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为了说明政府干预科技创新活动的合理性,理论界逐渐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政策范式,这三种范式在先验假设、目标和机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导致各种科技政策的设计可能来源于不同原理和逻辑,不利于保持政策之间的一致性.围绕着政府为什么需要进行干预和如何进行干预两个关键命题,对三种范式的理论模型、主体思想和政策逻辑进行比较,揭示政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权力制衡的基本原理和目前黑龙江省科技行政部门权力运行的状态出发,论述了权力制衡的实施原则,提出党政合理分权、责任部门的合理分权、责任人合理分权的权力制衡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7.
8.
试析苏联的政治文化传统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在苏联时期的国家科技政策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科技管理体制和坚定不移的军事战略导向,这种体制的形成有其坚固的政治文化基础,即苏联政治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大国意识”和专制主义。本文力图说明,科学文化和自由、民主意识才是现代文明的思想基础,国家的现代化根本上讲是文化的进步,只有彻底清除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才能实现国家政治文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最终有利于国家向现代文明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10.
全球化:科技权力与后殖民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全球化进程中,反思科技权力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认为,科技权力的变迁决定了后殖民性的变迁,科技权力配置的合理化与超越后殖民性是同一个过程,其根本途径是增强主体性、提升主体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科技决策中的公共知识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判断和价值分配是决策的两大基本要素,而知识是事实判断的基础。科技决策中,由于事实本身的多重维度以及价值与事实的缠绕,往往会出现多种关于事实判断的知识主张,理性的科技决策应当以"公共知识"作为决策相关事实判断的基础。公共知识是对决策相关事实的多维度的共识性理解,具有科学合理性、经济公有性和政治合法性。公共知识作为具有特定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倾向的多元行动者相互博弈的产物,经历了提出、辩论、整合和合法化等生产过程。公共知识生产是高度制度化和组织化的社会行为,各个社会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公共知识体系,可以从行动者及其角色等八个方面把握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目前省级科技行政部门权力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行政监督、领导监督、财务监督和公众监督4个方面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提出在权力运行失范情况下的纠错与惩治制度建立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16.
17.
自主创新与科技资源的配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适应国际创新竞争的时代潮流,针对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特殊背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确立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本文揭示了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特殊涵义,分析了我国科技资源的配置对开展自主创新的制约作用,提出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及其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19.
20.
日本战后科技政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政策作为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有关方针及具体措施的体系,通常表征着这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活动的目的与特点。考察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科学技术政策,可以看到,日本政府在战后所建立的科技体制,所制定、出台和实施的有关科技政策,始终都是紧密地围绕着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这一中心而逐渐展开的。换言之,振兴科学技术,并努力以此为杠杆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战后日本科技政策的鲜明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