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大学乐爱国副教授所著《道教生态学》2005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章25万字,分为道教生态智慧的历史渊源、道教生态学的哲学基础、道教生态学的理论要素、道教生态学的伦理建构、道教生态学的现实延伸等部分。这是第一部全面论述道教生态思想,试图建立“道教生态学”体系的学术专著。书中认为,道教的天地万物与人同源、同构以及同具有道性的本质是道教生态学的自然哲学基础;道教提出的“天人合一”、“天父地母”、“道法自然”是道教生态学的基础理论要素;道教提出“慈心于物”的道德认知,倡导“仙道贵生”的道德情怀,建立“守道而行”的道德准则,构成了以普遍生命为中心的道教生态伦理。从这三个层面出发,不仅展现了今天所需要的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而且看到了可供今天选择的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南宋金元之际是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道教又一次进行重大变革的时代。过去学术界已经注意到这一时期道教思想、组织与传统数学的密切关联,不过研究的重心则集中于北方道教(主要是全真道)与天元术的关系上,对于南方道教与数学关系的探讨则显不足。学界过去在研究这一时期道教的历史时,亦鲜有关注到其中的数学因素。而考察文献可知,南宋至元代南方道教作为社会实体,对传统数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数学也正是南方道教建构自身义理、仙学和仪式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道教养生典籍《道枢》作者生平、成书背景、成书时间、版本源流、养生思想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细致的探究。作者认为 :《道枢》由福建晋江人曾忄造编撰于 115 1年前后 ;该书的出现与宋代道教发展状况以及曾忄造本人的阅历密切相关 ;《道枢》不同版本在卷数、篇数、文字方面有差异 ;《道枢》养生主导思想是兼容并用。  相似文献   

4.
《天下图》被认为是朝鲜李朝时期制作的圆形世界地图,但其制图思想来源在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基于对《天下图》中"海外五岳"、昆仑山、天台山和三天子章山在道教中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认为《天下图》反映的是道教天下观,因此,其制图思想极有可能来自道教,甚至为道教所创,其"圆形结构"是道教所秉持"浑天盖地"宇宙观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朱熹的科学思想与道家、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是李约瑟用以说明道家有机论自然观对中国科学技术有促进作用的三个典型之一。这三个典型中 ,朱熹是对科学技术研究最多的。朱熹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思想 ,直接渊源于沈括 ,而指导沈括作出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思想则来之于道家、道教。这促使我们深入研究朱熹在具体科学领域的思想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本文考察了宇宙演化与宇宙结构、生命科学与医学、气象科学等领域 ,指出 ,这些领域中朱熹的思想 ,与道家、道教确实有渊源关系。指导朱熹得出这些思想的道家有机论自然观 ,既对西方有影响 ,也对朱熹身后中国科技的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道教与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生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5):12-17,11
道教特有的长生成仙理想和因此形成的重视生命及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使其与中国科学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密切关系。道教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具有内在的构成性的作用,在科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道教的宗教文化特征注定它将科学作为服务其终极关怀的“工具”,因而使它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产生内在的制约作用。中西文明差异,尤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科学”概念,导致西方学术界——进而是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道教与科学关系的简单否定。重新认识“科学”,是对中国科学、进而道教与科学关系在真质层面进行把握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虽然人们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但环境伦理学中的不同思想流派关于濒危物种保护的道德基础却存在很大分歧。以终极价值论为道德基础的物种保护观,倾向于为所有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道德辩护;以利益共同体为道德基础的生物保护观,则倾向于保护生物个体利益而对濒危物种提出道德反驳。但在濒危物种是否应该被保护,是否享有优先被保护等问题上,这两种道德基础却并不能提供与自身理论自洽的论证。因此在对它们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探寻以人的道德性为道德基础的可能性,是为修正现有濒危物种保护观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技术观念把技术放在手段和目的的范畴中分析,认为技术是实现外在目的的一种手段。海德格尔和鲍尔格曼在现代技术的背景下先后从形而上学层面和经验层面打破这种认识。前者认为,技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解蔽。后者则在继承海德格尔思想的同时,汲取传统技术观念的合理成分,认为技术(技术人工物)是手段和目的的复合体。这种技术的本体论认识差异成为他们思想的分岔口,从此鲍尔格曼走上了不同于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经验之路。  相似文献   

9.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重要概念。达尔文之后,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形成了两种互相对立的学说:适应主义和反适应主义。适应主义者认为,自然选择是万能的,生物的进化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获得适应性进化的结果;反适应者主义者则认为,自然选择的作用不是万能的,生物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化。鉴于适应主义的广泛影响及其在理解进化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拟澄清适应主义的含义及其形式,阐明适应主义与反适应主义在生物学和哲学两个层面的争论,并指出适应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及多元主义视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道家、道教的生态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道教丰富的生态思想中包含美学思想.道家、道教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个以自然主义为特色的完整的生态美学体系.当然,道家与道教在这方面有区别,但共同性更多.道教继承了道家生态美的主流思想,以生命为基点,对道家生态美思想进行了细化、拓展.在审美实践方面道家、道教也有贡献,其审美思维及相应的实践方式是反认识论的、直觉体验型的,他们还基于自己的生态美学观勾画出了生态人的楷模和理想生态社会的蓝图,并为此做了努力.道家、道教的生态美学思想及审美实践卓然高妙而独具一格,能够给予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与其技术主义社会一种新范式的冲击,对我们推进当代生态哲学发展有强烈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庄子技术思想之批判和支持两种对立倾向的梳理,总结出五类思想误区.阐明庄子技术思想必须以庄子整体哲学体系及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为基础,据此提出由"道"超越的终极层面和普遍存在的实在层面厘清庄子技术思想,得出合于"道"的技术才是庄子赞成的,反之则反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哥白尼虽未突破亚里士多德地球理论的框架,但在理论预设上做出了重要革新。这主要体现在:在地球的动静与形状上,亚氏认为地球是静止的球体,哥白尼则将“地球在运动”作为预设并据此推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在地球的组成上,亚氏认为大地仅在位置上承接着大气,哥白尼则将大气与大地连接了起来;在宇宙论上,亚氏认为地球居于地界,哥白尼则使地球成为了天体;在理论体系上,亚氏将地球的存在作为元素理论的后承,哥白尼则预设了地球的存在与运动。根据其革命性预设建构理论体系,由此成为哥白尼的天文学创举。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     
正17至19世纪的欧洲博物学与海外贸易、殖民扩张紧密联系,一起绘制出欧洲近代帝国主义的扩张版图。在认知层面上,博物学家以"科学"、"统一"的分类和命名体系取代地方性知识和多样性的传统文化,实现了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知识和文化侵略。在实作层面上,博物学家通过引种和移植物种,助长了帝国主义对新大陆自然的掠夺,进一步彰显了博物学与殖民扩张的互生关系。国家、学术机构、贸易公司、种植园、博物学家、殖民官员、传教士等在不同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内外还原论与反还原论在当今生态学研究中的争鸣尚无定论。生态学研究中的还原论争鸣涉及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尤其是在某些理论中存在三个层面的还原论立场相悖的情况;生态学研究中的还原论思想存在强还原与弱还原、还原论与反还原论的争鸣;当前的研究成果大多主要针对其中一个层面或某个具体的科学问题,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且无论在生态学的具体研究还是在生态学哲学的具体研究中,经常表现出对于具体问题认识上的差异与错误诠释,存在"秘密的还原论"。  相似文献   

15.
物种概念是系统生物学即常说的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关于物种概念,存在着长期而频繁的争论,不仅受到生物学者的关注,也引起哲学家的兴趣,因为它与哲学和逻辑密切有关。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在哲学上称为本体。物种在哲学本体上是什么? 这涉及生物种概念的阐明。世界上有两种本体,一是个体,一是类。物种究竟在哲学本体论上是个体还是类呢?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物种是类,把认识物种和物种组群的科学研究称为分类学或分类。Mayr(1982)坦率地承认,他本人就曾长期对种阶元和种类元混淆不清,他把这种混淆的澄清归功于Ghiselin(1974),Hull(1975)等从哲学和逻辑学上对物种本体和概念的论述,他们论述了物种本体不是类而是个体。进化支序学者Wiley(1981)和进化系统学者Mayr  相似文献   

16.
唯科学.反科学.伪科学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唯)科学主义(scientism)、反科学(anti-science)和伪科学(pseudoscience)是三个彼此相关的词语,常用做他称,多含贬义,用法宽泛,语意含混。本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归纳和梳理。认为:(唯)科学主义是经典科学范式的其它思想化领域和社会实践层面的泛化;反科学思想是对唯科学主义的反思,对于人类的未来有重要意义;反科学行动则是以思想为敌人的政治行为;伪科学包括科学向度的伪科学理论,经济、政治和宗教向度的伪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100-104
关于生物物种的本体论地位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传统观点认为物种是拥有本质的自然类,另一种替代观点认为物种是没有本质的个体。传统观点的困难是本质主义与进化论不相容,但这并不能成为物种个体论的理由。混杂实在论和自我平衡属性簇理论主张自然类的一种非本质主义解释,物种仍然可以看做典型的自然类,但是这种进路同样面临不少困难。本文试图提出生物物种的一种动力学系统理论进路,也即把物种视作动力学系统状态空间中的吸引子,进而将这种进路扩展为自然类的一种新本质主义解释。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09,(21):26-27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国际物种勘探学会目前公布了科学家最新确认的最奇特动植物名单。有些已经在以前的报道中亮过相,有些则是对科学而言全新的物种。以下是科学家新公布的8个新物种。  相似文献   

19.
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曾产生过积极效应,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秦九韶本着"数与道非二本"的观点,在"大衍求一术"中将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体现得十分充分。在中国传统科学中,天文历法与数学的紧密结合本身也体现了这两个领域之间需要思想互动。二者的互动研究对于开辟从文化史研究数学和从科学史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新视角富有启迪。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7,(15):10
2007年6月29日,由美国旅馆业大亨罗伯特·比奇洛投资建造的"太空旅馆"2号试验舱——"创始2号"由俄罗斯"第聂伯"重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前,俄罗斯曾于2006年7月用同种火箭将"创始1号"试验舱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