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2016—2018年冬季济南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和气象监测数据,对大气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8年冬季济南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分别占首要污染物的34.7%和63.8%,轻度污染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58.6%,冬季高质量浓度PM2.5导致年均值增加7.5μg/m3;从空间分布来看,PM10与PM2.5空间分布为天桥区、槐荫区及平阴县质量浓度较高,SO2则为商河县和济阳区质量浓度偏高,NO2和CO为济阳区、天桥区和槐荫区质量浓度较高;研究期间NO2、CO、PM10、PM2.5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推断交通源、工业燃烧源、燃煤是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济南市冬季的气团输送为偏南、西北、偏北和偏东4个方向,偏南和偏东气团为影响济南市冬季大气污染主要输送路径。进一步研究潜在源区贡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长春市冬季和春季大气PM2.5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特征, 于2018-01-06—2018-05-14连续采集PM2.5环境受体样品, 分析其无机元素及水溶性阴离子组分. 结果表明: 采样期间长春市PM2.5的质量浓度为(46.4±24.4)μg/m3, 冬季和春季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1.0±25.8)μg/m3和(32.6±11.5)μg/m3, 超标率为11%, 均在冬季超标, 在春节假期中(2018-02-15—2018-02-21), PM2.5的质量浓度低且保持平稳; 所测全部水溶性阴离子及部分无机元素(Al,As,Pb,Se,Ti)质量浓度呈冬季高于春季的趋势; 长春市无机元素主要源于燃煤、 交通和扬尘; 长春市PM2.5中NO-3和SO2-4是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燃煤源的贡献率相对较高; 长春市冬春季PM2.5主要来源为二次源(28.2%)、土壤尘源(12.6%)、交通排放源(10.7%)、燃煤源和建筑尘源(28.6%)、工业源和其他源(19.8%).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4-2016年的北京地区PM2.5监测数据, 用空间插值法获得北京地区的PM2.5空间分布, 并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模拟得到北京地区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 从PM2.5浓度空间分布、PM2.5污染的人口暴露特征、PM2.5污染人口暴露强度以及人口加权PM2.5浓度4个方面评估北京地区PM2.5污染暴露风险。结果显示: 1)PM2.5浓度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人口暴露风险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即人口密度高的区域,PM2.5污染人口暴露风险也相对较高; 2) 2014, 2015, 2016年北京地区GB3095-2012二级年均浓度标准35 μg/m3的超标人口比例均为100%, 24小时平均浓度标准75 μg/m3的超标人口比例呈逐年显著下降趋势; 3) 2014-2016年北京市人口加权PM2.5年均浓度值与PM2.5年均值均存在差异, 差异度与城市暴露人口和污染情况密切相关; 4) 由于PM2.5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与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特征不同, 北京市PM2.5污染对总体人群的实际影响和健康危害与其平均浓度水平并不相同, 因此考虑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的暴露风险评估比只考虑PM2.5污染物浓度的暴露风险评估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黄土高原沟谷内城市高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的可能原因,选择山西省柳林县城区作为代表性城市,对2018-2019年间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规律、特征比值和雷达图等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夏冬两季PM10的化学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PM10年均质量浓度(166.33μg/m3)和其作为首要污染物在全年出现的天数占比(53.14%)均高于国内很多城市;PM10以粗颗粒物为主,被测元素中有86.02%为地壳元素,冬季受燃煤影响有机质(OM)占比大于夏季而元素碳(EC)占比小于夏季;雨后PM10浓度出现增长现象。以上结果提示,城市两侧山坡裸露地表颗粒物的干湿输送和城内机动车的扰动是引起春夏两季PM10污染的主要因素,秋季受自然源和人为源的双重控制,冬季受居民散煤燃烧控制。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焦作市PM2.5及其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数据,分析了观测期间焦作市PM2.5化学组分特征及潜在源。结果显示:1)焦作市PM2.5主要由NO3-、NH4+、SO42-、OC(Organic Carbon,有机碳)和EC(Elemental Carbon,元素碳)组成,观测期间平均浓度分别为30.26μg/m3、17.86μg/m3、16.47μg/m3、17.44μg/m3和4.27μg/m3,在PM2.5中占比75.1%;2)焦作市冬季污染天NO2和SO2的二次转化程度更高且OC和EC的来源更为相似;3)本地源是焦作市冬季PM2.5污染的主要潜在源,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广义相加模型定量分析某地级市大气污染物PM2.5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2018年该地级市逐日PM2.5浓度数据、气象数据、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基于Quasi-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PM2.5与该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死亡风险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2016~2018年该地级市大气PM2.5日均值为49μg/m3,共有631 d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污染物浓度一级限值标准,占三年总天数的57.6%;广义相加模型滞后效应(Lag0~Lag7)显示,PM2.5浓度升高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在滞后5 d的影响最大(ER=0.699%(95%CI:0.121%~1.277%)),恶性肿瘤死亡率在滞后3 d时的影响最大(ER=0.443%(95%CI:0.013%~0.873%));寒季(1...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近年来秦皇岛市大气中PM2.5污染特征和影响因素,通过采集冬季重污染时段城区和开发区PM2.5样品,使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仪,分别测定城区样品中6种元素(Cu,Pb,Zn,Cr,Ni,Cd)和PAHs.结果表明,秦皇岛城区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186μg/m3,开发区平均质量浓度为118.88μg/m3,城区PM2.5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浓度水平排序为Zn>Pb>Ni>Cr>Cu>Cd,其中Cd为强-极强污染,Pb为中-强污染,Zn属于中等污染,Ni,Cu,Cr等其他元素基本无污染.PM2.5中定性的检测到奈(Nap)、菲(Phe)、荧蒽(Fla)、芘(Pyr)、苯并(k)荧蒽(BkF)等单体.PM2.5日浓度与风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城市空气质量的预报准确率,分析大气PM2.5污染物各尺度污染变化情况,提出基于GIS技术与嵌套网格的大气PM2.5污染最优集成预报方法.基于大气污染扩散模拟情况,利用GIS技术的前、后期数据处理以及结果显示输出,处理大气PM2.5污染数据,可视化展示污染扩散情况;采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模拟大气PM2.5污染物各尺度污染变化,完成污染预报;基于观测、预报资料结合多种集成方法组建集成预报,经评价获取评分最高集成预报方法,完成大气PM2.5污染最优集成预报.以安阳市为例,应用该方法进行空气质量预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PM2.5质量浓度预报值与实际观测值更加接近,有效提升了大气污染预报准确率,以PM2.5为代表的细颗粒物和以扬尘为主要源的粗颗粒物污染突出,需加强企业烟尘污染物的管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济南市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特征,以2020年12月8日—13日发生的一次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为例,从污染过程、气象条件、细颗粒物化学组分等角度综合分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期间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其平均质量浓度为137 μg/m3,11日21时达到此次污染峰值,PM2.5质量浓度高达为235 μg/m3。重污染期间高空环流较为平直;低层850 hPa受西南气流影响,有利于逆温层结的形成;地面均压场控制,平流雾、辐射雾交替产生。静稳气象条件使得PM2.5质量浓度累积及高湿状态下颗粒物二次转化增强。观测期间,二次离子(SNA= $SO^{2-}_{4}$ + $NO^{-}_{3}$ + $NH^{+}_{4}$) 质量浓度为85.4 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52.0%。硫转化率(RS)和氮氧化率(RN)均值分别为0.44和0.33,大气中SO2和NO2的二次氧化程度较高;RS高于RN,表明污染期间二次$SO^{2-}_{4}$的二次转化效率高于 $NO^{-}_{3}$$\rho_{NO^{-}_{3}}$ / $\rho_{SO^{2-}_{4}}$平均值为2.1,表明移动源对PM2.5污染的贡献占主导地位。有机碳和元素碳浓度的平均比值为6.5,可见本次重污染期间济南市大气中存在二次有机碳(SOC)污染。采用有机碳和元素碳比值(ρ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得到重污染期间一次有机碳浓度和二次有机碳浓度分别为11.9 μg/m3、4.3 μg/m3,表明一次燃烧源对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川东平行岭谷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变化特征,通过对四川盆地偏东部的重庆市荣昌区典型雾霾期气象条件下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PM1,PM2.5和PM10)的垂直连续监测,分析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与大气颗粒物浓度垂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PM1,PM2.5,PM10的日变化在各高度范围内均表现为夜间浓度较高。3种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均随高度升高而下降,0~300 m内颗粒物质量浓度最高,PM1,PM2.5,PM10分别为39.61,193.62,338.87μg/m3。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颗粒物浓度纵向分布不同。空气质量为良时,颗粒物随高度升高缓慢下降,600 m处PM1,PM2.5和PM10浓度为100 m处的70.49%,69.60%,65.94%;轻度污染期间,600 m高度的颗粒物浓度比...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阳市2017—2020年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浓度数据及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法将原始浓度序列分解为短期分量、季节分量和长期分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污染物基线分量和短期分量与相应尺度气象要素的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残差进行滤波和序列重建,得到去除气象影响的污染物长期变化趋势,该浓度仅与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关。结果表明,PM2.5和O3浓度的波动主要由污染源排放及气象条件的短期变化和季节变化引起,气象条件对PM2.5季节分量和O3长期分量影响较大。信阳市PM2.5污染排放减弱,O3污染排放先升高,在2018年10月后降低。由于污染排放导致的2017—2020年PM2.5和O3长期分量分别降低3.5、1.5μg/(m3·a)。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与PM2.5有关的大气污染状况和改善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基于2000-2018年黄河流域县域PM2.5浓度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法对黄河流域PM2.5浓度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黄河流域地区PM2.5年均浓度总体上呈现波动变化,其中2000-2013年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平均增长率达到2.02%,2014-2018年PM2.5浓度逐年下降,但研究期内黄河流域PM2.5年均浓度值均高于年均限值(35μg·m-3).(2)黄河流域PM2.5浓度的地区差异较大,形成西南部和内蒙古中部浓度低,中东部的山西、山东和河南省浓度高的空间格局.(3)黄河流域PM2.5污染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特征.除2000年高值聚集区分布在甘肃省中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西南部和河南省中西部外,其他年份较为稳定地分布在河南和山东...  相似文献   

13.
沿海城市的PM2.5和臭氧除受排放源、天气条件影响以外,还往往同时受城市热岛环流和海陆风环流的双重影响.利用2015年杭州市气象和环境监测数据以及数值模式RBLM-Chem,分析研究了杭州市在陆风天气、海风天气和海陆风三种环流条件下污染物浓度特征及城市效应对其的影响.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海风使杭州市污染物浓度增大,在观测数据中PM2.5浓度和臭氧浓度分别最大增高了10.9μg·m-3和12.0μg·m-3,在模拟结果中相比于陆风天气型,海陆风天气型的PM2.5浓度和臭氧浓度分别增大13.1μg·m-3和18.9μg·m-3;相比于海风天气型,海陆风天气型的PM2.5浓度和臭氧浓度分别减小24.1μg·m-3和11.6μg·m-3.城市效应导致杭州市边界层高度增加63.8 m,地面风速减小0.99 m·s-1,地面气温增高1.14℃,PM2...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呼和浩特大气污染防治效果,选取呼和浩特市2017—2022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气象要素数据,对污染物浓度的年、月变化、浓度比值、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对2020年3月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2017—2022年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呈上升趋势。各污染物浓度年变化特征明显,各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趋势除O3均呈“U”形分布。PM2.5、PM10污染是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主要研究对象,PM2.5/PM10的值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5月份为全年最低值。PM2.5和PM10高度相关性,而NO2和SO2与PM2.5、PM10均呈现正相关性。受气象要素影响,PM2.5和PM10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为夏低冬高,7、8月降雨量大,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降水可带走、稀释更多的污染物。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得4条气团...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典型“2+26”传输通道城市之一的新乡市PM2.5中碳质气溶胶的污染水平、季节分布及来源特征,于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在河南师范大学采集PM2.5样品,采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8种碳组分质量浓度.结果显示,新乡市PM2.5年均质量浓度为(66.25±35.73)μg·m-3,TCA(Total Carbonaceous Aerosol)/PM2.5质量浓度比年均为(25.16±6.93)%,说明新乡市碳组分污染较为严重.碳组分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OC(Organic Carbon)和EC(Elemental Carbo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3.50±6.43)μg·m-3和(5.67±2.32)μg·m-3,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说明冬季污染较为严重.SOC(Secondary Organic Carbon)/OC质量浓度比值夏季最高(49.37±17.73)%,冬季最低(39.06±15.83)%.OC和EC的...  相似文献   

16.
准确模拟PM2.5垂直分布对理解灰霾的形成和消散机理以及检验模式预报能力至关重要。利用在线耦合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 v3.9.1对2017年12月22至25日南京地区的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模拟,结合地面观测的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激光雷达得到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及无人机观测的PM2.5垂直廓线等数据对模式进行综合评估,并探讨气溶胶辐射效应对PM2.5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对白天地面气象要素及PM2.5垂直分布模拟较好,但对夜间PM2.5浓度严重高估(MB=49.8μg/m3)。夜间模拟的近地层逆温过强、边界层高度过低,导致PM2.5聚集在较低的高度并向上浓度逐渐递减,但观测的PM2.5在夜间仍然维持近乎均匀混合的分布方式。相比夜间,气溶胶辐射效应在白天的影响更加明显,主要通过降低边界层高度影响PM2.5垂直分布方式。本研究对于理解WRF-Chem模拟PM2.5...  相似文献   

17.
机动车排放因子的隧道测试——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西安市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特征, 选取代表性城区隧道进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因子的测试实验, 获得了隧道入口和出口的PM2.5、CO、NOx、HC 和VOCs 等污染物的质量浓度, 并结合气象数据和交通参数, 计算了各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结果表明:PM2.5、CO、NOx、HC 和VOCs 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0.016±0.005)、(1.097±0.398)、(0.159±0.092)、(0.179±0.089)、(0.317±0.172)g/(km·辆)。不同时段的排放因子存在一定差异, 并且PM2.5的排放因子显著小于气态污染物。此外, 本次实验测得的排放因子小于国内先前多数研究结果, 这可能与燃料品质、发动机效率、尾气排放控制技术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西安市冬季某研究生高层公寓为监测对象, 通过1 min 时间间隔同步监测, 研究了不同楼层室内外空气中颗粒物PM1、PM2.5、PM10以及总悬浮颗粒物TSP 的质量浓度、分布状况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西安市冬季高层公寓存在严重的颗粒物污染, 室内粗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为(65.5±20.0)~(142.0±16.9)μg/m3, 略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但室内细颗粒物PM2.5及超细颗粒物PM1分别为(52.2±14.3)~(111.5±12.2)μg/m3和(50.6±13.9)~(108.7±11.9)μg/m3, 其中PM2.5质量浓度占总悬浮颗粒物TSP 的50%以上;室外以粗颗粒物PM10为主, 楼层高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为例, 利用2015—2018年空气质量监测站台资料, 通过BP神经网络、LSTM网络及CNNLSTM混合模型等多种模型, 分析时间精度和空间信息对PM2.5浓度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 神经网络模型的效果普遍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好; 增加输入数据的时间精度能显著地提高 PM2.5浓度日均值预报的准确率; 当输入数据的时间精度从一天提高到6小时后, LSTM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从27.39 μg/m3降至20.59 μg/m3, 这种效果的提升在显著变好和显著变差的天气情况下更明显; 华北地区PM2.5浓度分布有明显的时空特征, 第一空间模态为同增同减, 第二空间模态为南北反向; 北京市PM2.5浓度与内蒙古、河北及天津等地区前一天的PM2.5相关。利用CNN-LSTM混合模型学习华北地区PM2.5的时空信息, 能进一步提高北京市PM2.5浓度的预报水平, 使得误差降低至17.36 μg/m3。  相似文献   

20.
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空气细颗粒物(PM2.5)引起的大气污染现象频发,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综述了PM2.5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对策的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与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的二次颗粒物是PM2.5的主要来源.长期暴露在PM2.5环境中,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健康造成伤害.PM2.5还会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针对中国PM2.5的污染现状,提出了PM2.5污染的控制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