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弗雷格主义是二十世纪兴起的一个新学派,致力于复兴弗雷格的逻辑主义。他们的主要方法是取消或修改弗雷格系统中不一致的公理或理论。其中,对学界影响较大的一类主张是取消弗雷格的外延理论和基本规律V,主要代表人物有Crispin Wrihgt和Richard Heck。然而,根据对弗雷格文本的考察,弗雷格本人不会赞成这样的解决途径,这与他的算术哲学观不相符。因为按照新弗雷格主义的观点将外延理论与基本规律V取消后,不但数之间的同一性不能得到解释,甚至概念间的同一性也无法得到讨论。因而,弗雷格不会是一个新弗雷格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弗雷格认为,"a=a"和"a=b"这样的同一性命题明显具有不同的认识价值,后者有意义地扩展了我们的知识,因为"a"和"b"的意谓相同,但意义不同.克里普克不赞同弗雷格的观点.他认为,应该把同一性看作是某个东西与其自身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长庚星就是启明星"这样的专名之间的同一性命题是后验的又是必然的.克里普克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专名是严格指示词,在不同的可能世界指示同一对象".不过,从这样一个理论前提出发,能够证明象"长庚星是启明星"这样的命题是必然命题,却使得这样的命题具有先验命题的嫌疑.这是克里普克的理论所必然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3.
休谟首先对归纳法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并给以否定性的结论。在康德看来,休谟问题的产生是传统哲学自身的缺陷所致,即让人的理智符合经验。康德则把这个次序颠倒过来,让经验符合理智,是理智把因果必然性加到前后相继的两类经验事件之中。这样的因果性属于康德的先验范畴。康德自认为他的先验哲学已经对休谟问题给以完满的解决,然而,许多学者认为,情况并非如此。本文进而把"随机性"和"统计性"作为先验范畴,同因果性构成一组。同时提出两条范导原则即"普遍因果性原则"和"普遍随机性原则",并为之进行辩护,以此作为关于休谟问题的康德方案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哲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对抗的大背景下,德特勒夫森复活了希尔伯特的有限主义。他把自己的思想称为希尔伯特工具主义,这是一种改良版的实在论。通过对弗雷格问题的解决,我们看到希尔伯特工具主义者是如何既承认抽象对象的存在,又发展出关于抽象对象的认识论。通过在有限思维中加入抽象的元素,他解决了抽象对象存在的问题。通过复制主义策略和证明模式认识论,他解决了认识抽象对象的问题。这种实在论既不同于弗雷格的实在论,也不同于菲尔德的唯名论,它是一种介于实在论和唯名论间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心灵哲学里,物理主义一直信守着"物理知识具有完备性"这样一条知识论原则(完备性原则)。近年来,反物理主义试图借助解释鸿沟难题来攻击完备性原则,物理主义的最新回应则是采取一种现象概念策略。本文选介的是一种最小物理主义方案,我将论证,尽管不同的物理主义者对现象概念策略的理解不同,然而最小物理主义方案不但可以获得坚持现象概念策略的物理主义者的普遍认可,而且能够有效化解反物理主义关于完备性原则的攻击。  相似文献   

6.
断定应该与谓词结合还是与句子内容结合?在这个问题上弗雷格的观点本来就不够一致。针对该问题,内涵语义学和境况语义学选择了不同的回答,形成了处理句子的不同方案。境况语义学的核心思想正是来自弗雷格关于断定和句子内容相分离的观点。由于内涵语义学技术上的缺陷,在知识表示上境况语义学显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人性论》的附录中,休谟称自己在《人性论》第一卷中对人格同一性的说明"很有缺点",他的"全部希望都消逝了。"休谟发现的是怎样一个严重的问题?Yumiko Inukai和Galen Strawson新近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新的回答,但他们都没有抓住真正困扰休谟的问题。休谟人格同一性理论中的真正问题在于:休谟对人格同一性的说明必须依靠一个与一束特殊知觉不同的自我观念,而受制于休谟自己坚持的经验主义原则,他并不能提供这样一个自我观念。  相似文献   

8.
姜琬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4):25-28,81
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就像科学强劲的双腿,而其坚实的立足点,则是自然科学基本范畴.古希腊哲学体系化时期,"现实性概念的分裂"对于自然科学基本范畴的确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种分裂所产生的张力推动西方科学思想分别在关注"一般原则"和"无情事实"两股思潮中前进并寻找新的交汇.自然科学基本范畴的提出,促进了数学方法和实验手段的有机结合,从而确立了自然科学的近代形态.  相似文献   

9.
蒯因对内涵对象的拒斥带来许多问题和困难,他的两个核心议题是对涵义的同一性条件的否定,和对实体认可标准的提倡,即"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认可标准势必导致循环论证或无穷倒退,最终导致一种绝对的怀疑论。事实上,蒯因还提出另一实体判别标准,即"存在就是约束变项的值"。这一实体判别标准是恰当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诉诸自然齐一性反驳休谟关于归纳问题的怀疑论立场,需要自然类理论研究的支持。蒯因提出一种关于自然类的"消去主义",他潜在地接受一个无需诉诸自然齐一性回应归纳问题的立场。然而,蒯因的立场依赖投射性概念,不可能避开自然齐一性;类本质主义可以反驳"消去主义",为自然齐一性提供一定的辩护。康布里特基于"自我平衡性质说"回应归纳问题,他接受一种弱的自然齐一性,但是他的方案难以摆脱关于归纳的解释循环。类本质主义和"自我平衡性质簇说"都采用描述自然对象性质的方法解释自然类,而从关于性质的形而上学研究来看,它们都存在解释划分或使用自然类的实际的问题。关注关于自然类的新解释,有可能为研究归纳问题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