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探讨128层CT减影技术(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SCTA)在不明原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36例不明原因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减影检查,用VR和MIP技术对减影后图像进行三维血管成像。SCTA可以完全去除颅底复杂的骨结构干扰,得到较高质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死亡率高。我科2003-0~2007-02收治SAH160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0例SAH患者中男64例,女96例,男女之比1:1.5。年龄最小1岁,最大83岁,平均52岁,以45~60岁多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1例,活动中发病122例(76.25%),  相似文献   

3.
正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7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行头颅3D-CTA检查,3D-CTA诊断为动脉瘤的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3D-CTA诊断阴性的患者进一步行DSA检查。结果:75例患者中3D-CTA检出63例动脉瘤,后经介入栓塞或手术证实63例动脉瘤患者中61例为动脉瘤,  相似文献   

4.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制作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可靠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探索模型鼠的护理经验,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8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3组(n=8)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3组(n=8)。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自体颅内血的方法建立SAH模型,假手术组只手术不注射,在首次手术注血后3、57、d,每组各灌注处死大鼠,取其基底动脉比较基底动脉的内口径周长和血管壁厚度。结果假手术对照组与SAH组的基底动脉的内口径周长和血管壁厚度在手术后3、57、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血管痉挛在第7 d达到高峰。术后进行了严格的护理。结论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自体颅内血法是可靠的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方法,有效的护理对模型的成功制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防范措施.方法:应用介入栓塞的方法对10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治疗.结果:痊愈91例,好转7例(遗留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术后门诊随访60例,入院造影随访10例,其中5例复发.随访时间6月~3年.随访期间无再出血病例.结论:介入栓塞手术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者优势.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病例患者均进行CTA与DSA影像学检查,比较CTA与DSA颅内动脉瘤诊断例数及所测量瘤体大小,并分析CTA与DSA诊断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显示情况,以评估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价值,并比较两者优势.结果:CTA所测量的瘤体直径及颅内动脉瘤诊断例数、诊断不同部位的动脉瘤例数与DSA相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CTA诊断显示阴性的颅内动脉患者而经DSA进一步确诊,且DSA影像学检查可见患者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CTA检查可清晰观察到前交通2.6mm的动脉瘤,但进行DSA检查时并未发现;因蛛网膜下腔内出血患者经CTA检查并未发现穿支动脉,而经过DSA诊断可清晰观察到囊内有穿支动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瘤体经CTA测量显示4.2mm,而DSA测量为4.65mm.结论: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DSA是CTA无法取代的颅内动脉瘤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性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SAH性头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SAH性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CSF置换疗法组和对照组,置换组行腰穿并缓慢放出5 mL CSF,以生理盐水进行缓慢置换后加地塞米松5 mg鞘内注入,比较其疗效及头痛缓解时间等指标。结果48例经置换CSF后头痛能迅速缓解,平均为4.9 d,而对照组42例平均为14.9 d,疗效显著。结论CSF置换是缓解SAH性头痛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头部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常规头颅CT平扫加CTA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头颅CT平扫表现为颅内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正常8例.而CTA检查显示动脉瘤16例,动静脉畸形6例,动脉狭窄4例,动脉硬化1例,正常3例.结论:CTA可做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筛选的方法,尤其可做为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临床急症之一,是脑血管病中的常见类型.自1993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蛛网膜下隙出血7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和康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患者一般情况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幸福指数量表对唐山市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三甲级医院)神经外科的100名55—88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幸福各维度得分,除负性情感外,其他维度的得分都低于中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幸福指数低于幸福指数中值4分的占48.4%,幸福指数超过幸福指数中值的占21.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不同文化程度、MESS评分好差、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居住地、CT值显示不同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主观幸福感与多种因素有关,社会支持的改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侧脑室穿刺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论--侧脑室穿刺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术对缓解剧烈头痛、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评价结肠镜检查应用于下消化道出血诊断过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甘肃省秦安县人民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3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不同出血程度出血病因,并对结肠镜检查完成情况加以分析。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236例患者出血病因以结肠癌最为多见;236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后,进镜至回盲部、镜下可见病灶、镜下可见活动性出血占比为95.34(225/236)、91.95(217/236)、76.69(18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患者轻度出血经结肠镜检查后,进镜至回盲部、镜下可见病灶占比明显高于镜下可见活动性出血占比(P0.05),镜下可见活动性出血合计181例患者,其中中度出血、重度出血发现率明显高于轻度出血(P0.05)。结肠镜检查应用于下消化道出血诊断过程,在此类患者出血病因的早期诊断方面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稀释置换疗法)和对照组35例(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头痛平均天数、早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除病死率外,其他各项观察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脊液稀释置换疗法可以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探讨老年人癫痫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回顾分析了62例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EEG、EKG和血生化方面检查。结果: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癫痫常见的病因,其次为脑肿瘤、脑萎缩、心血管及糖尿病。36例脑中风患者中,12例在中风后2周内有癫痫发作,24例在中风后2周后出现癫痫发作,5例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在起病24小时内出现癫痫发作。脑皮质梗塞和脑叶出血比皮层下和脑深部病变更易出现癫痫发作。对不同梗塞部位的观察发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塞后癫痫的发生率高于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塞。结论:对老年的癫痫病人应尽早做CT、MRI、EKG和血生化方面检查,明确病因和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性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SAH性头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SAH性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CSF置换疗法组和对照组,置换组行腰穿并缓慢放出5 mL CSF,以生理盐水进行缓慢置换后加地塞米松5 mg鞘内注入,比较其疗效及头痛缓解时间等指标。结果48例经置换CSF后头痛能迅速缓解,平均为4.9 d,而对照组42例平均为14.9 d,疗效显著。结论CSF置换是缓解SAH性头痛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2例重型颅脑损伤所致神经性贪食患者。主要为脑外伤恢复期出现贪食、暴食、情绪改变,自发诱吐等。颅脑外伤急性期的格拉斯哥昏迷记分5分、6分各1例。CT检查:额颞部脑挫裂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且有不同程度的颅内血肿。脑电地形图检查:轻-中度异常。2例患者经高压氧、药物及综合心理治疗,1例治愈,1例好转。并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对本病的诊断、临床表现、病因、治疗、预后及与抑郁症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与脑心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心综合症即由于脑部疾患造成的心脏损伤尤其是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在临床上常见但目前对它的认识还是十分欠缺的其机理也很复杂现将我院自1990 年以来收治的324 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作报告1 临床资料324 例中男178 例女146 例最大年龄84 岁最小年龄20 岁其中50~70 岁之间为284 例脑梗塞为146例脑出血为123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1 例TIA 为24例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均行1~3 次CT 扫描1~4 次心电图检查2 结果324 例患者中有256 例ECG 显示有异常改变占总数的79.3%其中脑梗塞的发生率为77.3%脑出血的发生率为92.5%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动脉高密度征的临床特点,评价脑动脉高密度征行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入院前行头部CT发现脑动脉高密度征后且有神经缺失症状患者行静脉溶栓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采用尿激酶5例,阿普替酶(rt-PA)10例。结果 溶栓后复查CT、CTA及MRA造影随访7例,DSA造影随访4例,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0.4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未再次发生梗死或出血。结论 脑动脉高密度征行静脉溶栓可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弥散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36例DAI患者诊治经过.结果 按Glasgow outcomescale治疗,良好8例,中残10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4例。结论 CT及MRI是诊断DAI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DAI病人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而成为最常见、最重要的老年病之一。该文通过对81例脑血管病人临床资料的分析,提示在出血性及缺血性两大类病人中,以脑血栓形成发病率最高,占脑血管病人的74%,脑出血次之,占23.5%,蛛网膜下腔出血少见,仅占2.5%。各种资料表明,本病与高血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而防治高血压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文章还参照当前国内外各种学说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