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慧气象     
正2018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确立的主题为:智慧气象。今天,我们处于一个高度智慧的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人机、VR/AR……瑰丽的高科技令人震撼。在众多科技中,气象科技最贴近我们的生活,因为阴晴冷暖关乎亿万人的衣食住行。科技带来的巨大便利,使得我们仅需动动指头,“私人订制的气象台”就能随身携带。从农业生  相似文献   

2.
江苏的一位同学说,人们常常用“蓝天碧海”来形容美好的生活环境。可事实上,天不都是蓝的,这也许因为污染,那海水为什么也有不同颜色呢? 为此,我们特请张海云老师来回答这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开始进行深度融合,数据驱动的科学正引领我们走向智慧发展,而关乎亿万人阴晴冷暖、衣食住行的民生气象也走进了“智慧时代”。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中国气象局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服务模式,明确气象大数据、“互联网气象+”等战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用“五彩斑斓”“无忧无虑”来形容童年,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童年是幸福的,有些人甚至觉得童年是他们永远的噩梦。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可以通过电影《阿飞正传》,一起来了解童年创伤。  相似文献   

5.
正外出旅游,目的地天气如何?只要动动手指,我们就可以实时查询到目的地的相关天气情况,为我们的旅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原来,气象也可以如此智能。听说,智慧气象借助的是天上的卫星、地面的监控站、雷达站、传感器以及计算机等仪器设备,具备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那小记者们是如  相似文献   

6.
谦逊的中国人很少用“完美”来形容一个人,因为它有悖于“人无完人”的传统观念,但当我和一同参与采访的年轻编辑郭纪生见到本期“今日启明星”专栏的访问对象翟琦巍(下图),看了他的材料并与之交谈后,我们感到翟琦巍堪称是一个我们心目中的接近“完美之人”。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常用“六亲不认”来形容那些不讲情义的人,战斗机有的时候也会“六亲不认”呢。你甚至不会相信用高技术武装起来的战斗机,竟会把自己人送进坟墓。我们就从美国的“鹰”说起吧! “鹰”击落“黑鹰” 美军的F-15战斗机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战斗机,在世界上发生的许多局部战争中,常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F-15的绰号叫“鹰”。鹰飞得高看得远,在几千米的高空它  相似文献   

8.
对普通百姓来说,纳米是一个远比网络、基因、克隆更为陌生的新名词,似乎既不可望更不可及,其实纳米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的确,纳米世界是一个用肉眼无法感知的微观世界,似乎比梦想更为遥远。事实上,在生活中的化妆品、涂料、食品……都可能是应用了纳米技术的产物。由于纳米微粒体积非常小,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在各种产品、工艺中加入不同的纳米微粒,改变传统产品的性能、颜色等等。科学家告诉我们,于细微处显神奇的纳米技术“润物细无声”,已经悄然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作为—种尺度单位,“纳米”一词也越来越多地备受人们的关注。很多…  相似文献   

9.
正3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气象日,气象看似遥远,又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气象特点,就让知力君带你游遍神州大地,看看各地都有哪些关于气象的新鲜事儿。“北马”不再看天吃饭(北京)知力君听说2017年的“北马”选手们在多日前就通过微博微信、影视节目、北马气象专题网页等多渠道了解到天气预报。“气象跑团”通过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知道,乘坐火车都要去火车站.而且要准点到达,因此我们常常用“赶火车”一词来形容去火车站的匆忙情形。英国研究人员保罗·普瑞斯特曼表示.在未来的铁路沿线很可能不再设火车站,那时我们就不需要赶到火车站去乘坐火车,而是在家门口就可以出发乘坐火车了。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歌颂生活时,常常用“我们的生活比蜜甜”来形容。在人们的印象中,蜜是甜的,将蜜同甜联系起来,这是很容易理解的。然而,大自然也有例外。工蜂有一个类似舌头的器官,尖端有一个蜜匙,工蜂每钻到一朵花里,蜜匙碰到蜜斗,舌头一伸一缩,就会将蜜汁由小管子吸到蜜胃里去,吸完一朵再吸另一朵,直到吸满蜜胃为止。  相似文献   

12.
田丽 《科学之友》2009,(9):89-89
实在很难用“衣服”二字来形容代号为“21世纪军装”的美国军装。这一代军装将完全采用纳米材料,兼具防御、医疗和通讯功能,它使未来战士的形象完全朝着星球大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古时候的杞国,有一个人总是担心天会坍塌下朱、地会深陷下去.并为此食不甘味、夜不安席,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和嘲笑那些自寻烦恼的人然而,虽然如今我们不必担心天会坍塌下来,但不得不密切关注脚下的土地……  相似文献   

14.
“宝石”与“牛粪”,是两种不可比的物质。说到宝石,人们常会用“价值连城”的字眼来形容它;而牛粪呢,一般只用来做肥料而已。可祖籍在浙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毛河光,却能用世界顶尖的高压技术将“牛粪变成宝石”。  相似文献   

15.
全球每年的鸡毛产量可达数亿吨,而且还在逐年增加。目前少量鸡毛用于饲料、肥料,更多地被当成垃圾处理掉了。随着禽流感的流行,鸡毛作为饲料、肥料和垃圾都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因此,科学家正在另想办法来利用鸡毛。美国科学家发现这些讨人嫌的鸡毛有了新的用途,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技术提取鸡毛纤维,用于制造纸张、塑料和布料。我们常用“一地鸡毛”来形容生活中的烦心事情,因此鸡毛也就成了讨人嫌的东西。在我们的印象中,鸡毛除了造鸡毛掸子外几乎一无是处。农民们曾经用鸡毛来造肥料,可是鸡毛沤肥产生的恶臭更加讨人嫌。而美国人正是在这样…  相似文献   

16.
一位目光远大的物理学家──访我们尊敬的谢希德教授人们常常可以在科技论坛报告会场、在与科技教育有关的公众集会上看到一位目光中透露出睿智和热忱神态举止又显得雍容而慈祥的女科学家.她就是当今中国最知名的物理学教授之一的谢希德院士。用“德高望重”来形容谢希德...  相似文献   

17.
元元 《科学24小时》2009,(12):23-24
如果让你用某个字眼来描述植物,你肯定不会用“聪明”来形容它们。如果有人说你像植物一样有远见。你肯定认为是在讽刺你。但是有些科学家却认为,植物的“智商”可能被过于低估了,它们不仅能够计算,有远见,而且还能记得曾经历过的事情。有植物学家称,植物能够预测将来会出现的问题,并决定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围绕着美国的传媒“生态系统”,不仅仅包含电视、广播和报纸,还有网络、掌上电脑(PDA)、MP3播放器、手机、电子游戏等传媒方式,并且它们正逐渐变得更为普及、个性和多样化。位于美国硅谷的未来研究所所长保罗·萨福(Paul Saffo)用“媒体大爆炸”来形容传媒方式正在经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告别了秋高气爽的秋夜,迎来了寒风凛冽的冬夜。人们用“斗转星移”来形容时光的流逝。在冬季的晚上,在我国南方地区朝北的地平线上方,可以看到升起了一个由7颗亮星组成的大斗勺,这就是大熊座著名  相似文献   

20.
正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静止气象卫星,综合体现了中国气象与航天科技水平,是“智慧气象”的重要成果之一。这颗承载了几代人心血和梦想的卫星实现了多个“世界之最”:全球首次在静止轨道实现了干涉式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全球首次将成像辐射计、大气垂直探测仪、闪电成像仪等多个载荷装载在一颗卫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