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古代散文足可与诗歌并驾,不惟历史悠久,而且佳作如云,它以其灿烂的光焰,照亮了中国文坛。早在春秋战国,以《左传》、《国语》、《国策》为代表的历史散文,和以《孟子》、《庄子》、《韩非子》为代表的诸子散文,光辉交映,形成双壁。两汉之世,有司马迁、班固等大家,史传体散文勃然兴起,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建安文学和六朝小品,光怪陆离,清新可爱,亦有不少佳作。唐宋两代,在“古文运动”推动下,异军突起,名家辈出,致有唐宋“八大家”。自元以降,一方面是戏剧、小说兴起,另方面是“八股文”的毒害,散文似不如前,虽…  相似文献   

2.
介绍《散文艺术表现新探》近几年,小说、报告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而长期被冷落的散文却交上了好运。在《散文》、《随笔》等老牌散文杂志外。以散文为特色的刊物大量发展。这说明散文有广泛的读者,散文市场继续看好。究其原因;一.散文篇幅短、样式活,在生活节奏加快...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是中国散文界当红的散文品种,其代表人物是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是一个逐渐遗落“散文”和“文化”的过程,也是他的散文观从高谈阔论“人类整体感觉”下降为强调“困惑”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到最终声言自己“谈不上什么困惑”的破产过程。从大散文现象的兴起至败落这一过程审视余秋雨文化散文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环境中,俗之妆扮为雅,雅对于俗的包装,以及俗对于雅的败坏这一文学吏中常见的雅俗关系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散文似乎已无可非议.各种古代文学史、各种古代文选的版本都是这么说的.而这种散文如果是指不讲究韵律的文章以区别于韵文的话,《桃花源记》的确是一篇散文.问题是,关于散文的概念,如今一般是从狭义而言的,即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随笔、特写等.拿这个标准检验,《桃》文显然不能列为散文类.问题是,我们的《中国文学史》既把《桃》文当一篇散文,又把其当作志怪小说.这种在文体归宿上出现的矛盾,是不应该有的.问题是小说这个概念在汉代就已出现,班团在《汉书·艺文志》中讲“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宫,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也”.可见古人在汉代就已把小说单列看待.而《桃》文作于晋,在汉之后,其文体应该有明确的标志.所以,界定《桃花源记》的文体归属很有必要.一旦小说文体得以确认,关于《桃》文的内容与评价自然会与话说有异.  相似文献   

5.
《史通》是一部史学评论著作,其内容总括万殊,包吞千有。关于散文,刘知几主张内容要“实录”、风格要简约,模拟古人以“貌异心同”为上;关于小说,刘知几就文言小说的分类、小说与史诗的关系、小说创作中的虚实关系、小说的社会功能等万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许地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为人生”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宣传平民主义思想的著名散文《落花生》为人们所熟知,在发表小说创作时,他就以“落花生”作为了自己的笔名。许地山的小说创作,具有二十年代“问题小说”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7.
王芳 《科技信息》2009,(29):130-130
中国的游记散文源远流长,它启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大成于明清。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徜徉于林泉山石的机会很多,其知识的深厚、胸怀的旷达、艺术修养的高超,为他写出大量优美的游记散文准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些游记散文中政治家有不少优秀亭台记散文。据《苏轼文集》统计的亭台散文主要有《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灵壁张氏园亭记》、《书临皋亭》、《临皋闲题》等等。本文主要通过对苏轼这些亭台散文的分析.了解散文中“姿态横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兴”在先秦时提出,而后世解说纷繁。从《毛传》、《诗集传》所论,“兴”是一种形象化的结构章法。这种章法在历代诗词中被有限的继承,也在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中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贯穿着他短暂的一生。郁达夫虽以小说闻名于世,但是“郁达夫散文的艺术成就,实不在他的小说之下”,在他的散文中,始终蛹动着一个“述叙者”的形象,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在当时,都是开风式的格调,而最重要的是其散文忧郁隐藏着对祖国凝重的爱。这些独特性,是郁氏散文最为闪亮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范培松指出,近年来散文创作界存在三大反差:一是小说家的散文写得比专攻散文的散文家要好;二是散文作者们写“过去”的劲头超过了写“现在”的劲头;三是对繁荣散文创作的口号呼吁反而比散文创作的实际要热。在另一方面,各种文学体裁对散文领域的冲击又开始令散文工作者惶惑不安。首先是小说散文化趋向的越来越明朗化。我国传统小说过份倚重故事性、传奇性,使一惯勿视情节的散文工作者对小说的发展趋势麻痹大意,认为小说与散文是井水不犯河水。然而他们没有注意到“五四”新文学运动就已经开始冲击小说的传统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1.
《曹操献刀》选自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课。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微观方法”分析小说节选部分曹操形象。2.探究曹操“经典名言”及相关评论,认识其自私与残忍。3.通过示例形式引领学生用“回目语言”对小说情节概括。  相似文献   

12.
高尔基的散文《人》.较之其同类体载的其它作品如(鹰之歌)(海燕)等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哲学价值。《人》揭示了人类与宇宙、自然的关素。《人》赋予了“大写的人一具体而高大的形象,他“创造神灵.又推翻神灵”;“人”是社会的人,在自身不断向前迈进中,“人’’既不断地战胜自然、改造自熊,更重要的是克服自身的软弱和缺陷,其“战场就在人心上”;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下去。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斗争,就永远不会停止,“道路永无止境”,一切为了人.一切在于人。这些就是散文《人》所赋于的深远思想蕴含。  相似文献   

13.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是目前所见文献中率先使用术语“对文”、“散文”的著作,作者运用这组术语来分析经传中的同义词在使用上的同与异、通与别,开启了对同义词进行综合训诂的先河。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则将其改造为“对文言之”、“散文言之”,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另创术语“浑言”和“析言”,邵、段分别运用它们来分析故训中和字书中的同义词在释义上的同与异、通与别。本文认为,《段注》的“浑言”、“析言”,是一组在“对文”“散文”、“对文言之”“散文言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训诂术语,同时也是一组比较科学的综合分析同义词的训诂术语  相似文献   

14.
《公羊串门》、《状元羊》、《好大一对羊》是当代三篇有代表性的以“羊”为题材的小说,三篇小说直面中国农村的现实.提出了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应有的方式方法和诚心。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的散文《春》、《背影》、《绿》、《荷塘月色》、恢尼斯》等5篇文章,文质兼美,具有很丰富的美育因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第一,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很美。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朱自清的散文,就是语言的艺术品。它是培养中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学习祖国的语言,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最好教材之一。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词使用准确、形象、生动、传神。在《绿》中“踞”、“浮”、“拥”三个动词运用得十分准确、讲究。“踞”是“蹲”的意思,用“踞…  相似文献   

16.
孙月琴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4):17-18,33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什么,一直是文艺理论界、写作学界研究的重点。一种比较通行的观点认为“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重要特点,如杨为珍主编的《写作人徐怀章的《散文创作技巧论》等都持这种看法。那么“形散神不散”真是散文的重要特点吗?认为“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特点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散文名“散”,应该写得散,而高一点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外散内不散,即“形散神不散”。我们看一看散文的“散”字是不是应该作这样的理解?在中国古代,散文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古人根据“非韵即散”、“非骄即散”的原则,把陈诗、…  相似文献   

17.
就对文学的直接影响而言,古希腊的神话和基督教的《圣经》已经成为浸润欧美文学的不可或缺的两支伏流。提起《圣经》,不少中国读者便会因它是基督教的经书而敬而远之。诚然,《圣经》有其神秘成分,让在“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觉得荒诞无稽。欧美文学一向以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为其渊源。许多欧美第一流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或散文。它们的思想脱胎于圣经,它们的感情来源于圣经。《圣经》之于莎士比亚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8.
路晓凤 《科技信息》2010,(33):258-259
在纪伯伦所有的散文作品中.《先知》被喻为是他的“顶峰之作”,是他用全部的心血浇灌而成的,冰心在《先知》泽序中写的“那满含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华丽的文辞,与我以极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是异常发展和繁荣的一种文学形式。鲁迅在论及“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时曾说过:“散文小品时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机》)。这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在现代散文这个园地里,杂文更是特别繁茂,引人注目,成为现代文苑里具有独特色采的奇葩。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小说、散文教学时,常常会遇到对两者体裁区分的问题,有的篇章还展开过争论,笔者试就此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1、散文尚理趣,小说重形象。人物性恪是小说的生命,因此作为人物性格成长历史的情节,在小说中一般要较为连贯、紧凑,其人物活动、事件进行的场面也应较为集中,散文于此却大相径庭。首先,它写人的立足点就迥异于小说。如果说小说是“观念在形象之内”,那么,散文则是“形象在观念之内”了。其次,好的散文是形散神不散,作者往往是“意存笔先”,“结构的联系不是放在情节和人物的关系(相识)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