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另一种科学另一类哲学--女性主义立场论科学哲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立场论是女性主义的一种形式.女性主义立场论科学哲学作为另一类哲学,对主流科学认识论的基础客观性进行了批判,并依据女性主义的立场,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理论,即作为另一种科学的女性主义后续科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促进国家之间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依据广谱哲学的价值场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同的原则,建构价值目标相容的价值场网,即区域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在更高的共同利益基础上,遵循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建构价值目标相容的更大的价值场网,并对之进行调控,实现合作共赢,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哲学人类学是现代西方主要哲学思潮之一,以"人是什么"问题为轴心,围绕人在本质上是"工具制作的动物"或"理性、精神的动物"展开争论,形成了"工具论"和"理性论"两大传统。奥特加·加塞特提出人并非天生的"工具动物"或"理性动物",人的本质并非即成的、被给予的,而是需要通过专属于人的技术活动不断获取;人通过技术在建构自身存在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生活。但技术并非人的本质属性,而是生活中"第二性"的创造活动。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奥特加追问的是"人做什么",而不是"人是什么",由此超越了传统哲学人类学的争论,从人的存在出发思考技术,并面向人类生活建构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4.
哲学关注环境问题,要以哲学意义上的环境概念为基点进行讨论。即如何确定“中心事物”和“有关的周围事物”。对此的不同确定导致“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则分歧。但分歧的双方都聚焦于同一个对象:生态系统中有自主意识的生命体——人类及其活动。哲学关注的环境是人类作为主体在其中活动和发生影响的环境。哲学关注环境的目的:一是探讨作为环境的存在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二是讨论自主活动的人类对于环境所担负的责任伦理问题。可以尝试哲学原有的经验实证方法、理性预设方法和现象学方法的综合来提供一种具有系统性的哲学框架以构建一种环境哲学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深入研究社会科学哲学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社会科学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的哲学分析和反思,另一方面,社会哲学又是"社会工程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社会科学哲学和社会工程哲学的理论体系中,"社会知识"是一个基本概念,必须大力加强对社会知识论的研究。本文对社会事实和社会实在、原因和理由、论证和说服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指出在社会工程哲学领域必须高度重视研究有关规则、理由、说服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环境伦理的三层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之辩,存在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不同逻辑层面上的问题置于同一层面,试图得出非此即彼的结论。环境伦理学要走出这一话语圈套,向前推进,需要区分三层境界:朴素的人类中心论、无立场的众生平等论、既人类立场又超人类立场的众生和谐论。环境伦理学根本问题是要在人类立场与超越人类立场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实验更多地直接面向大自然,进行实验。其中的"测量实验""观测"自然,"操纵实验""处理"自然,"宇宙实验""模拟"自然,"自然实验""追随"自然。如此,生态学实验的目标就是面向、观察、追随、模拟自然界中自在状态的生物(包括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最终达到认识这种关系的目的。这是实在论的而非建构论的,更多地是在逼进"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的,"追寻"并且"发现"自然,属于自然的"回归",具有"自然性"的本质特征。这种特征与传统科学实验的本质特征"建构性"有着根本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8):102-107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欧陆"进路不同于传统科学哲学对社会科学之"规律问题、本体论组成,理论结构"探讨的钟情,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当代大陆哲学着眼于社会科学的后现代哲学语境的考察,着重讨论海德格尔存在论之后,"理性空间"的"弱化"与后现代社会科学文化共同语言的建构,分析社会科学主体与对象在弱化诠释学语境中的角色,探讨社会科学"真理"的后现代特征与社会科学方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技术作为贯通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和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涵括存在主义、现象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等哲学基础问题,这是哲学"经验转向"和技术哲学作为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理论根据,有待深入挖掘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连续性论题已成为一般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共同关注的话题。哲学与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连续性建构,在当代自然主义观念的影响下,表现出深刻的自然主义发展趋势。因此,以"自然化"的方式,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所构建的连续性,不仅为人类行为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而且扩大了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论域,同时也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基于自然主义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