播者权(又称邻接权)。50年代产生,60年代进入商品市场的计算机软件,又使工业产权与版权发生交叉,出现“工业版权”这种适用于软件专有栖己的财产移己。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的基本属性 TRIPS协议即<与贸易(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在内)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所述知识产权的基本属性是知识财产权,其前序中有一条规定,要求全体成员承认知识产权为私权,承认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特定主体所专有的财产权,具有财产属性.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到底是什么?随着经济竞争的加剧,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知识这个词汇也越来越深入人心.那么,我们讲了很多年的知识产权真的就是“知识”产权吗?知识产权到底是什么?对此许多人是不清楚的.很多人,包括政府界、经济界、科技界、文化界甚至知识产权界的学者往往把知识产权中的“知识”跟知识经济的“知识”混为一谈.甚至一些正式文件也这样写: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有些知识产权专家甚至认为“知识产权就是知识的产权化”,“知识产权就是产权化了的知识”,等等.这种认识纯属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13.
论计算机网络中信息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它包括范围极其广泛,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财产,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对信息加以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信息法律保护问题更加突出,世界各国已开始在这方面进行立法,目前尚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于研究,信息权的保护问题即是其中之一。 一、信息权的含义和内容 财产可分为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无形财产又分为纯粹无形财产和非纯粹无形财产。信息作为财产应属于纯粹无形财产。基于财产产生的权利称为财产权,基于信息这种财产也必然产生一种财产权,这就是信息权。也就是说,信息权是指基于信息财产产生的各种权利的总和。信息权可以说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因为知识产权是指基于纯粹无形财产产生的各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现行法所确立的知识产权财产权内容,以此为对象,根据权利内容理论,从知识产权财产权“整体上的权利”和与“使用方式相对应的权利”两个层次上深入分析了“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等权能。并与所有权的四项权能进行比较,认为知识产权财产权具有物权属性,但基于知识产权权利客体的无形性和权利来源于法律授权的特点。知识产权财产权与所有权仅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正>"知识"是一种无形财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不像有形物品可以为人们所实际控制。生产知识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保障知识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将会极大挫伤人们创造知识产品的积极性,不利于知识财富的生产、积累,也不利于知识创新。激励机制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它通过赋予知识产权人一定时期的市场垄断经营权,激励发明及其利用,对科技和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已经为发达国家近300年的经济发展史所证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更是通过不断强化知识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一词源于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由于intellectual和property都是不太严格的词.它们组成词组的中文涵义便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议.曾有多种译法.现在都统一于“知识产权”(台湾译作“智慧产权”).是我国大陆学者的一大创造。 什么是知识产权呢?国际上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权威定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将其解释为:指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产主的权利。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非法人单位对自己的创造性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和其他科技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知识产权国际化环境下,知识产权既是一种基于创新成果的法定权利。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市场竞争资源。知识产权是知识创新的结果,是知识物化后进入市场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的地位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竞争结构有重要关系。当代社会企业竞争形式上体现为技术和市场竞争,实质上则体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4月26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个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0日至26日开展“2010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创造&#183;保护&#183;发展。旨在通过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活动,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促进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有利条件。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后金融危机形势下,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全社会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是“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历史唯物史观的考察,指出工程是在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实践活动,工程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直是直接生产力。工程活动是先于科学活动出现的。研究认为,有关自然的知识和活动应分为科学、技术、工程三元,科学活动的主要特征是“探索”、“发现”,技术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发明”、“创新”,工程活动的主要特征是“集成”、“构建”。从现代知识意义上看,“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之间存在相关的知识链(知识网络),工程与产业的关系更直接、更紧密。工程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存、繁衍和发展,为了建设家园及美好地生活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人类智慧的凝聚和所追求理想的一种体现。从哲学视野看,工程活动的成果往往体现为构筑一个新的存在物,即在一定边界条件下优化构建起来的集成体。工程集成包涵了诸多技术要素的集成,也包括了技术要素与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素在一定条件下的优化—集成。在新世纪的背景条件下工程是创新活动的重要领域,也应是哲学思考的新领域,哲学的超越和工程的超越存在着诸多“交集”和“并集”,因而,工程需要哲学,哲学要面向工程,工程界与哲学界互动,是中国工程哲学兴起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禁止知识产权滥用成为学界日渐关注的话题。从单一的“权利保护研究”到“权利保护与禁止滥用并重”,体现了理论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从知识产权的价值出发,探讨知识产权滥用的含义、根源与表现,从而论述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必要性;在借鉴相关国家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及实践的基础上,就我国应如何防止知识产权滥用问题,从立法、执法等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