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科技园的网络本质和战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功的大学科技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是,它具有“关系的”、“结构的”、“无中心的”和“开放的”特性,并成为可扩展性的创新网络。一旦大学科技园发展成为创新网络,就能够通过其网络效应、组织协同和“互利共生”机制.推动企业的孵化和成长,增加创新型企业的收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创新型企业和创业者最好的“栖息地”。在重新审视大学科技园建设过程中政府和市场、技术和资本、企业与网络组织的关系的基础上,把这些关系放在体制构架中来理解,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应坚持政府建设网络通路、网络富集创新要素和资本追逐高新技术的战略原则。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认知理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科技园建设涉及到政府与科技园的关系,大学与科技园的关系,以及企业与科技园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政府如何界定其在科技园发展中的作用,关涉到科技园能否长大的问题;大学如何摆正其在科技园中的位置,涉及到园区怎样长大的问题;创新型企业如何应对科技园内网络关系,决定着科技园能够长多大的问题。正是在对这些关系认知上存在的“计划情结”、“权力情结”和“高、大、全情结”,造成了大学科技园现实发展中的障碍。只有化解这些障碍性情结,视大学科技园为一种基于市场解决模式的创新网络,并且是一个通过组织协同、互利共生充分展现网络效应的网络组织,才能澄清认知理路,使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建设,我国大学科技园——特别以中关村及其周边地区的大学科技园为代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转化高新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已经成为各类创新要素与资源汇集、融合的新焦点。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共有大学科技园14家,其中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家,北京市认定的大学科技园2家,另外还有几所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高校正在积极筹备建设科技园。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联合的本质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等参与创新的各种组织机构按照市场条件下的契约机制形成的紧密联系、互相合作与协调。新型产学研的核心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其关键是组织模式创新。本文从澄清目前对产学研的四个认识误区入手,探讨具体的契约机制和组织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稳步迈进中的上海创新驿站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研究与对比,上海技术交易所选择创新驿站作为技术转移的新方式。2007年初开始着手创新驿站建设,在实践中,立足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自身服务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走过创新驿站学习研究、试点探索和全面推进5个阶段的上海技术交易所有这样几点切身体会:对推进技术转移的深刻认识是建设刨新驿站的根本;构建良好的技术转移体制是基础;摸索形成恰当的运行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回顾技术创新驱动理论的发展和与评价新兴设计驱动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创新领域设计环节作用日益突出的发展趋势,引入"技术—文化"系统观,突破创新动力的工具化诠释,对功能与创新的概念进行广义化,提出设计与技术的解耦和分拆概念,把创新驱动模型区分为驱动因素模型和创新模型两类,初步建构两类模型驱动关系和机制的元模型,建立了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设计驱动的6条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22-24
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北邮科技园)是全国大学科技园中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专业性科技园。紧密依托北京邮电大学优势学科特别是在通信领域的人才和研发优势,通过各级各类通信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及开放实验室所拥有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成果转化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目标是在信息领域内建设从底端到高端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园区内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论制度在知识与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制度因素在知识与技术创新中起重要作用。从知识与技术创新的供给来看,明晰的产权制度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有效的产权制度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激励机制,而相应的教育制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从西方经济学的演变来看,从单纯技术决定论到制度决定论的提出,表明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应把制度创新置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对传统技术创新体系的"绿色"改进,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十分关键。必须指出,目前中国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仍然受到以下问题制约:缺乏统一的绿色技术清单或标准;绿色技术领域相对落后;绿色技术创新组织发展缓慢;绿色技术创新市场有限;政府在供需两侧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颁布绿色技术清单和标准、鼓励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和产业化、强化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绿色金融(财税)为突破口推动多元投入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15-18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始建于1992年,于2003年10月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地带,地处三环路西北角,紧邻中关村科技园区中轴线,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科技园以场地、设施、物业服务为基础,在1992年起步建设的学校周边产业开发区的硬件设施基础上,针对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重点开展了通过资源整合提供增值服务,通过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和创新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19-21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人才强国战略,还是大力倡导自主创新,人才是最关键的环节。而大学作为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基地,自然成为科技、经济、文化、卫生、政治、军事等实现强大、崛起与超越的重要环节。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将大学的科技成果有效产业化、产品化、市场化的基地,大学科技园不仅有地缘优势,也有人才、科研设备等优势。优势的集成使国家对大学科技园寄予厚望,也使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被赋予历史性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产业和政府通过互动自反的逐级推进形成开放、协同创新效用;大学专利技术转移组织(TTO)通过改变信息传递结构、重复博弈和社会资本的粘合,降低交易成本以促进大学技术转移。基于刺激反馈和系统理论,三螺旋模式和TTO存在"三螺旋环境-TTO行为-绩效"互动关系,这三方面的内容最终成为TTO构建的框架模型基础。基于理论框架,我国TTO的构建首先要着眼于大学、产业和政府的互动自反建设,其次是TTO内部有效的运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25-27
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于2004年通过了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验收,被正式批准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在科技部、教育部及北京市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坚持学校领导提出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注重绩效、注重服务”的办园宗旨,不断探索和完善具有北京化工大学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在近几年的建设过程中,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经验优势,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关于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机构(TTOs)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评价其绩效水平、识别影响其绩效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或案例研究。近年来受到组织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思想的影响,国外学术界开始将大学TTOs作为一类创新组织,致力于对这类机构的内部结构特征和组织类型方面的分析。相比之下,国内学术界仍侧重于对其运作模式、发展思路和国际经验方面的研究,对机构绩效评估、组织特征、制度化过程等微观层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建议加强我国TTOs的实证分析和理论层面的研究,并充分考虑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因素、制度变迁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组织构建的作用,为我国TTOs的规范性发展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5.
提升知识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问题.由此引发了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三个主导变量组织的技术能力及知识存量、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辩证关系的研究.本文以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态能力为基础,建构了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发展模型,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了三个主导变量对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相互关系,分析这种关系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作用.进而提出了提高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表明,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良性互动的外部条件是社会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创新激励和广阔的创新空间;其内在根据是企业同时成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主体,并拥有一个企业家群体,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过程的四个环节是:企业制度安排规定了员工的技术创新激励和技术创新空间,并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险和约束机制、信息机制、整合机制;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市场/技术环境的变化;制度的不均衡将要求进行特定层次的制度创新;进而为技术创新建立新的制度平台;从技术创新活动中产生的知识、化、人才以及展现出来的发展远景,既为企业制度创新规定了方向,也为之提供了适当的条件和资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结果奠定了制约企业下一步创新的制度与技术基础,两种创新的互动正是重建其技术/制度特异性的适应性过程。本提出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知识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单靠内部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已日趋困难。因此,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如何将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此提高企业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与外部企业的合作和联盟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资本的基础之上。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将社会资本理论融入到技术创新理论中,试图为技术创新理论的“创新”寻找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论技术创新的市场失灵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卫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0):63-66,F0004
技术创新的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和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技术知识的公共性、技术创新外溢、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技术创新的信息不对称、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与锁定是技术创新市场失灵的五种表现。政府要根据五种市场失灵有针对性地制定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系统建构观:背景及其涵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创新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关于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在技术创新中所体现的科学、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一种单向的线性关系,也不仅是一种单纯的互动关系,而是一种系统的建构性关系。本通过对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分析和对创新实践案例的系统化归纳,并着眼于技术创新的时代特点,尝试性地提出了关于技术创新本质的新的理论概括-“技术创新系统建构观”。论介绍了技术创新系统建构观的形成背景,阐述了技术创新系统建构观的基本涵义,并指出了它与创新研究的“系统范式”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彰显科学实用价值的同时,却加速了对科学求真价值的消解,究其实质是科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的不可通约,导致对科学评价的失调。人们对科学的需求从求真层面上升到应用层面,从而产生了技术(知识)势差的矛盾。技术转移弥补了这一矛盾使单向度的知识嵌入了生产实践,带来了知识的均衡,实现了科学求真和实用价值的统一。这一统一过程就是技术创新。然而技术转移的路径依赖决定着科学评价。只有完善技术转移的机制才能使求真与创新相统一,才能实现科学之"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