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用活性炭为催化剂,对水溶液中的三价砷进行空气催化氧化,通过动力学研究确定了该反应过程为化学反应控制的拟一级反应,并进一步求出了用来计算三价砷氧化率和反应速度常数k的数学关系式和有关参数。 本试验还对氧化后的含砷污水进行了钙盐脱砷、镁盐脱砷、铁盐脱砷和锰盐脱砷效果的考查。与未氧化者相比较,脱砷效果可以提高十倍到三十倍,对含砷量约500毫克/升的污水,亦可处理到国家排放标准0.5毫克/升以下,而且脱砷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沉淀量也大为降低。 对某硫酸厂的含砷 500毫克/升,含镁 1200毫克/升的污水,和某冶炼厂含砷 20…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内陆水资源砷污染问题,介绍了砷污染的来源、现状、特点及各种除砷方法的优缺点,然后主要以铁盐絮凝法对阳宗海砷污染的治理工程和土壤固砷法对大屯海砷污染的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不同类型的含铁吸附、絮凝剂在天然水、地下水、饮用水及工业污水等领域的除砷净水工艺条件及其应用前景,并指出三氯化铁絮凝剂处理法是适合水资源砷污染治理行之有效的工程除砷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发生严重的砷污染以来,位于昆明市近郊的阳宗海水体砷污染治理、水质恢复情况及后续污染防治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各界的持续关注.当前,继续高效地对湖体实施综合性治理、保护,从而到达全湖水质持续改善、恢复的目的,依然是当地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为此,首先对2008年以来阳宗海水体砷污染及其治理情况进行了详细回顾.其次,基于水体中砷浓度变化的时间序列趋势、FeCl_3原位降砷工程化治理工程的机理及效果,结合多年降水量对阳宗海水质的作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阳宗海水体砷浓度现阶段受降雨影响显著.据此,对阳宗海砷污染的进一步治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加快外源性含砷土壤背景调查及工程化治砷等措施,以期助力水质恢复、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了认识土壤砷污染与植物砷含量的关系,进行土壤加砷盆栽魔芋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魔芋球茎和茎叶的砷含量范围分别为2.12~14.98和1.23~21.23μg g-1,均与土壤加砷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在对照下,球茎砷含量高于茎叶,在土壤加砷下,茎叶的砷含量高于球茎.魔芋的富砷量与土壤加砷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在低土壤砷水平下,魔芋球茎富砷量大于茎叶,高土壤砷水平下,魔芋茎叶的富砷量大于球茎.同对照相比,土壤加砷降低了魔芋球茎富砷量所占比例,增加了魔芋茎叶富砷量所占比例,低土壤砷水平下,球茎富砷量所占比例高于茎叶,高土壤砷水平下,茎叶富砷量所占比例高于球茎.魔芋对土壤加砷的利用量与土壤加砷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魔芋对土壤加砷的利用率只有0.25‰~0.84‰.魔芋球茎和茎叶对砷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3~0.13和0.07~0.13,同对照相比,土壤加砷降低了球茎的富集系数,增加了茎叶的富集系数,在对照下,球茎的富集系数高于茎叶,在土壤加砷下,茎叶富集系数高于球茎.总之,土壤加砷不仅显著增加了魔芋球茎和茎叶的砷含量,也改变砷在魔芋体内的分布格局,魔芋是吸收利用土壤砷能力弱的植物,魔芋通过将所吸收的砷转移到地上部分以适应砷污染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5.
含砷废水、废渣的处理处置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砷废水和废渣对环境危害极大,砷污染的治理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总结了近些年来含砷废水、废渣的处理方法及发展状况,以及各种除砷技术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处理含砷废水的化学法、物理法及生物法;含砷废渣处理的稳定固化技术、火法焙烧和湿法回收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一种利用价廉易得的海水中的镁盐来脱除污水中无机砷的新方法──镁盐脱砷法。试验结果表明;脱砷比较彻底,成本也较低廉,很适于临海工厂使用。 试验考查了污水中砷含量、砷的价态、镁砷比以及介质条件等因素对脱砷效果的影响。找出了在pH为 9.5-10.5,镁砷比为8-12时脱砷效果最好。三价砷比五价砷较难脱除。利用分段镁盐脱砷、氧化镁盐脱砷及混合镁盐脱砷均可降低镁盐用量和提高脱砷效率。同时,还进行了五升规模的扩大试验。 试验还考查了利用碱厂废渣苛化泥代替石灰及利用盐场副产的卤块代替海水提供镁盐来进行脱砷,也获得了同样良好的脱砷效果。  相似文献   

7.
73泵房肩负着对催化装置和连续重整装置的原料输送任务以及常减压装置渣油储存任务。为了确保输送到装置的原料符合安全生产工艺要求以及各项生产工艺指标,因此原料要经过严格的加温脱水、脱砷处理。脱砷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连续重整装置的正常平稳运行。本文针对铂料脱砷罐脱砷原理、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对新旧脱砷罐的脱砷效果进行了对比,还从脱水罐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脱砷效果的因素。通过计算脱砷率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砷的环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砷及其化合物对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砷的环境标准,及对砷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环境中砷的来源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维梅 《科技资讯》2010,(8):146-146
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与环境和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元素。本文阐述了环境中砷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与危害。全面地了解砷的相关知识,不仅对建立砷的分析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了解砷污染的状况及砷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CaC_2-CaF_2渣系作为脱砷剂,在实验室范围内进行了铁水还原脱砷的研究。 实验是在钼丝炉内,Ar气氛下,石墨坩埚中进行的。研究了温度、渣成份、渣量、初砷含量和铁水含si量等因素对脱神效率的影响。 通过热力学分析说明了在钢铁溶液中,只能还原脱砷而不能氧化脱砷;用CaO-CaF_2、CaC_2-CaF_2渣系对铁水同时脱硫脱磷脱砷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兰安平  陈朝玉 《科技信息》2010,(25):353-354,336
本文从黔西南高砷煤砷富集的过程进行了热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研究.峨眉山玄武岩高含砷地质体为煤中的砷提供了物质来源.黔西南研究区厚实的上覆地层辅以峨眉山玄武岩引起的地温梯度增温为形成高砷煤热液循环系统提供了热动力来源,断裂构造发育的地质条件为液体循环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热液循环系统把形成高砷煤的个主要因子联系起来研究,可找到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湿法处理镍钼矿所得钼酸铵溶液砷含量较高.针对镁盐沉淀法除砷的工艺,进行热力学分析.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而绘制在25℃时Mg-NH4-As-H2O系热力学平衡图,并考察工艺参数对除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总氨浓度的升高及镁盐用量增大,平衡时砷含量降低.当钼酸铵溶液中[N]r=5mol/L,[As]r=0.1mol/L,[Mg]T=0.12mol/L时,整个pH范围存在4个平衡固相的稳定区即MgHAsO4稳定区(4.0<pH<6.0),MgNH4AsO4稳定区(6.0<pH<9.5),MgNH4AsO4和Mg(OH)2稳定区(9.5<pH<11.7)及Mg(OH)2稳定区(pH>11.7):当溶液pH为9时,砷质量浓度可除至2×10-6g/L,溶液中残留镁浓度为0.02mol/L.  相似文献   

13.
为测定小麦中的微量砷,并研究其自然迁移规律和生物吸收比的特性,以河南省安阳县白壁镇郭盆村的土壤和小麦为样品,用微波炉密闭消解体系进行消解,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进行测定,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砷标准曲线的工作范围为0~80μg/L,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为0.073 1μg/L,仪器测定标准溶液的RSD为1.4%(n=11),加标回收率为91.57%~107.1%.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中砷的生物吸收比随土壤中总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小于1%.  相似文献   

14.
土壤加砷对大豆叶绿素、脯氨酸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土壤砷污染对大豆生理指标的影响,设置土壤加砷0、5、10、30、50和100mg kg-1共6个水平的盆栽大豆试验,测定大豆生长期间叶片的叶绿素、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土壤砷污染影响大豆的叶绿素、脯氨酸、过氧化氢酶等生理指标.土壤加砷对大豆叶绿素的影响随生长期而不同,在结荚期,土壤加砷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是高砷水平降低了叶绿素a与b的比值;在鼓粒期,高砷水平增加了大豆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总量的最大增加率分别达119.8%、111.0%、105.6%和117.2%.在大豆结荚期,土壤加砷30~100mg kg-1使大豆脯氨酸的含量降低了23.4%~31.4%,而所有加砷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显著低于对照,土壤加砷使大豆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10.7%~46.6%.总之,土壤砷污染会通过影响叶绿素的构成和含量改变大豆光合作用、降低大豆抗逆性和破坏大豆抗氧化系统来妨碍大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基于As( III)在碱性介质中对Luminol -KMnO4体系化学发光抑制作用,建立一种测定湖水中As ( III)的新方法。工作中,对泵速、光电倍增管高压、Luminol和KMnO4的浓度等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1×10-4~1.2×10-2 mg/L的As(III)对Luminol-KMnO4发光的减弱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0),检出限为8.2×10-5mg/L,相对标准偏差(RSD)(n=11,c =5×10-3mg/L)为0.5%.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等特点,可用于湖水中As(III)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计算机绘制的pC-pH图,对铁盐脱砷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三价铁用量对于脱砷效果及有价金属夹杂损失的影响以及溶液中络合剂存在与脱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土壤砷污染对大豆砷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壤加砷盆栽大豆实验,利用氢化物发生-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和土壤的砷含量,以研究土壤砷污染对大豆砷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根、茎和籽粒砷含量均与土壤加砷水平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并呈根〉茎〉籽粒的规律.大豆收获后,土壤砷含量与土壤加砷水平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土壤砷的残留率在82%以上,与土壤加砷水平呈极显著的对数相关.大豆根、茎和籽粒的富砷量均与土壤加砷呈极显著的二次函数相关关系,大豆茎的富砷量是根富砷量的3.4~8.1倍,是籽粒富砷量的2.8~4.6倍.大豆吸收的砷有82%以上存在于地上部分,但大豆对土壤加砷的利用率只在万分之几.大豆富砷量和大豆对土壤砷的利用率均以茎最高,而富集系数则为根〉茎〉籽粒.总之,大豆砷含量受土壤砷水平决定,籽粒含砷量最低有利于砷污染土壤的利用,土壤砷污染具有长效性.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山区晴隆锑矿不同介质砷锑铋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喀斯特山区锑矿冶炼厂周围旱地农田土壤、水和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水和植物中重金属As、Sb和Bi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喀斯特山区晴隆锑矿冶炼As、Sb和Bi对环境介质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表层受As、Sb和Bi污染程度不同,生物有效性Sb>As>Bi,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作为生活饮用水源的黄家洞山泉水Sb含量符合饮用安全标准;调查3种野生优势本土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D.Don),发现同种植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对重金属的积累有显著差异,芒萁和白茅可作为修复锑矿污染土壤的首选植物,头花蓼可作为修复砷污染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19.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SRXRF) was used to study the cellular distributions of arsenic and other elements in root, petiole, pinna of a newly discovered arsenic hyperaccumulator, Pteris nervosa. It was shown that there was a trend in P nervosa to transport arsenic from cortex tissue to vascular tissue in root, and keep arsenic in vascular during transportation in petiole, and transport arsenic from vascular tissue to adaxial cortex tissues in midrib of pinnae. More arsenic was accumulated in mesophyll than in epidermis in pinnae. The distributions of some elements, such as K, Ca, Mn, Fe, Cu, Zn, in petiole, midrib and pinna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arsenic, indicating that those cations might cooperate with arsenic in those transportation processes; whereas the distributions of CI and Br in pinna were the reverse of that of arsenic, indicating that those anions might compete with arsenic in pinna of P. nervo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