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饥饿应激对泥鳅3种组织糖原,ACP和AL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饥饿应激对泥鳅肝、肠和肌肉3种组织细胞糖原、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变化.对泥鳅进行饥饿处理,0~28 d不喂养食物,29~35 d恢复正常喂食.分别于0、7、14、21、28和35 d取材,利用显微石蜡切片、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其肝、肠和肌肉细胞糖原、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饥饿程度的加深,糖原的量减少,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增强.投喂后,糖原量、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整个过程中,上述变化存在组织差异性.泥鳅中糖原量、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与长期饥饿条件下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Ag-NORs为指标,研究了长时间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肝、肾和脾组织细胞核转录活性的影响.把试验动物置于水族箱中,0~28 d不投喂任何食物;29~35 d恢复食物的投喂.分别于0、7、14、21、28、29、30和35 d取出5尾测定其肝、肾、脾组织细胞核中Ag-NORs颗粒数目变化.结果表明:在长时间饥饿情况下,Ag-NORs数目减少,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生理活动逐渐趋于减缓.恢复投喂后,三种组织中Ag-NORs数迅速恢复.第1 d,肝和肾组织中Ag-NORs数就恢复到与起始值相近的水平;在第2 d,Ag-NORs数目平均值大于起始值;在第7 d恢复正常.在脾组织中Ag-NORs数恢复较缓慢.  相似文献   

3.
在(20±1) ℃条件下测定短期饥饿和再投喂不同时间后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幼鱼肝指数、肝糖原含量和血糖浓度的变化;以正常持续喂食实验鱼作为对照组,分别在饥饿处理0、1、4、7、12 d后以及饥饿12 d再恢复投喂1、4、7、15 d后取样.结果显示,实验鱼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肝指数和肝糖原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 05),饥饿4 d后分别为(1.34±0.05)、(10.53±4.18) mg·g-1,均显著低于初始水平(p<0.05),饥饿12 d后分别为(0 96±0.04)、(4.03±0.81) mg·g-1达到最低水平(p<0.05);再投喂后,上述两个指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 05),再投喂1 d后的肝糖原和15 d后的肝指数分别恢复至初始水平(p>0.05).实验鱼在饥饿处理和恢复投喂的过程中,与对照组比较血糖浓度没有出现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鳊鱼幼鱼在饥饿和恢复投喂的过程中,血糖浓度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而肝糖原含量变化速度快于和肝指数.由此推测鳊鱼幼鱼在饥饿过程中主要利用糖类来提供能量,且首先动用肝脏内的储能物质,肝糖原含量的变动与血糖浓度的稳定性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4.
用透射电镜观察人原发性骨肉瘤及其移植瘤的超微结构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实验结果发现第1至第7代移植瘤的超微结构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原发瘤一致;第9代以后的移植瘤的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减少,而细胞超微结构仍具有原发瘤细胞的一些特点,因而证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第1至第7代移植瘤可以作为骨肉瘤生物学特性和进一步实验治疗研究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5.
扁玉螺(Neverita Didyma Roding)消化系统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多种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扁玉螺的消化系统.除直肠外,其余消化道的纤毛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和脂酶活性,其游离端质膜呈现碱性磷酸酶活性.杯状细胞分泌弱硫酸化酸性粘多糖.食道腺腺细胞以及肝脏消化细胞显示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和脂酶活性,后者还显示酸性磷酸酶活性.隐窝细胞含有铁.贮藏细胞含有糖原  相似文献   

6.
中国蛤蜊消化系统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中国蛤蜊的消化生理,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其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消化道粘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粘液细胞组成.胃和肠纤毛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非特异性酯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消化腺腺上皮由嗜碱性细胞和消化细胞组成.嗜碱性细胞含丰富的RNA和蛋白质;消化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非特异性酯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表明该细胞能进行细胞内消化.  相似文献   

7.
文昌鱼早期发育中两种碱性磷酸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CIP为底物研究了碱性磷酸酶在文昌鱼胚胎和幼体中的表达图式.在囊胚、原肠胚和神经胚早期(12~13小时)未检测到碱性磷酸酶的特异性表达;到神经胚中期(15小时,约6个体节),碱性磷酸酶在每一体节的中部开始表达,在胚胎中形成3~6个条纹;在18小时神经胚中,碱性磷酸酶在肌节中表达;到24小时在后部内胚层中也开始表达;在36~48小时幼体中,碱性磷酸酶在消化道中强烈表达,但在咽鳃区不表达,同时在肌节中仍有弱的表达.研究表明碱性磷酸酶可能在肌节的发育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碱性磷酸酶在消化道中的表达可能与这一时期消化道开始行使功能有关.为了鉴定文昌鱼碱性磷酸酶的性质,还研究了L-苯丙氨酸对碱性磷酸酶表达图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文昌鱼至少存在两种碱性磷酸酶在消化道中表达的一种是肠型的,与脊椎动物碱性磷酸酶可能为同一类型;另一种主要在肌节中表达,可能是组织非特异性的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8.
许氏平鲉消化道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组化方法对许氏平鲉消化道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羧酸酯酶和粘液物质进行了定位及半定量研究。发现幽门盲囊和肠上皮细胞顶端胞质和纹状缘具碱性磷酸酶活性;胃粘膜上皮细胞核上方胞质、幽门盲囊及肠上皮细胞顶端胞质中检测到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胃贲门部和盲囊部、鼬门盲囊以及肠的上皮细胞内还检测到羧酸酯酶活性。整个消化道的粘膜层中存在许多粘液细胞。食道上皮含大量酸性粘液细胞,胃上皮细胞均含有中性粘液,而肠道由前向后中性粘液物质逐渐减少酸性粘液物质逐渐增多。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鲉食道和直肠有润滑和微弱的吸收作用,胃有消化雕类和吸收二糖及短链脂肪的功能;幽门盲囊有较强的吸收脂类的功能;前肠、中肠和后肠有活跃的细胞内消化和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水体中Cr6+(0.5,1.0,2.0,4.0,8.0 mg/L)胁迫1,3,5,7,9 d后对拟穴青蟹鳃、肌肉和肝胰腺中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以未添加Cr6+的自然海水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Cr6+胁迫1 d后拟穴青蟹鳃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肌肉中ACP活性升高不显著(p0.05),Cr6+胁迫9 d后,2.0,4.0,8.0mg/L Cr6+浓度组拟穴青蟹肝胰腺中ACP活性显著降低(p0.05).5 d后不同Cr6+浓度组拟穴青蟹鳃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一直显著升高(p0.05),胁迫9 d后,0.5,1.0,2.0 mg/L Cr6+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4.0,8.0 mg/L Cr6+浓度组鳃中AKP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4.0,8.0 mg/L Cr6+浓度组肝胰腺、肌肉中AKP活性在Cr6+胁迫1 d后显著升高(p0.05).Cr6+胁迫显著影响拟穴青蟹生理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用透射电镜观察人原发性骨肉瘤及其移植瘤的超微结构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实验结果发现第1至第7代移植瘤的超微结构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原发瘤一致;第9代以后的移植瘤的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减少,而细胞超微结构仍具有原发瘤细胞的一些特点,因而证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第1至第7代移植瘤可以作为骨肉瘤生物学特性和进一步实验治疗研究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1.
凡纳对虾体内ACP、AKP酶的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对凡纳对虾体内肝脏(L)、肌肉(M)、心脏(H)和复眼(E)等四种组织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进行了细胞化学定位,并与感染病毒的凡纳对虾四种组织中ACP、AKP的细胞化学定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健康的对虾体内,ACP依次出现在各组织中的溶酶体、细胞核、细胞内膜、线粒体、内质网以及肝脏组织中的部分脂滴周围及微绒毛中AKP依次出现在各组织中的细胞膜、细胞核、溶酶体、内质网以及肝脏组织中的脂滴周围及微绒毛中.感染病毒后,对虾体内组织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病理变化,各组织细胞内均出现大量的髓样小体;各组织中ACP,AKP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也发生了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表现为相应细胞器内ACP,AKP酶活性均减弱或消失,并在多数组织的细胞质中检测到ACP,AKP酶活性的高电子密度颗粒,且大量出现的髓样小体均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有计算机图像模拟,能量极小化和分子动力学方法,以大肠杆菌碱性到酯酶(BAP)为主要结构模板,构建了耐热碱性到酯酶(FD-TAP)的三维结构,并分析了它的结构特征,从而为酶蛋白的结构、催化反应活性和热稳定性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富含磷酸盐(PO3-4)的河口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与磷循环的关系,测定了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态碱性磷酸酶活性(dissolve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DAPA)、颗粒态碱性磷酸酶活性(particulat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PAPA)和总碱性磷酸酶活性(total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TAPA),分析了各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磷营养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九龙江口TAPA空间差异显著,河口上游显著高于河口下游,表层略高于底层;TAPA季节变化较为明显,秋季TAPA介于85.5~876.5 nmol/(L·h),冬季介于7.5~639.8 nmol/(L·h);秋季AP主要以颗粒态存在,PAPA对TAPA的平均贡献率为(84.9±9.5)%,而冬季PAPA和DAPA对TAPA的贡献率分别为(54.1±26.4)%和(45.9±26.4)%,差别不大。统计分析表明,DAPA与溶解态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浓度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盐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溶解态AP主要由DOP诱导而产生,并受河-海水混合影响;PAPA与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浓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a(Chl-a)相关不显著,说明附着在颗粒物上的细菌可能是颗粒态 AP的主要来源。上述结果说明,有机磷的微生物矿化作用可能是富磷河口溶解态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对金定鸭,北京鸭及其余种大土北鸭血清无机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同工酶谱的比较研究表明:雌金定鸭、?大土北鸭和雌北京鸭的血清无机磷含量分别为5.264mg/100 ml、4.730mg/100ml、3.305 mg/100ml,家鸭产蛋能力与其血清无机磷含量成正相关;金定鸭和大土北鸭的血清均含有四种碱性磷酸酶同工酶,而北京鸭血清只含有三种,根据大土北鸭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性状部分地继承了金定鸭的遗传特征,推测碱性磷酸酶同工酶也是与家鸭产蛋性能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金属离子对鲍鱼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碱性磷酸酶(ALP,EC3.1.3.1)是一种金属酶,其结构的维持和酶活性的表现均需金属离子.本文研究了几种金属离子分别对鲍鱼ALP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Li ,Na 和K 等正一价碱金属离子对酶活力没有任何效应;碱土金属离子Mg2 ,Ca2 和Ba2 对酶有激活作用,其激活程度依次为:Mg2 >Ca2 >Ba2 ,而且Mg2 在5.0mmol/L时可以使酶活力提高267%;在过渡金属离子中,Zn2 ,Mn2 ,Co2 和Cu2 对酶的效应不同,Zn2 、Cu2 为抑制作用,而Co2 、Mn2 表现为激活作用;重金属离子Hg2 、Pb2 、Ag 和Cd2 对酶有抑制作用,其中Hg2 的抑制效应最强,1.0mmol/LHg2 可使酶活力抑制94%.研究Mn2 和Cu2 的抑制类型表明,Mn2 为混合型激活作用,而Cu2 对酶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其抑制常数(KI)为0.316mmol/L.  相似文献   

16.
氨基酸对鲍鱼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L Ala、L Val、L Leu等15种氨基酸为效应物,研究它们对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碱性磷酸酶(EC.3.1.3.1)催化pNPP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这些氨基酸对鲍鱼碱性磷酸酶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着试剂浓度增大而加剧.当浓度为10.0mmol/L时,分别可以使酶活力下降:7.77%、36.75%、22.79%、39.86%、16.16%、19.33%、94.77%、20.19%、17.02%、40.15%、31.08%、17.52%、30.56%、36.77%和12.59%.尤其以L Cys对酶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抑制率为94.77%),其次是L Ile和L His,它们均能使酶活力下降40%;对酶抑制率在30%以上的氨基酸还有L Val、L Trp、L Phe和L Lys,其它选用的氨基酸对酶的抑制率小于25%.选择对杂色鲍ALP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的氨基酸L Val、L Ile、L Trp和L Cys等氨基酸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对酶催化pNPP水解反应的抑制作用机理,并测定其抑制常数.结果表明L Cys的抑制作用为混合型效应,其KI和KIS值分别为0.042mmol/L和0.139mmol/L;而L Val、L Ile、L Trp为反竞争性,其KIS分别为9.56、8.55、8.09mmol/L.  相似文献   

17.
长毛对虾碱性磷酸酶功能基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对-氯汞苯甲酸修饰该酶分子中的巯基,酶活力不受影响,说明该酶不是“巯基酶”.用N溴代琥珀酰亚胺修饰酶后,活力完全丧失,修饰后的酶在275nm处的紫外吸收峰完全消失,340nm处荧光发射峰也逐渐下降至完全淬灭,说明色氨酸残基是酶活性必需基因之一.用甲醛、醋酸酐修饰氨基,溴代乙酸修饰咪唑基也可以使酶活力完全丧失,说明赖氨酸残基及组氨酸残基也是酶活性功能基因.用乙酰丙酮修饰精氨酸残基,酶活力下降了50%,精氨酸残基可能与维系酶分子构象有关.  相似文献   

18.
耐热碱性磷酸酯酶基因的亚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耐热碱磷酸酯酶基因的酶切图谱和DNA序列,分别在基因的起始密友子和终止密码子设计2个突变引物。引物的5‘端分别带有NdeⅠ和BamHⅠ酶切全点。通过PCR从质粒pTAP118B中扩增获得了FD-TAP基因的全序列。经过酶切将基因亚克隆于高达载体pJLA503。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Calf 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CIP,EC3 .1 .3 .1 ) is a metalloenzyme which catalyzes thenonspecific hydrolysis of phosphate monoesters[1 ] .The X-ray crystal structure of bacterial alkalinephosphatase has been reported to0 .2 nm resolutionin the presence of inorganic phosphate[2 ] . Theactive site is a pocket containing a tight cluster oftwo zinc ions (0 .3 9nm separation) and onemagnesium ion (0 . 5 and 0 .7nm from two zincions) .CIP also contains zinc and magnesium 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