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以科技创新填补物质变换裂缝,这是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一项重要主张。它是循环经济的3R原则,以及发展绿色科技、实现科学技术生态学转向的最早启蒙。其具体的实践路径是:一要以科技创新降低物质变换的环境成本,二要以科技创新促进物质变换的循环再利用。  相似文献   

2.
要有效遏制物质变换裂缝的扩大,将物质变换裂缝消灭在萌芽状态,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精神上或思想上消除强式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的固恋,代之以大地共同体的深层生态学意识。用环境哲学的话语表征就是:要树立整体主义的生态自觉,充分认识并尊重生态自然的系统性、自组织性和先在性,等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这一变革的实现 ,有赖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不是在于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 ,也不是在于超越唯物、唯心的对立 ,建立超越的“实践哲学” ,也不是在于创立“实践本体论”以代替物质本体论。马克思在哲学上的真正贡献在于把作为意识现实对象的感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 ,理解为实践 ,从而确立了新的哲学出发点 ,创立了从实践出发来解释问题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或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4.
第七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认为: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较少”,面临着“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问题,面临着整体上的理论创新问题。基于这一考虑,我们着意推出的,是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的理解范式,即人类学哲学范式(不同于西方已有的“哲学人类学”)。云南省在这一范武的研究上已有一定的基础:2008年,苗启明研究员的专题论文集《马克思人类学哲学构建管窥》出版。同年,以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许鲁洲教授为课题组负责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马克思对人类学哲学的理论构建研究”获准立项,这对推动这一研究深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里刊发的系列笔谈文章,都是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也许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新的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聚焦在对"实证唯心主义"的批判与超越,其结果是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确立。这一思想史事件如不能以感性活动为原则把捉,必将使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退回到近代哲学的框架。感性活动作为"新哲学"的基本原则,不仅展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旨趣与内在逻辑,而且揭示了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社会"是走进马克思哲学的一个窗口,作为一个核心范畴,"社会"的生成与嬗变是马克思整个思想流变历程的浓缩及其内在逻辑进程的展开。学界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马克思不同时期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敞开广阔的问题域,开掘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不同面相及其丰富内涵,而"社会"概念的原初语境的再现给予我们新的方法论启示,同时开启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的思想地平,成为进一步阐释和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7.
哲学在大多数人眼中意味着晦涩、深奥,作为中学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学校学生必修的一个内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深奥的理论,让哲学思想更贴近生活,文章尝试从中国民间谚语的角度入手,把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常用俗语、谚语与哲学思想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哲学概念,把哲学真正融进生活,让德育回归生活、指导生活。  相似文献   

8.
传统理性主义虽然具有反思的品格,但还局限在朝向内在性的理性本身的反省中,未能克服由理性本身的局限所带来的诸多现代性难题。理性主义哲学仍然处在“思存关系”的二元对立中,不能把“思”和“存”真正统一起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理性主义哲学),用实践连接了物质和意识,避免了理性对自身审查不彻底所导致的现代性问题,最关键之处在于提供了理性主义本身无法构建出来的面对现代性问题的救赎方案:共产主义。指出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超越,不仅能丰富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还可以凸显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哲学与翻译研究密不可分。不同的哲学思想产生了不同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尽管马克思思想创立距今已有150余年,但是它依然闪烁着光辉,指引着后人前进的道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把主客体有机地结合,为我们从事翻译美学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他所提出的"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为我们理解翻译语言带来了启迪与反思。他对"美的规律"的思考为我们探寻翻译之美打开了智慧之门。翻译审美过程是一个感性的、动态的、积极的、创造的过程,是译者理解原文,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从"自在"存在到"自为"存在建构译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起点。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契机正是对市民社会的批判。马克思在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和批判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哲学的改造与变革,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升华。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完成了对哲学的改造与革命,引导了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从而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质,并不是像传统哲学教科书说的那样,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而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确立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去考察、理解自然、社会、人和人的认识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路线。教科书的观点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观点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2.
延安整风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即反对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尤其是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即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中间环节。进行正确的调查,要有群众观点,要走群众路线。要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并且把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扎实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中,市科技局严格按照省、市委要求,强调大讨论力求做到“五个结合”,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是把大讨论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结合起来;二是把大讨论与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三是把大讨论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四是把大讨论与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服务功能结合起来;五是把大讨论与本科室、本部门及个人的工作和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学习讨论和具体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并结合实际,突出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努力形成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二是解决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努力形成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良好氛围;三是解决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努力形成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强大合力;四是解决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努力形成权责明确、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市科技局开展大讨论强调“五个结合”、解决“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共同胜利”理论、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和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联系起来考察,可发现马克思主义中有关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关系思想的演化轨迹,表明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哲学是什么”为核心的元哲学问题是马克思早期理论活动的轴心,马克思是通过对元哲学问题的探索而进入哲学殿堂并登上理论的峰顶的。马克思力求通过对哲学自身的追问与反思、通过揭示哲学的实然形态和应然形态的巨大反差。借助于揭示“哲学不是什么”来界定“哲学应该是什么”。马克思有关元哲学问题深刻而精辟的阐述。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哲学和哲学问题,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始基本体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始基本体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形态,它认为世界上的事物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事物都有某种共同的“始基”。东西方在这方面有共同之处,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恩培多克勒,中国的“五行”说,印度的“五大”,都把水、火、气、土、风等具体的物质形态当成世界的“始基”,说明人类最早根据实践的需要而作出的哲学探索是唯物主义性质的。“始基本体论”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从人类的神话中解脱出来,用物质性的存在解释世界,标志着哲学的诞生;它把客观的物质存在与运动变化结合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的朴素统一。“始基本体论”的历史局限性是时代造成的,对此不应苛求。  相似文献   

17.
一种涉及英语语句连贯的病句,有两种不同的分析观点:一是“Confusing shifts in voice(语态混乱)”,二是“Shifts in point of view(视点飘移)”。前者认为造成语病的原因在于语态变换的混乱。克服此类毛病应该从改正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使用入手。这种分析看到的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但问题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后者认为语病的产生不是语态变换的问题,而是主语变换不当的结果,导致话题分散,造成语句不连贯。这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把对毛病的分析与英语连贯的深层特点结合起来,它和“主语统御”原则以及“主位—述位”理论一样,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英语的语言结构特点、表达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当代中外理论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中,用小唯物史观和实践本体论等各种小本体论以及西方现代和后现代哲学的条块分割的方法论遮蔽吞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大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统一体、大生产观和大实践观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整体的宏大视野,把局部视域内的理论拉伸放大为全局范围里的理论,有意无意中把马克思的哲学转化为"实践本体万能论",从而走向唯心主义的抽象思辨。单纯用所谓的实践本体论来解决哲学、美学、政治经济学、文艺学等领域里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得出的往往都是脱离实际的"小鞋套大脚"的主观思辨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理论生涯中始终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确立了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当代面对人与自然相冲突而导致的各种危机,人们应该进行哲学反思并且寻找对策。对马克思晚期的“人—自然”关系思想的追索,有助于为解决人与自然问题提供哲学视角,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生产、管理和使用物质产品,需要十分注重工艺问题,那么生产、理解和使用精神产品,是否也有一个注重“工艺”的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思维工艺”。 我认为,要使哲学学科许多问题(诸如“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认识源泉问题”、“实践标准唯一性问题”、“决定作用和反决定作用的问题”等等)的争论。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手段,特别重要的正在于要弄清马克思、恩格斯生产有关“产品”的“思维工艺”。这需要有长期的专门的研究。本文只能就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并联系关于决定作用与反决定作用问题的争论,说明这种“思维工艺”的存在和重要,以期引起同志们的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