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有着自觉生态意识的当代诗人,傅天琳在人与自然的反思中凸显生态诗歌的思想价值。傅天琳将自然去客体化,揭示自然本身的生命性,呈现万物有灵的书写特质;基于建立诗歌与地域情感关联的需要,傅天琳从巴蜀地域的现实、历史、神话三重维度形塑生态诗歌的精神家园;在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等多重语境中,傅天琳试图拓展生态诗歌的问题空间,挖掘生态诗歌的深刻性。分析傅天琳的生态思考与创作追求,有利于凸显生态诗歌的思想性,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中国生态诗歌议题的研究。鉴于此,傅天琳的生态诗歌对中国当代生态诗学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中国当代生态诗歌而言,河南当代生态诗歌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它所具有的生命意识、批判意识和包容精神,准确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更接近生态文学的精神内核,对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中国当代生态诗歌而言,河南当代生态诗歌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它所具有的生命意识、批判意识和包容精神,准确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更接近生态文学的精神内核,对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姜宇清的诗歌,是关于乡土的,但饱含着浓郁的生态意识。这种生态意识既包括自然环境意义上的,还包括人的精神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上的,诗人在创作中用诗歌语言思考如何建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给当代诗坛增加了体验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华兹华斯是一位具有浓厚生态意识的诗人,他在诗歌中咏赞大自然,强调回归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本文从自然与上帝,自然与人类,自然与童年三方面探讨了华兹华斯的具有生态意识的诗歌。  相似文献   

6.
生态存在是生态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有自己独特的涵义、特点和构成要素,生态存在和生态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术界存在着脱离生态存在而单纯研究生态意识的倾向,必须加以批判。不是人们的生态意识决定人们的生态存在,相反地.是人们的生态存在决定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生态诗歌的现实主义考察,是以生态诗歌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厘清生态诗歌的存在是以客观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批判破坏生态环境的行径、痛切家园失守、呈现生命意识为切入视角,着重分析生态诗歌的现实形态。通过对生态诗歌的考察,反思诗歌介入现实的方式和尺度,提出既不能强调生态诗歌的现实性而忽略诗歌本身的诗性,也不能强调诗歌技艺而不顾客观生态环境,主张要在现实性和技巧性的完美融合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拜伦留给后世很多关于生态的佳作,在这些作品中表现了其对生态的关心,并描写了很多破坏自然的行动以及人类的变革行为,在此基础上,和生态进行了自主对话。这些诗歌折射出作者对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批判,表达了其对自然的崇拜,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并领略大自然之神奇和美妙的生态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拜伦诗歌中的生态意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及其它有关著作蕴含着深厚的生态哲学思想,与当代的生态文明思潮吻合。宋应星的“天工”生态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现代要求,是新余市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动力,有利于唤醒全民生态意识,推动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0.
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提高大学生意识水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态文明意识不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意识教育起步晚、学校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生关注程度低,导致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缺失。本文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缺失表现入手,对形成缺失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对比分析,初探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伴随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逐渐认识到树立科学、进步的生态文明意识对全球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加强当代青年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既是人的个体伞面发展、社会良性运行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对全球化时代整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的直接同应.在当代青年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树屯正确的生态文明教育观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策略,并辅之以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有效提升当代中国青年的生态文明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描绘和想象生态的和谐,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和回归自然的浪漫情怀;描绘生态被破坏的现实或想象生态恶化的后果,反映生态失衡的内容;揭示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弘扬生态忧惠意识和生态责任,昭示生态危机下人的精神生态的失衡,传递充实精神生态的强烈诉求。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生态诗歌的主题特征。生态诗歌与山水诗歌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生长于自然怀抱的威廉·华兹华斯不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人文主义者。他的诗歌中蕴涵了浓厚的生态意识,主要体现为:崇拜自然;强烈谴责工业文明对人身心的损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这些观点有助干加深后世读者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促使人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批评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作为“先知”作家的劳伦斯早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自己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哲思,并且作为一个主题在他的作品里一以贯之。本文试从劳伦斯的代表性诗歌中分析他的生态哲学思想。以求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危机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决策者的共识,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积极应对生态危机是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理应重视的主要工作。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意识的认知和实践现状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生态主体平等及生态整体利益观、生物和谐相处及多样性发展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观、生态主体责任观及资源配置公平观。提供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标准并探索如何培养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是当务之急,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伊丽莎白.毕晓普是20世纪美国当代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众多的评论文章多从女性主义、新批评等视角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生态批评为切入点,结合生态批评理论的要旨,分析其诗歌中所蕴含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是历史的使命,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是历史的必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健康的主要因素。从创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对象等方面实施生态教育,是培养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与相应的审美氛围、审美风范双向对生并走向整生的民族审美活动循环圈 ,构成民族生态审美场。民族生态审美场是民族生态审美学的整体对象 ,它的逻辑结构统观化整生化展开 ,构成当代民族生态审美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和《天地之中说聊斋》是生态文化批评的代表作,前者对陶渊明的历史影响、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跨文化研究的典范;后者则聚焦于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以生态文化批评的方法进行解读,为中国生态文化批评提供了跨学科研究个案。在这两部专著及近年来的一系列学术文章和访谈中,鲁枢元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文化批评观,这是建立在精神生态、乡土思考、传统文化和绿色话语之上的研究范式,推动了中国当代生态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生态法治观是传统生态思想、现代生态理论及习近平依法治国理念的完美融合,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法律制度的紧密结合,其内涵表现为通过推动生态立法、完善生态法规、惩治违反生态行为等途径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的条件下,具有引导当代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生态文明和法治意识、维护生态文明秩序、协调生态伦理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