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世纪90年代以后,罗默研究的主题从剥削理论转向政治哲学,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正义理论的重构。基于创新的经济学-政治哲学的分析范式,罗默集中批判了罗尔斯和德沃金等思想家的平等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模型化的平等主义正义理论。罗默的新研究范式有力地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但其正义理论框架也存在着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3.
取消式唯物主义是心灵哲学中解决心理本质,地位和未来命运问题的一种最新尝试,是一种“激进的本体论变革”,是唯物主义大家族中的一种极端的形式,本文从分析它的内在逻辑根源即传统唯物主义的二难问题出发,探讨了它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论证,阐述了笔者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4.
环境正义与生态正义是本质不同的概念。环境正义关注人类差异性主体对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正义,是局限于传统社会正义的理论范畴。生态正义则强调人类补偿对自然伤害的矫正正义,是表征人类与自然和谐秩序的范式创新。通过对生态与环境、生态正义与环境正义的深入辨析,可以看出环境正义的局限性和生态正义对环境正义的超越性;进而在生态正义的视野内基于对权力、资本、科技和价值等实践中介形式的考察,探索出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了当代科学哲学关于观察与理论关累的经验主义、否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观点,在肯定波昔“理论先于观察”和经验论者关于中性观察作用等有关论述各自的台理性的同时,也指出了他们以偏概全的缺陷,认为科学认讽过程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而不是单线的决定关系。因此,多种科学认识模式的并存有其客观必然性。而瓦尔托夫斯基等人的历史认识论则比较合理地阐述了观察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极限理论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8月20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的“工程与社会正义学术论坛”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云端召开。来自全国高校10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先举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赵月刚介绍了八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关于成立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的决议,并主持大会选举投票环节。  相似文献   

8.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到现在,可持续发展作为全人类的共识和共同行动,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面临了诸多因素的困扰。这其中,始终未能从伦理层面上为可持续发展确立起一种能够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接受和认同的基本伦理观念,无疑是困扰目前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以往的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忽视了时间和空间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构成因素以及没有能够明确区分时间和空间在自然维度和社会维度上的不同涵义。为此,笔者通过提出“时间正义”和“空间正义”这样两个概念,阐述了一种重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层面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科学知识的空间维度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研究中相对缺位.科学史的时间性遮蔽了知识的空间性与地域性.在传统实证主义科学观视阈下,科学史以时间为序对科学知识进行编排和叙事,空间被时间瓦解,地理等空间因素对科学史书写的影响被忽略.在这种"均质"空间观影响下,科学知识被认为是客观而普适的.而在科学实践哲学视阈下,地理位置等空间条...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所有的城镇化都是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符合空间正义的城镇化,才有利于人类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政府具有保障空间正义的责任。以恰当的公共政策引导和控制城镇化,是政府促进城镇化走向空间正义的基本路径。走向空间正义,城镇化公共政策本身也必须符合正义原则。健全良好的公共政策机制,形成正义的城镇化公共政策,促进城镇化走向空间正义,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关于信息的表征,知觉符号理论不仅体现了具身认知的特点,而且强调空间经验在表征中的作用。然而,知觉符号理论既没能解释空间经验,其基于相似性和图解式概念的核心解释也不完善。大量相关研究在证实知觉符号理论合理性的同时,也证实了心理空间的存在。若将知觉符号置入心理空间的认知语境中,则不仅使该理论的表征相似性转向空间语境同一性,解答了一系列疑惑,而且借用心理空间的拓扑性,知觉表征也更加符合心理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古典自然法理论、现代自然法理论和新古典自然法理论,共同构成了自然法理论的历史。前两者之间既有古今之变的断裂,也有藕断丝连的衔接,而新古典自然法理论的介入使得它们的关系更加复杂。这一复杂的理论历史,在"克莱因瓶"的模型中融贯起来。而理解这一模型的关键,便是"神法"。这一概念不仅揭示了现代自然法理论和古典自然法理论的"断裂"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而且也展示了二者是如何一脉相承的,进而呈现出自然法理论历史的整全性。  相似文献   

13.
界定了地理学中事理、物理、人理的概念,论述了事-物-人"三理和谐"与复杂地理问题研究的关系.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为例,说明了复杂地理问题研究中事-物-人"三理和谐"的目标和要求.从科学理念上升为哲学范畴,揭示了物理、人理、事理与是、应当、做的对应关系,指出事-物-人"三理和谐"是完成认识世界、规范世界、改造世界三大任务的有效途径.此理念有利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体化,促进人们在复杂问题研究中懂物理、明事理、通人理.  相似文献   

14.
过去几年来,中国地理学界的理论争论,虽然存在着简单、生硬、说理不充分的缺点,虽然,从哲学观点上争论了,引用地理事实较少,但总的看来,还是对地理科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的,还是证明了“百家争鸣”方针的正确性. 有些人,以为“争论多”是地理科学年青的标志,我以为这是不全面的.因为,地理学是古老的科学部门已为历史所证实,就不应利用一般现象否定历史事实;而且,在社会制度由私有制转到公有制以后,在地理科学由为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派是数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派研究为研究数学史提供了一种新的线索和角度。该文系统探讨了数学学派的起泊,定义,类型,它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功能与影响等,并对数学学派的衰落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数学学派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6.
指南针产生以后,中国学者对指南针之所以能够指南,从理论上做过探讨.这些探讨大都是从阴阳五行学说出发,结合当时人们对大地形状的认识而展开的.万历年间,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的指南针理论、地球学说以及相关的科技知识,在这些知识的影响下,中国学者开始从新的视角探讨指南针理论问题.在这些探讨中,阴阳五行的作用淡化了,而从力学角度做的分析却增加了,这是前所未有的.在传教士中,南怀仁的指南针理论最为系统,但他的理论仍然局限在古代科学的范围,并非吉尔伯特的磁学理论.南怀仁的理论在中国影响深远,直到19世纪中叶,仍有中国学者用南怀仁理论解释指南针问题.  相似文献   

17.
突现理论:历史与前沿--复杂性科学与哲学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穆勒两种因果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哲学家刘易斯(Lewes)正式提出了突现概念.英国突现主义学派进一步将突现的理念和层级进化的观点发展成一个哲学体系.当代复杂系统突现论、各种新突现论的哲学学派,继承了英国突现主义学派的核心观点,而在系统层次突现的起源和机制的探索上具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B.H.列宁的“唯物主义的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出版50周年所举行的苏联科学院自动化与远程控制研究所的学者会议的报导)  相似文献   

19.
科学理论的性质与地位、理论的变化与评价问题,一直是当代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前者涉及到说明、预言、解释、还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后者关系到科学进步及其合理性的评价问题。它们对当代认识论问题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逻辑经验主义注重对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的分析。历史主义不满足于这种静态的分析,认为它不仅大大缩小了科学哲学的研究范围,而且无法说明理论变化和知识增长诸问题。历史主义的各位代表人物——如图尔敏、库恩、拉卡托斯、劳丹等——的科学哲学无疑推进了知识生长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困难而不能令人满意。通过作一历史性的批判考察,我们试图表明,对科学认识活动的分析,特别是对理论形成与理论变化过程的分析——这种应该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认知的分析,也许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较为合理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实践—理论—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公式。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因此,“实践—理论—实践”这个公式也应当成为教学工作的指导原则。毛主席说:“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但是,就每个求知的个人说来,又如毛主席说的:“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国的知识”。因此,对每个进行认识活动的个人来说,都面临着一个学习间接经验的问题。间接经验是记录在书本上,总结为理论的。因此,在教学中便面临着一个学习书本知识、理论知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