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DNA电性能测定方法以及DNA分子器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分子不仅能够定义生命机体的基因代码,而且在生命科学领域以外,尤其是纳米技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DNA分子的导电性,目前存在争议.文中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对DNA分子导电性的研究现状和测定方法进行较详尽的评述,并对电荷在DNA内的可能迁移机制做简要的介绍.此外,基于DNA分子或以DNA分子为模板的分子器件是当前国际的一个研究热点,文中对DNA分子器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DNA(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的电学性质关系到生命信息静态的存储和动态的释放,因此一直备受关注.但仅是随着物理实验手段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纳米观测和纳米操纵技术的提高,才使研究单个DNA分子的电学性质成为可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探明DNA的电学性质不仅能够帮助理解DNA复制和修复的物理机制,而且指出作为天然的纳米结构材料,DNA分子在分子器件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回顾了DNA电学性质的研究成果,并对DNA分子在材料学及分子器件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3.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水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分子标记技术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育种领域,应用该技术来开展海水鱼类遗传育种的研究对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有着重要意义.阐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水鱼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我国鱼类遗传育种工作提出了若干意见,同时就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DNA计算领域研究的深入,自装组DNA计算的研究成为了并行计算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本文中,作者主要分析讲述当前自组装DNA计算的几种结构形式:一维的、二维的以及三维的自组装DNA分子结构特点和发展现状,并且提出现在自组装DNA计算发展的难点以及今后的发展展望。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力度的加大,自组装DNA计算将会成为生物信息学、应用数学、计算机仿真学、智能计算、纳米材料科学等多领域专家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纳米孔DNA测序技术是一类重要的DNA测序技术,可以实现长链DNA序的快速读取.一个DNA分子可以以毫秒每碱基,甚至更快的速度通过纳米孔,从而有可能实现在1 h以内完成人类全基因组测序.与下一代DNA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NGS)相比较,纳米孔DNA测序技术可以实现单分子测序,无需使用酶进行样品扩增.纳米孔DNA测序技术是后NGS时代极具潜力的DNA测序技术.本文将介绍纳米孔DNA测序技术的研究现状,并讨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当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是我国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开展药用植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遗传标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药用植物研究的许多领域中.本文简要介绍了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研究中一些常见技术(如RAPD、RFLP、AFLP、SCAR、ISSR、SNP等),同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药用植物亲缘关系鉴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最后,对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DNA分子标记的广泛应用,使得系统进化、生物地理、群体遗传及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猫科动物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重建是目前猫科动物DNA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而可以从DNA分子水平上研究猫科动物的进化过程及系统发育关系的本质.本文对DNA分子标记在猫科动物分子系统学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做了概括.  相似文献   

8.
固有免疫以TLR9依赖和TLR9非依赖的方式对DNA识别,在保护性免疫和病理性自身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发现TLR9,DAI(DLM-1/ZBPl),RIG—I,尚未定义的识别B—DNA的分子,损伤DNA结合分子如:DNA—PKCS,Ku70,p53,ATM,ATR和含有SAP或PHD结构域等的分子可以识别DNA,并且分别以不同的识别模式识别细胞不同部位或不同类型的DNA。近几年来国内外针对DNA识别的研究较多并取得了重要进展,给研究保护性免疫和自身免疫提供了新的视野。文中结合作者所在实验室的研究探索,对DNA的识别分子和识别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组装方法将DNA分子吸附于Si基底表面, 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DNA溶液在Si基底表面进行自组装后的结构: 当DNA溶液的质量浓度较低时, Si基底表面会吸附单个、 拉伸、 环状的分子; 当DNA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0~160 ng/μL时, 在Si基底表面会形成网状结构; 当DNA溶液的质量浓度超过200 ng/μL时, 仅形成DNA薄膜. 实验结果表明, 可以利用该方法制作基于Si材料的DNA分子器件.  相似文献   

10.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草药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分子标记技术以其特异性强、可靠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为中草药鉴别开辟了新的道路.RFLP,RAPD,AFLP,DNA序列分析等DNA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在该领域被广泛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介绍了这几种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概括了近年来的应用进展,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δ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DNA聚合酶δ(DNA polymerase δ)是真核生物DNA复制的主要复制酶,同时还参与DNA修复,对保持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完整性和遗传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对DNA聚合酶δ蛋白功能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机制的研究因受技术上的限制而未能深入研究.由于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引起人们的更多关注和重视.文中就该酶的生物学功能、亚基组成、核心酶的分子表达调控以及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等方面对国内外DNA聚合酶δ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对DNA分子的生物、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很多研究,都要求对单个DNA分子的性质进行深入探索,实现DNA分子在基底表面上的拉直是对其深入研究的物理基础。文章在APS溶液处理过的云母片表面,通过不同的方法完成了对DNA分子的拉直操作,利用原予力显微镜对拉直后的DNA分子进行了表征,获得了DNA分子拉直后的形貌,并对每种拉直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菊花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之一.本文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菊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系统发育分析、种质鉴定、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定位和表型性状关联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DNA分子密码算法的防伪认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DNA分子的密码实现方法和DNA分子的防伪认证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DNA防伪技术的发展背景以及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并指出了此技术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作为自组装DNA计算领域中一门新技术,DNA链置换反应在分子计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自组装DNA计算原理,设计了对应不同逻辑门的DNA分子电路.基于DNA链置换反应机理构建了编码器逻辑电路的分子计算模型.当输入DNA分子信号链时,将不同分子浓度比的DNA分子逻辑门电路混合,借助分子间的特异性杂交反应及分子间链置换反应,最终可输出信号链分子.Visual DSD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设计的编码器逻辑计算模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为拓展分子逻辑电路的应用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应用分子梳技术对DNA单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梳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拉伸DNA分子的手段,它利用流体流动过程中施加的力将DNA分子拉伸开并且平铺在固体表面上.在每个玻片上可以同时对很多DNA分子拉伸并且整齐地排列,使之便于统计分析数据.利用分子梳技术可以在单分子水平上研究DNA复制、转录过程以及DNA-蛋白质相互作用.文中主要介绍分子梳技术原理、实现方法及其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学器件的尺寸逐渐减小,分子电子学,即将单个分子作为电路的组成元件,逐渐成为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在分子电子学领域中,这种单分子器件不仅为未来电路器件的微型化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更是由于其独特的纳米尺度而蕴含着大量新奇的物理性质.本文在简要介绍单分子器件的构筑方法后,详细介绍了单分子器件在电学、磁学和量子方面的部分新奇物性以及相应的调控方式,并对单分子科学在器件制备方法、测试手段和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DNA计算机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利用特定的DNA结构--DNA核酶可以构建各种DNA分子逻辑门,这为DNA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NA计算是计算机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而DNA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它是利NDNA(脱氧核糖核酸)建立的一种完整的信息技术形式,以编码的DNA序列(通常意义上计算机内存)为运算对象,  相似文献   

19.
DNA分子标记是DNA水平上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DNA分子标记方法。文中详细阐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进一步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morphism,RFLP)技术相比,得出它具有快速,简便和对材料要求不高等特点,最后讨论了RAPD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包括种基因组的分子谱图建、系统进化发育以及基因定位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甘肃科技纵横》2002,31(6):6-6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近日公布了古生物DNA分子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中埋藏的古代植物里,含有能够提取、扩增、测定序列的DNA分子.这一成果为现代人类获取古DN A分子相应的遗传信息及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使破译物种进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