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旅游效率是衡量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识别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SBM-DEA模型,对2007—2018年黄河流域98个地级市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度,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的空间关联强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其空间网络特征与演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空间网络整体发展态势向好,但发展速度缓慢;空间网络中核心城市多位于中下游,上游城市基本处于“孤岛”状态.2) 空间网络集聚模式表现为“局部聚集,全局松散”形态,网络核心区扩散效应不稳定且范围有限,尚未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3) 地理空间邻近、旅游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及地区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空间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提出,应从国家和地方等多个层次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的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区域城市网络的分层网络发展路径,并促进旅游发展要素的一体化建设与升级.  相似文献   

2.
发展绿色交通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构建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模型、分析绿色交通水平时空演化特征是制定绿色交通发展政策的前提和基础。该文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DPSIR)模型分析城市群绿色交通各子系统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构建城市群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intuitionistic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FAHP)和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利用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模型构建城市群绿色交通水平综合测度模型,引入贡献度和障碍度模型分别探究影响和限制城市群绿色交通水平的显著因素,最后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城市群绿色交通属于一般水平,其时间演化趋势大致呈“N”形阶段特征,空间演化分布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且各城市差距逐渐缩小;改进模型的测度结果较传统模型更为准确,更能反映城市群交通系统的可变模糊性;准则层中状态层面贡献度最高,对促进关中城市群绿色交通发展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目的在于维护生态安全以及提高发展质量.借鉴绿色经济效率评价方法,将生态损失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传统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借助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3-2018年黄河流域53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进行测度,采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演变特征,并定性分析其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上,黄河流域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并存在两极分化格局,不同时段内上、中、下游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空间上,黄河流域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正向全局空间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程度呈现“波浪式”发展特征,即上游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从低值集聚型演变为高值集聚型,中游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主要表现为低值集聚型,下游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由高值异质型演变为低值集聚型.此外,影响黄河流域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因素主要为宏观政策以及上、中、下游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产业结构和城市发展特征等.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提升黄河流域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建议:从宏观角度看,应致力于创新制度、构建全流域国土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2-2021年可见红外成像辐射仪夜间灯光遥感影像数据,利用规模测度、城市增长模式理论和空间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兰西城市群城镇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兰西城市群多节点城镇规模布局逐渐均衡,兰州、西宁“双圈”城市首位度趋于合理;兰州都市圈由单核中心城市向多核心城市的区域协同发展转变,西宁都市圈处在优先发展单核中心城市后辐射带动周边多核心城市的发展过程;夜间灯光空间演化特征不断西移体现了西宁-海东都市圈成为兰西城市群夜间灯光规模体系的拉动力量,兰西城市群“一带双圈多节点”的区域均衡化规划格局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李金峰 《河南科学》2019,37(12):2041-2048
运用熵权法对中原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剖析了物流业发展空间演变特征,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测度了城市物流联系强度,并进行了城市聚类及物流空间网络结构分析.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群物流业整体发展由"中心-外围"向"南北中高,东西部低"空间格局转变,呈现一定的空间邻近性特征,整体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集聚态势不显著,城市物流集聚水平差异变动较大.中原城市群城市物流网络呈现明显的功能性层级特征,整体联系强度明显增强,物流联系总量差距较大,空间联系不平衡,由"十"字形向"H"形空间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能否实现绿色发展是衡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难易的关键。采用SBM模型对2005—2019年黄河流域81个地级市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估计该政策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1)该政策的实施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2)该政策在不同地理位置和城市发展生命周期上呈现异质性特征;(3)该政策可以通过人口密度、金融发展水平等影响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因此,应当提高人才质量,发展区域金融,打破资源型城市的结构锁定,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7.
在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的提升模式与路径.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仅1/3的城市处于高或较高发展质量,总体发展质量不高.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在2012年~2016年间发展质量波动明显且有较大差别,武汉城市圈发展质量波动大、增速快,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质量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增速不明显.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了充分发挥三中心城市对接辐射作用、打造“多层次协同发展”的城市群发展质量提升模式以及加强城市群之间交流合作、以绿色发展为手段的发展质量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8.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增强黔中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对锚固贵州“强省会”战略定力与行动能力,辐射引领省域城乡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黔中城市群2020年和2021年的城乡统计数据,通过修正的空间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并解析其空间网络联系特征。结果表明:黔中城市群的城市发展质量呈现出明显的五级梯度差异;贵阳、遵义“双核”驱动下的空间网络引力效用日益凸显;整体空间网络联系表现为“中心-节点”特征;突破行政区划壁垒,互联共享区域基础设施,是增强该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魏莱  彭佑元 《河南科学》2023,(11):1687-1696
基于2009—2019年黄河流域绿色专利申请量数据,运用LMDI与M-R模型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碳强度、研发反应、研发效率对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时间分布影响因素分解结果看,在以2009年为基期,截至2019年的累积贡献中,经济增长、能源结构、研发反应对绿色专利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作用,产业结构、碳强度以及研发效率对绿色专利技术创新具有负向作用;从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解结果看,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各分解因素下贡献率存在较大不平衡,绿色专利技术创新的总效应呈现出空间多极分化的态势.因此,黄河流域各省(区)应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节能降耗型替代产业,出台低碳减排政策,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走低碳化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科学测度和系统解构城乡融合水平对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以2010年、2014年和2019年为研究时点,从空间、经济、社会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运用LISA时间路径分析城乡融合时空动态性特征,通过障碍度诊断模型揭示城乡融合发展障碍因素并对其进行阻力模式划分.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时序变化呈“V”字型,表现出“先减后增”的发展态势;空间上城乡融合高水平区主要围绕武汉城市圈、省会城市分布,低水平区多分布在环长株潭、环鄱阳湖城市群外围.(2)研究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变动幅度较小,局部空间结构稳定,空间依赖效应整体较弱,表明城乡融合水平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主要受城市本身发展因素影响,邻近城市对其影响较弱.(3)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主要受空间融合、经济融合和社会融合共同影响,城市空间扩张、产业结构转型、道路交通通达性和网络覆盖率是研究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2010-2019年黄河流域9省域61个地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地区差异及来源,将空间马尔科夫链与空间杜宾模型相结合,探讨地市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态演化过程、俱乐部趋同特征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各地市高质量发展随着时间演变呈上升趋势,但上游和中游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下游高于上中游、省会城市高于周边城市”的特征;造成地区差异的来源中,区域间差异的贡献最大且正在扩大.(2)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佐证了各地市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邻域环境等级的提高对低水平俱乐部拉动不明显,对中低水平俱乐部具有促进作用.考虑空间因素后,黄河流域各地市高质量发展依然具有稳定的俱乐部趋同特征、马太效应、阶段性特征.(3)黄河流域各地市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城镇化水平是重要驱动力,政府干预具有关键作用,创新是核心要素,会通过“示范效应”带来的空间溢出促进邻近城市高质量发展.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加强区域战略合作、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职能强度模型和修正的空间引力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空间联系强度及结构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显示:(1)中原城市群各城市职能强度、综合发展质量及城市空间关联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核心-边缘”特征明显,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和断层现象;(2)中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城市联系强度表现出强烈的城市发展质量水平特征、交通可达性与空间集聚性.  相似文献   

14.
绿色创新是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为了探究政府投入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利用长三角城市群2015—2021年面板数据,基于空间面板模型从政府投入角度分析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从结论可知:上海市整体绿色创新水平最高,江苏省所属的城市整体水平次之;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政府环保支出对本地绿色创新的影响呈“U”型分布,政府科教支出对本地绿色创新有促进作用,临地政府科教支出对本地绿色创新发展有抑制作用。因此,应适当加大政府环保支出和政府科教支出力度,增强环保关注度和绿色环保意识,促进地区间绿色创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经济差距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厘清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指数测算模型测度了2014—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然后用专利授权数刻画城市创新能力,利用面板模型考察了经济差距、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走高,在发达城市的辐射带动下,部分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增速较快;经济差距的存在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安徽地区与长三角边缘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影响机制上,经济差距带来的城市创新能力的差异间接影响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对城市在制定经济政策、缩小经济差距、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学》2021,39(1):113-121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DEA模型对河南省2013—2017年18个市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并利用Arcgis10.3软件绘制2013年、2015年、2017年的分位图,分析河南省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演化特征.最后,运用Tobit回归模型从城市开放程度、政府资助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对河南省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整体绿色创新效率有所提高,但发展不均衡,区域差距较大;城市开放程度和政府资助力度对绿色创新效率值存在正向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对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绿色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双背景下,对黄河流域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对于能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以GDP为期望产出,将反映节能减排的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加入非期望产出指标中.基于比值法、DEA-Malmquist指数、Super-DEA等方法测算4个视角下能源利用效率构建的综合指标,通过主成分评价测算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研究黄河流域分流域、分时段、分城市群能源利用效率的收敛性,同时结合空间分析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能源利用效率发展趋于收敛.在绿色发展视角下,促进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一方面需要城市协同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改变环境成本的外部性,加快绿色投入产出体系的完善,以此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收敛均衡点的正向移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首位度与综合引力模型的研究方法,选取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等14项体现城市综合发展的指标,通过熵值法合理赋权后对海峡西岸城市群内所有城市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城市等级情况.结果表明:福州是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综合质量为城市群内首位,但其城市引力值较厦门低,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稍显不足.厦门是次核心城市,城市引力最高,发展势头较好.泉州、温州和漳州等是城市群中的主要城市,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海峡西岸城市群整体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力,但是,高质量核心城市对次级城市的辐射能力不够;主要城市之间的相关影响不够密切,带动作用较弱.增强高质量城市的核心带动力和城市之间的密切联系将对海峡西岸城市群整体实力的提升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程偲  张旺锋  宋雪婷 《甘肃科技》2021,37(20):49-54,32
城市竞争力是一项对城市发展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的指标.以成渝城市群为例,从经济竞争力、开放性竞争力、科技人才竞争力和社会环境综合竞争力四个方面科学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计算2008-2017年16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各方面竞争力得分,并利用ArcGIS绘制成渝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1)绵阳、德阳、宜宾、南充和达州有潜力发展成为成渝城市群的次级城市,带动所在区域发展;(2)资阳、内江和遂宁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亟待加强,以填充中部凹陷地区,提高成渝城市群整体实力;(3)加强成都对西部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提高成渝城市群西部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09—2013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城市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城市效率水平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2013年河南省城市效率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河南省城市效率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中西高-东南低"的特点,豫中、豫西地区的城市效率相比要高于豫东和豫东南地区;2河南省城市效率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即城市效率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说明城市效率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各地区自身的发展程度,还受相邻地区城市效率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