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系统在其进化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内在逻辑,依照丹尼特的理论,似乎技术系统本身具有心智和目的,但事实上是技术系统及其功能体现人类投射与之的主体意向。对系统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可以根据系统的不同类型及其复杂程度分别按照三种不同立场来操作:物理立场、设计立场和意向立场,但意向性解释立场是有潜在风险的,这种风险是使主体漠视和遗忘了对象简单功能背后的复杂性及与复杂性伴生的风险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集体信念问题是社会认识论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信念主体“集体”概念的理解有个体和整体主义两条进路,并引申出对集体信念的三种不同解释:累积、非累积以及融合两者的第三种解释。在非累积性解释中,集体信念与接受的区别主要集中于目标依赖和自主性这两条特征上,但据此依然很难界定集体信念到底是信念还是接受。  相似文献   

3.
关于自我欺骗的道德心理学理论主要分为意向论和非意向论两大阵营。以戴维森为首的意向论阵营强调自欺是一种意向行为,按照一种人际间欺骗模型来认识自欺。意向论者认为人的心灵可以分为不同的人格系统,试图用一种非理性的心理因果性来解释自欺。以梅勒为首的非意向论者反对人际间欺骗模型,从而也反对把自欺看作一种意向行为,梅勒试图将自欺与认知心理学对接,认为自欺是由人类的认知特点造成的,而不是人自主造成的。梅勒提出偏差信念论之后,英美学界对自欺的讨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这些新的观点又各有各的问题。我们将看到,引入不同的自我知识的理论能够帮助完善以上各个理论,为解决它们的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在区分"集体性意向"和"集体拥有的意向"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集体意向的两种基本形态:集体信念和集体意图,认为二者都具有集体成员与意指对象的指向关系,但二者又有区别。集体信念可以化归为集体成员个体信念的合取,应归之于"集体拥有的个体性意向"。集体意图则以集体信念为条件,通过集体成员共同意愿的合作行动来实现,因而归之于"集体性意向",不可化归为个体意图的合取。要解释集体行为,仅有集体信念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集体意图。  相似文献   

5.
文化论和进化论是差异很大的心理学元理论,它们对许多心理学问题都有不同看法,由此形成心理学中二者的纷争。其纷争主要表现在心理发展路向、心理规律与决定因素、发展路径、对心理文化差异的解释、立场与理念和判定心理或行为的标准等几方面。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两种理论实际上呈互补关系,可以把它们整合起来。这样能够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更为合理的解释,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6.
要阐释集体行为的形成,集体意向(collective intention)这一概念不可避免。塞尔认为集体意向是一种以目标-方法为其基本结构的特殊的个人意向。反对意见主要有两点:认为背景能力不能是一种生物本能,以及通过个体主义构筑集体意向会导致社会规范性的缺乏。本文认为塞尔的理论构架自身已经包含了对上述质疑的抵抗。  相似文献   

7.
自然化意向性工程是当代心灵哲学的重要课题,旨在从自然主义的角度说明哲学中的意向性难题。因果理论和目的论语义学是自然化意向性的两个主要理论,后者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更显优势,但自身却面临着因果解释上的困难。内安德的信息目的论语义学是一种新的折中方案,旨在将两者进行融合从而避免各自存在的问题。但是,该理论是否能够成功地自然化意向性仍没有达成共识。仍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借助于目标或目的,我们自然而然地赋予行为目的论的解释。然而,在心灵哲学领域内相当一部分自然主义者认为这种目的论的解释应该被还原为心智主义的因果解释。但这样的还原是可靠的吗?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通过对近二十年来认知领域内对儿童的目的论解释现象的研究的分析来说明目的论的解释模式是人类天生的自然倾向,像默认的设置一样无法被消除,从而近一步指出通过引入心智状态而对行为的目的论的解释进行因果还原也许是不可行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JTB理论认为"知识即得到辩护或证明的真信念"。葛梯尔用两个反例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胡塞尔《逻辑研究》在知识论上取得的突破在于,它在JTB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对信念进行证实的问题,并把知识看成是我们关于某个对象的信念在关于这个对象的直观中得到充实的过程。站在胡塞尔现象学-知识论的立场上来看,无论是JTB理论还是葛梯尔对这一理论的质疑都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类克隆主要涉及到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目前,国际社会在反对生殖性克隆人立场上几乎高度一致,但对治疗性克隆却充满分歧。对治疗性克隆的不同伦理立场,形成了不同的人类克隆公共政策选择。本文讨论了关于人类克隆的不同伦理立场,分析了从"限制"到"自由"的五种公共政策选择,认为作为形塑"硬科学(hard science)"的重要力量,伦理文化诸因素通过公共政策选择,去鼓励或阻止某些行为,实现了社会对科技活动的引导、干预和控制,保持了公众利益、科技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11.
确证是当代知识论的核心概念,不同流派的确证理论并不等同于对“确证”本身的研究。传统知识论关注的核心是信念的确证,较少讨论命题的确证。主流观点认为,命题的确证是信念的确证的必要条件,前者具有优先性。反对主流观点的学者要么认为信念的确证具有优先性,要么认为二者在优先性问题上是相互交织的。修正主义的版本通过限定“合适的”基础关系来为主流观点提供辩护。文章主张,优先性争论的本质涉及到两类确证的定义问题,最终需要落脚到何种确证与知识相关这一问题。立足于一种修正版本立场,文章认为命题的确证具有优先性,命题的确证是信念的确证的必要条件,单纯的命题的确证不是知识,信念的确证与知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拉姆齐测验描述了人们决定接受p后,是不是接受q,从而对他的其它信念作最小修正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后,学界对这种思想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两种:简单的拉姆齐测验和精致的拉姆齐测验。在分析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这两种解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拉姆齐测验的新的逻辑解释思路。  相似文献   

13.
意义与解释     
分析哲学中的意义理论,存在两条不同的研究进路,即形式语义学和交流—意图理论。在这两条不同的研究进路中,意义与解释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样式。前者预设了意义先于解释,后者则主张在解释中理解意义。研究发现,形式语义学与交流—意图理论似乎不能独自阐述句子的意义,斯托克霍夫对形式语义学的批评以及达米特对交流—意图理论的批评都忽视了合理性在意义解释中的作用。基于真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形式语义学与交流—意图理论之间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14.
功能解释与生物学的自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生物学中的功能解释和功能规律 1.生物学中的功能解释 功能解释或目的论解释的传统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认识事物要从原因上来分析,而事物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有四种: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终极因(或目的因)。其中,他把终极因定义为“负责有秩序地达到预想目标的原因”,把一切探寻目标的行为都归类为“目的论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女性主义立场论与马克思主义阶级立场理论的亲合与分离以及其激进的政治立场所面临的困境,指出当放弃了对多元立场的独断论的政治赋权,温和的女性主义立场论对科学与政治关系的认识将呈现出更民主与更合理的理论向度。  相似文献   

16.
如何解释现象意识是意识的难问题。高阶信念理论试图为现象意识提供还原性的说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罗森赛尔的实在主义高阶信念理论和卡拉特斯的倾向主义理论。本文批判性地分析了这两种理论对现象意识的说明,指出其困难,最后提供了原创性的改进版本。  相似文献   

17.
论科普的立场与科学传播的信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技术普及除了国家立场和科学共同体立场外,还可以设想一种个体公民立场,这三种立场与三种科普模式有大致对应关系,其中传统科普对应于国家立场,公众理解科学对应于科学共同体立场,而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对应于个体公民立场.作为科普新形态的科学传播,也有自己的若干信条.  相似文献   

18.
意向相关项概念是胡塞尔先验现象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由于胡塞尔从未对其进行明确界定,从而就如何理解这一概念产生了分歧。为了解决同一对象构造的问题,古尔维奇利用格式塔理论重新解释了胡塞尔的意向相关项概念,一方面他把其规定为感知对象,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感知性意向对象是对象的一个部分。与此同时,从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出发,福勒斯达尔认为意向相关项应被解释为抽象的语言意义实体,它是意识和客观对象的中介。以胡塞尔的文本为根据,我将对这两条解释进路分别给予了批判性考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论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19(1):20-25,38
本文立足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思想,对目的论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可以将人类迄今为止的目的论思想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本体目的论-以寻求终极目的因为宗旨;认识目的论-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遵循的选择道路为主要任务。其中建基于现代科学基础之上的认识目的的论将为人类打破机械自然观统治。建立更科学合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新的实践目的论的自然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另一种科学另一类哲学--女性主义立场论科学哲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立场论是女性主义的一种形式.女性主义立场论科学哲学作为另一类哲学,对主流科学认识论的基础客观性进行了批判,并依据女性主义的立场,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理论,即作为另一种科学的女性主义后续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