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律解释是一切可以被称作是科学的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基本的科学解释.它不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中都是普遍适用的.针对人文、社会科学中缺乏普遍性定律的反对,可以普遍的"似定律陈述"取代定律解释要求的定律.现实的定律解释不是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的经验定律对被解释项的覆盖或逻辑论证,而是理解与解释关系中的定律解释.后者在逻辑模式上强调解释项对于价值项的包含,它是"人的历史性的生存实践--前理解--理解、解释"的简洁表达.  相似文献   

2.
生物科学有没有定律这个问题与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密切相关。索伯是几位主张生物科学有定律的哲学家之一。罗森伯格和比缇分别提出了随附性论题和进化偶适性论题来反驳索伯并进而主张生物学中无定律。面对罗森伯格和比缇的反驳,索伯给予了坚决的回应,并提出了先天定律论题。本文通过重塑和强化随附性论题与进化偶适性论题,以及驳斥索伯的所谓先天定律论题,来论证生物学中无定律。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伦理能够取代生态伦理学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伦理思想的观点、性质及其与生态伦理学各学派之间的理论关系,说明试图以“可持续发展伦理”统一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或者取代生态伦理学的主张是没有理论根据的,也是缺乏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物种是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分类学的核心概念,但是有关物种的本性和本体论地位问题引起巨大争议。按照传统的本质论,物种是拥有本质的自然类,但本质论的困难是它与进化论不相容。根据物种个体论,物种不是自然类而是个体,但个体论的困难是难以解释生物有机体与物种之间的部分-整体关系。多元实在论主张物种可以是非本质论意义上的自然类,其问题是物种多元论与物种实在论不能结合。新本质主义(包括HPC和关系本质主义)认为物种可看成拥有新本质的自然类,其问题在于这些"新"本质缺乏传统本质的说明功能,因而不能算作真正的本质主义。本文建议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动力学系统理论来解释物种和自然类,由此物种作为自然类的传统地位可以得到保留。  相似文献   

5.
自然类本质主义与HPC理论都假定某种"基础"在自然类的认知实践中发挥关键作用,这种基础即"本质"和"因果自我平衡机制",但无论是"本质"还是"机制"都存在各自的问题。最近兴起的稳定属性簇理论(SPC)主张在定义自然类以及解释自然类的认知价值过程中放弃"本质"或"机制"等基础的作用,仅仅关注属性簇的稳定性,进而试图提供自然类的一种更具统一性的因果解释。然而,自然类的SPC理论并不能真正避免某种"基础",还会面临其他困难。通过对传统本质的倾向性解读,自然类本质主义至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与进化论相容,由此可以规避形形色色的自然类非本质主义替代理论。  相似文献   

6.
自然的本质是简单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认为自然的本质是简单的,但是,如果我们考察近现代科学所依据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联,就会发现,上述结论的获得并不是必然的,而且,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的复杂性现象,而这样的复杂性不可还原为简单性,所以,就不能说自然的本质是简单的,至于自然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当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试图回避或否定科学发展与实在的必然联系,而从社会学、心理学和认知的角度来讨论科学思想、信念、评价和选择的问题时,实在论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总是象幽灵一样缠绕着科学合理性和科学认识本质问题的讨论。但在另一方面,虽然相当的一些科学家持有朴素的实在论观点,但本世纪以来,在哲学上系统主张实在论的哲学家却并未形成多数派,其倡导者不断分化。在最近若干年里,这种情况有了改变。以塞拉斯、普特  相似文献   

8.
机械论哲学本质特征概述迄今为止在物理学中所发展起来的机械论哲学的最一般形式的本质特征如下: 世界上所发现到的(日常经验中的和科学研究中的)各种事物的极其多样性统统能够完全地、理想地而且无条件地(即不带近似地并且在每一可能的领域中)归结为不外乎某些确定的而且有限的一般定律构架的产物。虽然这些  相似文献   

9.
辩证法能够逻辑化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批判自黑格尔以来一直存在的把辩证法逻辑化的错误倾向,笔者论证了以下四点;(1)由于运动的基本性,无论是“矛盾”或“相互作用”都不可能解释所有运动变化;(2)运动和变化范畴不适用于“类”和“概念”,尤其不适用于逻辑推理的对象;(3)逻辑和辩证思维成立的主观前提首先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中;(4)现代教学与逻辑的发展表明,辩证法的某些方面可以逻辑化,却包含着根本的非逻辑内容。这一批判将进一步恢复实践唯物主义的真精神,把唯物辩证法和逻辑分析方法统一起来,达到现代哲学研究所要求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打破传统二分法的禁锢,普特南提出了内在实在论的哲学立场,成为分析哲学反对形而上学实在论的重要发言人。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对形而上学实在论进行反驳,主要从三个要点展开:第一,内在实在论承认知识总是有经验的输入,以此反对形而上学实在论所认为的世界独立于心灵;第二,内在实在论提出以真理的融贯论代替形而上学实在论的真理的符合论;第三,内在实在论以真理的多元性与模糊性反对形而上学实在论关于世界的唯一的、真实的描述理论。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考察,还将获得关于普特南内在实在论富有教益的哲学洞察。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定律研究中,长期存在休谟主义和反休谟主义两大对立阵营。前者否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规则或满足某些条件的规则。后者承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共相间的必然关系。两派共同承认的是,一个恰当的定律学说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回应直觉;二,为科学定律提供恰当的形而上学基础。反休谟主义认为休谟主义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休谟主义则指责反休谟主义将诸如律则必然性、共相间的概率关系等当作初始概念是莫名其妙的。分析表明,虽然两派都面临严重的批评,但是通过引入共相和必然性,反休谟主义为定律学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人每24小时则有规律地睡眠和觉醒。一般睡眠6至8小时,其余时间保持活跃。在大约24小时内各项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称做尽夜节律。昼夜节律使人们在一天的一定时间入睡和醒来。喷气式飞机时差和工作日程打断这一节律,也打断了睡眠。血压、心率、体温和血糖水平都是每24小时内达到高峰和降至低谷各一次,都是昼夜节律的例子。体温在睡眠时最低,清晨时开始升高,当个人工作效率最高时体温达到高峰。有些人早晨精力旺盛,有些习惯于熬夜做事。激素水平、体温等的昼夜节律性改变具有内在周期,可能支配着这二类人。睡眠的节律被打乱,难以入…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自然是近代大工业和科学技术产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既是一种自然物又是一种社会物.社会自然并非总是宜人的,其发展过程也充满着矛盾和冲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进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4.
诉诸自然齐一性反驳休谟关于归纳问题的怀疑论立场,需要自然类理论研究的支持。蒯因提出一种关于自然类的"消去主义",他潜在地接受一个无需诉诸自然齐一性回应归纳问题的立场。然而,蒯因的立场依赖投射性概念,不可能避开自然齐一性;类本质主义可以反驳"消去主义",为自然齐一性提供一定的辩护。康布里特基于"自我平衡性质说"回应归纳问题,他接受一种弱的自然齐一性,但是他的方案难以摆脱关于归纳的解释循环。类本质主义和"自我平衡性质簇说"都采用描述自然对象性质的方法解释自然类,而从关于性质的形而上学研究来看,它们都存在解释划分或使用自然类的实际的问题。关注关于自然类的新解释,有可能为研究归纳问题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弗里德曼和普特南认为,哥本哈根解释只能特设性地引入投影法则来符合实验事实,然而由量子逻辑则可以推导出投影法则,因此量子逻辑解释比哥本哈根解释更加优越.这一论断提出后不久就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反驳.海尔曼认为由量子逻辑推导投影法则的过程也是特设性的,巴布则认为由哥本哈根解释也可以推导出投影法则.随后,斯戴尔斯提出了由哥本哈根...  相似文献   

16.
模态知识论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证成或知道那些仅仅属于可能性(mere possibility)的宣称,与那些既非逻辑亦非数学的必然性宣称?"对于这个问题,威廉姆森论证并主张:由于每一类的模态宣称都逻辑上等价于某一类的反事实条件句宣称,因而日常透过"想象模拟"去评估反事实条件句的认知能力也就给了我们认知形而上学模态性的能力。威廉姆森并且认为,有些这样得来的反事实条件句知识和模态知识,既非先验,亦非后验,应被归属为第三类的"椅验知识"(armchair thinking)。作者们认为威廉姆森的理论虽大体上可信,但仍至少有九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伽利略:自然真理与《圣经》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展现伽利略对哥白尼学说的捍卫和他卷入神学争论的过程,了解教会对哥白尼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伽利略对科学真理与宗教信仰关系的理解,来说明“伽利略案件”的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共同体中人对自然有伦理关系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扩展的主张是不成立的,因为该主张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科学基础之上的。生态伦理学把人看成是自然共同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因此认为人应当把只属于社会共同体中的道德扩展到整个自然共同体中,然而,事实是当把人作为自然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时,此时的人便仅仅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物种概念,遵从的也仅仅是自然规定性,因而不存在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系。因此,生态伦理学要坚持道德扩展的主张,就必须放弃人是自然共同体中普通一员这个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9.
1.1969年,在阿波罗11号探月过程中,当两名宇航员回到指令舱后3小时,"无畏号"登月舱突然失控,附毁在月球表面.离坠毁点72公里处的早先放置的地震仪,记录到了持续15分钟的震荡声.如果月球是实心的,这种震波只能持续3~5分钟.这一现象证明月球是空心的.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由"阿波罗"12号制造了一次人工月震,其结果充分说明月球是中空的.  相似文献   

20.
"能高度逻辑地思维"是智慧与非智慧的唯一区别与分水岭,而人类能逻辑地思维是长期进化自然形成的。人类一旦学会逻辑地思维,其认知的获取与传承也根据逻辑而进行,人类认知的逻辑传承就成为自然而必然。由此,不仅存在人类认识自然的相同逻辑范式,而且一切自然皆逻辑,自然是逻辑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