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批评总的来说是一个易令学者产生矛盾心理(ambivalence)的话题。这主要还不是由于规范或道德对于创造并遵循它们的人来说经常表现出功能上的两面性,而是因为此类话语中包含着明显的反身性(reflexiVit)意味。如果你要谈学术失范问题,你大略得先拓心自问,你本人总能过得去地遵守学术规范吗?同样,在对比如学术道德水准普遍下降现象提出批评时,这种批评的潜在对象至少原则上也包括你自己。尽管如此,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问题总归还要有人(也会有人)去评去说,因为它们不是什么个人问题,而是学术界的公共问题或社…  相似文献   

2.
王强  王健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4):86-89,102
科学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科技体制和制度措施不够健全、科学道德教育的缺失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建设的核心。科技工作者要以求实创新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要加强科学道德规范的约束,强化科技工作者的自律教育,完善科学道德硬件建设,改革我国现行的学术体制,淡化学术研究领域中的行政管理方式,加强媒体监督,纯洁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术界就提出了学术规范、学术传统重建的问题。但是,直到今天,学术违规的现象依然弥漫于整个学术界。在当今的学术领域,弄虚作假,剽窃抄袭,一文多用,一稿多投等现象蔚然成风;自我吹嘘、自我炒作的现象也时有所闻;更有甚者,拉关系、怕马屁、抢资源、买版面甚至制造“思想”等大手笔的“战略”举动也频频“露脸”。透视这些现象,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学术违规与学术腐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我国的学术传统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与其自身的“规范化”之间出现了冲突,造成学术研究不独立;同时,由于我们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整的学术研究制度,学术研究中的自律、  相似文献   

4.
但愿中国暂不设社会科学的院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官员热衷于倡议设社会科学的院士制。对此,我深感忧虑。 众所周知,由于行政干预和政治干扰,我国的社会科学目前仍缺少成熟独立的评价体系,更缺少国际公认的评价准则。在目前由政治腐败引发的学术道德滑坡、学术规范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设社会科学的院士制只会造成很大的弊端而没有多少好处。 我们已看到,相当多的政界人物已纷纷混入了教授的行列,甚至“书记”们还封给自己博士导师的头衔。中国的“教授”、“博导”已被搞得声名狼藉。作为学术上最高荣誉称号的院士制一设,不知又有多少政要们又要混迹其中? 翻翻历史,前…  相似文献   

5.
学术领域一直是知识分子默默耕耘的“圣洁领地”,但是,由于社会的、经济的、名利的等原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严重的学术失范、道德滑坡现象。对此,不少有识之士痛心疾首,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笔者在这里无意对形形色色的失范现象和各种各样的非道德行为给予痛斥和批判,只想从学者自律的角度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学术失范有人认为是商品经济冲击的结果,但它难以解释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学术失范的水平远没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水平“发达”?可见,学术失范主要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丑恶现象在学术领域的反映,是社会…  相似文献   

6.
不把不合理的“规章”当回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失范和道德滑坡是学术界不争的事实。明眼人心中早就有数:这一事实在近十余年的凸现,是社会上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现象在学术界的反映。 真正的学人作为个体或小群体,由于人言微轻,的确一时难以挽狂澜于既倾(这并不意味学人和学术共同体可以听之任之,无所作为)。但是,我们毕竟还有自爱、自尊、自律、自持、...  相似文献   

7.
智能机器人随着功能的强大对道德约束的需求更为强烈。自我意识是道德自律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智能机器人自我意识的突破将使其道德自律成为可能。心理学中的镜像自我识别实验是验证自我意识的可靠方法,类脑智能研究建立了受大脑启发的机器人身体自我模型,使类脑智能机器人成功挑战了镜像自我识别实验。然而类脑智能机器人的自我意识只是前反思自我意识,并不具有反思能力;仅处于认知的生理和心理层级,尚未达到高阶的文化层级。因此,类脑智能不能实现道德自律,而只能选择伦理设计的关系模式,即在人机融合中采取诉诸他人认同的路径来实现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8.
人格同一性是中西方经典哲学问题,近年来成为人工智能哲学、道德增强技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在道德增强技术哲学中,关于人格同一性问题讨论占有优先的地位。道德增强可能改变个体的人格特征,引发“我是谁”的人格同一性危机。我是谁?昨天的我与今天的我是同一个我吗?增强前的“我”和增强后的“我”是同一个我吗?增强后的“我”具有道德自由和能够承担道德责任吗?显然,对道德增强人格同一性的持续追问将引发了许多极有学术生长意义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拓展和深化了人格同一性哲学的论域。  相似文献   

9.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形形色色的学术不端行为——剽窃、抄袭、伪注、一稿多投、伪署名等等——如病毒肆虐,绵延不绝。这既与社会大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直接与学术界学术良心缺失、学术道德滑坡、学人自律松弛、各项制度不健全、诸多规章不合理、管理监督不力、处罚惩戒不到位等密切相关。十多年来,尽管学术界也花费了相当气力打击各种学术劣行,  相似文献   

10.
开辟“共建学术规范 ,整饬学术道德”专栏的目的 ,不是为了“一吐为快”或“解气” ,而是为了唤醒所谓“学者”的学术道德良知 ,并在此基础上共建良好学术规范 ,以促进学术的真正繁荣。其实 ,学术批评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运作方式 ,它既能达到对有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人的张扬 ,又能达到对无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人的鞭笞。我们所说的“学术失范” ,并不简单是一个学术政治化、世俗化、功利化、道德良知失缺等等问题。严格地说 ,近六、七十年来 ,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社会科学学术规范 ,许多所谓的学术活动都是在没有规范可遵循的状态下运…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术人的自身道德,另一个是学术激励机制。与亿万中下层民众相比,学术人总是接受了更多的教育,生存状况总是要稍好一些,而且民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立德、立言的希望,学术人应当具备高于普通民众的道德操守。我们暂且不论学术人是否有责任攀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样的至上境界。学术人总应当有起码的自尊、自爱、自律。不作伪、不剽窃、不损人利己、不一稿两投等,可以作为在当前迷信权力、迷信金钱的委…  相似文献   

12.
他律中的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人都是现实的,少不了对利和名的追求。可以说,这其中,既有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也有对社会的贡献。当然,不同的人,追求利和名的方式与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主动出击,甚至不择手段;有的人循规蹈矩,被动接受。在一个不规矩(用专业的术语叫不“规范”)的社会环境里,那些急功近利、主动出击的人,由于社会风险成本低、容易得逞,在利和名上,就会明显取得优势。能在利和名上超凡脱俗的人,毕竟少之又少。这必然导致循规蹈矩的人的不满和愤恨,甚至引起“你能做我也能做”的社会趋同心理,如同经济活动中劣币驱逐良币一样。于是,在一个不规矩的社会里,必然会上演一出出、一幕幕既真实又虚假的悲喜剧。什么贪官污吏、学术腐败,等等,无不如此。说到底,社会职业环境的不规范、管理和治理的不得力,为一些人提供了机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自律只能限制自己,让自己为自己的自律吃苦受累,自律也无法彰显它的美德。因此,在笔者看来,医治腐败(不论是经济、教育还是学术的,等等),自律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就像一个自律的人去等公共汽车,他只能最后一个上车),他律才是关键;并且只有在他律的完善中,才能彰显自律的威严和高尚。  相似文献   

13.
1.以学术质量为唯一标准,不因权势、权威而滥发稿。 2.把好审稿关,不让质量低劣的稿件出笼。 3.充分掌握学术动态,杜绝一稿两投、改头换面重复劳作的现象。 4.约法三章,凡抄袭稿、一稿二投者,以后不再采用其人的稿件。 5.加大打击力度,凡抄袭稿、一稿二投者均在杂志中公开给予批评,或让其做认错声明。 6.以学术质量为生命,杜绝人情稿。 7.做好样板,发表学术水平高的稿件。 8.登载书评、综述,对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学术规范的书籍、文章进行无情批评。 9.给予揭露所办刊物中的抄袭、一稿二投等现象者奖励。 10…  相似文献   

14.
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论网络空间社会问题的道德控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网络空间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为维护其运行秩序,保障网上群体和个人的利益,必须建构控制体系,要用技术的、法律的、道德的等手段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技术控制的缺陷性、法律控制的局限性和道德控制的实用性,道德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控制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为达到控制的有效性,应遵循如下控制原则:注重个人自律,利用组织力量;道德控制主导,进行综合治理;加强伦理研究,形成网络规范;开展伦理教育,提高责任意识;满足社会需要,确保个人权力;把握控制力度,保持必要张力;注入人关怀,防止符号异化。  相似文献   

15.
正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并非朝夕之事,受利益驱动,总有人铤而走险,因此,一方面要在科研工作者当中加强道德自律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更严厉的处罚,提高他们的风险预期。发达国家同样存在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现象,它们监管学术腐败的经验教训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在世纪之交新增“共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专栏,我认为十分必要。这不仅因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的失范、违规现象屡禁不止,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说明共建学术规范,确已势在必行,而且更因为在某些学术领域内出现了作者、编者、新闻媒体共同失范、违规的严重问题,甚至冠冕堂皇地诉诸法律,来保护他们的越轨行为。可见,整饬学术道德,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是一名音乐工作者,也是贵刊的热心读者。由于我对文艺界的诸多越轨行为忧心忡忡,因此,想借贵刊专栏倾诉我的肺腑之言。在音乐创作上对于作者的劳动性…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4):80-80
在学术界加强学术规范、严肃学术风纪、整饬学术道德的氛围中,李醒民主编的文集《见微知著——中国学界学风透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4月出版。本文集是在《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第2期至2001年第4期发表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笔谭”专栏中的文章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对于原有的文章,大多数作者都做了修改和增补,各文的字数也由原先的1500字增加到3000字左右。由于时过境迁,与少数作者难以取得联系,只能按原文收录。另外,还添加了数篇发表在其他刊物的同类文章。72篇文章大体按内容分配在“失范概览”、“原因剖析”、“规范建设”、“道德整饬”、“学人自律”五编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科斯嘉德、诺齐克与杜内叶对边缘例子论证的批评,认为他们从不同含义的整体论视角对于边缘例子论证所进行批判并不能说明边缘例子论证是无效的;也不认为存在一种诺齐克所讲的“种属道德”,因为道德关系的基础是现实的相关性,而不是生物学分类中的作为种属标识的解剖学特征;如果依据诺齐克所言道德确实需要依赖于某种整体性背景,那么动物伦理学所依赖的应该是由人类文明与自然世界所共同构成的那种整体性背景,正是在这背景下,人类对其他动物的道德义务才变得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胡塞尔纯粹学术立场,纯粹学术立场是学术研究本身的需要,是学术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保证。坚持这一立场意味着不以学术之外的需要为目的,意味着坚持学术的自律,探讨和贯彻这一原则,对于今天中国的学术建设有极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术失范和道德滑坡是学术界不争的事实。明眼人心中早就有数:这一事实在近十余年的凸现,是社会上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现象在学术界的反映。真正的学人作为个体或小群体,由于人言微轻,的确一时难以挽狂澜于既倾(这并不意味学人和学术共同体可以听之任之,无所作为)。但是,我们毕竟还有自爱、自尊、自律、自持、自强、自立这最后一道精神防线──心灵自由和人格独立的铜墙铁壁。只要我们固守从道而不从势的“本心”,完全可以作到洁身自好,总不至于与丑恶的社会现实和丑陋的学术人同流合污、沉瀣一气吧!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对待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